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找,必找到(二十九)


2008-05-09 09:38:47 作者:徐保禄 译 来源:信德报(第337期)

问题46:我们如何看待对圣经的不同解释?
    为了避免误解,应该问我们自己:该篇圣经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比方说,有人想看懂圣保禄的一封书信,那他就该问自己:宗徒是在给谁写信?是在什么环境下写的?为回答什么问题?每一个圣经篇章都可以以这种方式从它的上下文中得到澄清,不仅指它所处的那部书的直接的上下文,而且也指它作为圣经的一部分在整部圣经中的上下文。所以,如果不明白对古先知们的暗示,不牢记福音所描绘的耶稣的形象,就不可能明白默示录一书中希望的讯息。最后,我们应记住:我们并不是圣经唯一的读者,也不是圣经的第一个读者。作为教会的成员,我们继承了在千秋万代中千锤百炼的圣经诠解传统。
    尽管如此,对某一章节的精确含义仍然免不了会产生犹豫。但这是坏事吗?圣经本身在邀请我们不要害怕它会有多种含义。“天主说了一件事,我明白了两件事”(咏62:11)。耶稣用比喻讲话,因为他的话不应是静止不动的:在起初,它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但它要渐渐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终于结实累累、收获百倍(路8:8)。整部圣经都是如此。它被书写、印刷,但同时它仍然是生机盎然的天主圣言,不断成长,不断产生新的意义。六世纪时的教宗大圣额我略曾经说过:“圣经与阅读它的人们一同成长。”
    这也就是为什么基督徒们并非常常像我们今天这样对经文的原意如此孜孜以求。他们明白同一篇经文可能有好几层不同的含义,但他们并不急于解释圣经,而是让圣经为他们解释怎样与基督一同生活。他们并不太在乎出离埃及的具体日期,或者过红海的事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相反,他们在这些故事中发现了逾越奥迹和洗礼之水的含义:洗礼之水就像一条新的红海,永远在奴役和领受洗礼者的自由之间奔流不息。这种阅读圣经的方式甚至细致入微:圣保禄以梅瑟法律中一条古老的农业律“在牛打谷时不应蒙上它的嘴”为证据,证明福音的宣讲者依靠团体的捐献来维持生活的作法是合情合理的(格前9:9-10)。
    为避免使这种读经的宽大自由陷于武断,我们必须承认圣经是圣的。换句话说,不是我们决定圣经的意义,而是圣经解释我们的生活,塑造我们,使我们在圣神的共融中与基督结合在一起。关键不在于让圣经听我们使唤(参阅伯后1:20-1),而在于意识到:圣经是古往今来天主借以向我们说话的永流不竭的泉源。

  (连载二十九)
版权所有(c)  泰泽出版社
71250 Taize France

 

本文标题:找,必找到(二十九)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