今天,本来应该在教会稳定后开始积极福传时,许多地方因着现在经济的好转却拆老堂建新堂,在外表上旧貌换新颜!如果我们一直只重视自身建设,就会在自我陶醉中忘记了我们蒙召的使命,忘记了我们对整个民族的责任。
纯洁灵魂打开进入天堂之大门但婴儿沒有宣称他们的信念或执行基督徒善行之智力,婴孩依靠他们的父母(或其它照料者)帶信念给他们,如果,为任何原因,未来得及受洗礼的婴儿夭折他们就会被打入灵薄狱许多突出的神学家争辩仁慈和正义的天主不会把无犯过罪的婴儿打入地狱
事实上,正是在耶稣的忍耐、仁慈和宽恕之下,教会才有了伟大的伯多禄、若望、多默等圣徒,如果犹达斯也愿意悔改的话,耶稣也一定宽恕他。
“若不是上主兴工建屋,建筑的人徒然劳苦。”(咏129:1)我们团体将来的历史不会是一片空白。“你若把你的食粮施舍给饥饿的人,满足贫穷者的心灵;那么,你的光明要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将如中午。
利玛窦拉开了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以及基督福音在华传播的序幕,并成功地建立了中国教会,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百年(今年是414年——编者注)前的五月(十一日),利玛窦客死京城。
问(刘国鹏,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本地化的表述,天主教会的本地化和基督教会所用的本色化,还有一说处境化(强调神学在本地文化中的生长),这些都是有相关性的,所以田磊神父所提到的文化互融这一说法似乎不太合适
后来,主教还通过任思高圣经学会主任的刘绪堂神父的亲戚关系,使得济南修院的修士们较早地读到了思高圣经。
正如刘澎教授所说:要解决这些问题,观念上需要有一个调整,观念转变了以后才能有政策上的改变,行动上的改变。
陈玉棠、刘平译,《谁需要神学》,1-11。]本文关注的是系统严格的神学教育,但对神学的界定是广义的,牵涉到生命经验中任何关于神的思考与探究。[同上,2-3。]
在中国天主教史上成年修道的就只出过吴历、刘蕴德、万其渊、陆征祥四位神父和徐诚斌主教等不多的几位,前四位还都是半路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