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找,必找到(七)


2007-08-14 14:26:52 作者:徐保禄神父译 来源:信德报(310期)

问题十二:天主怎样对待无辜者的痛苦?
  对许多人来说,陀斯妥耶夫斯基著名小说中伊凡·卡拉玛佐夫的抗议仍然是他们信仰一个爱的天主的最大的障碍。在一个儿童惨遭折磨的世界里,我们还能信仰天主吗?如果天主是仁慈的,他为什么容许无辜者遭受痛苦?
  作为人类世世代代精神探索的一个见证,圣经本身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圣咏描绘了信仰者在面对恶人的繁荣和善人的不幸时所感到的苦闷和困惑。“的确,我白白清心寡欲,我徒然洗手表白无辜。我时时遭受鞭击,也天天遇到责斥……但是上主,我现今呼号你,我的祈祷早晨上达于你。上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的灵魂,又为什么向我掩起了你的慈容?(咏73:13-14;88:13-14)。渐渐的,那种把痛苦同罪过联系起来的古老解释越来越明显地立不住足了。数不清的事例显示:痛苦不仅仅是因远离天主而罪有应得的后果。
  在希伯来圣经的中心,约伯的形象是这一哑谜的活生生的象征。约伯是一位正直而虔诚的人,虽然悲痛欲绝,但他不愿否认自己的清白,也不愿放弃他与上主的关系。紧紧抱住这两大柱石不放,约伯看到他与上主的辩论将他引入一个令人惊讶的全新洞见。这一洞见不是一个理智的解释,更不是为痛苦的必要性作辩护———天主绝不会犯那样的错误———而是一个使万事万物焕然一新的启示。约伯认识到:那种把我们的痛苦归罪于天主的肤浅解释是没有出路的,而且事实上是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一旦意识到了这一点,通向接近事物真相的道路便豁然开朗了。
  事实上,这一远景从圣经启示之初就已存在。我们在圣经中遇到的第一个无辜者是惨遭其兄加音杀害的亚伯尔。创世纪的作者用这样震耳欲聋的言语描述了这一事件:“你做了什么事?听!你弟弟的血从地上向我喊冤!”(创4:10)。血在圣经中代表生命(参阅 肋17:11及14)。出乎意料的是:被人类罪恶所剥夺的生命变成了一种呼喊。受害者心中对生命的渴望并没有被暴力所扼杀,反而因他受伤的无辜而获得解放。他的呼喊上达于天,催迫天主采取行动。
  同样的进程也在出离埃及的故事中进入了救恩史。使天主亲临人间的不是人类的什么英豪行为或虔诚敬礼,而是他们在受压迫时发出的呼喊声。奴隶们的呻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解放运动,而天主就临在于这场运动之中(参阅 出2:23-5)。
  以色列的先知们更进一步。他们亲身体验了无辜者中之最无辜者—天主—为一个愿自行其是的民族所拒绝的痛苦。例如,我们看到欧瑟亚先知怎样被迫耐心忍受爱人的背叛,从而成为天主面对自己不忠贞的子民仍然忠贞不渝的生动形象。还有耶肋米亚先知,为同胞所排斥、迫害,成为一个“与普世对抗相争的人,”蒙垢受辱,孤苦伶仃,心灵上带着“难以愈合的创痛”(耶15:10;17-18)。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信仰者才能逐渐地认识到:这些人通过他们自己因不被倾听和理解所感受的痛苦,使我们得以略略窥见天主的心。
  如果先知们的生命启示了:无辜者的痛苦不仅促使天主行动以伸张正义,而且也是人类接触天主奥秘的得天独厚的地方,那么,我们在依撒以亚先知书53章40-55节中遇到的一个神秘人物更将使这一点昭然若揭。这个人物出身卑微,备尝蹂躏,但这个为众人所轻视、同时也似乎为天主所遗弃的人却是天主的仆人。换句话说,他使天主的救恩计划在地上实现。如果“上主的旨意是要用苦难折磨他”(依53:10),那是为了在众人面前举扬他,使所有的人都能在他内看见天主如何亲自肩负起罪恶的后果,与背叛他的人们和解修好。
  当初期的基督徒们在圣经中搜寻有关他们的主耶稣的命运的证据时,他们不断地提到依撒意亚先知书的这些章节,这绝非偶然。他治病救人的善行已经在见证:出于爱,他甘心情愿地将别人的痛苦担负在自己肩上(参阅玛8:16-17)。但最终打破罪恶怪圈的是他面对惨死的方式。一个清白无罪的人被判处死刑,却报以宽恕(参阅 路23:47 及34),从而使天主让多人成义的目的得以实现(参阅:依53:10-11)。换句话说,这位无辜者,对自己所受的痛苦自始至终全心接受,从而将重新发现的无辜的轻松带给了全人类。耶稣的血“比亚伯尔的血更具有说服力”(希12:24),因为它使天主屈尊就卑、下降人间,成为新生命的不尽的源泉。
  圣经的最后一部书《默示录》把这整个过程揭示的再清楚不过了。在第六章中,人类历史的伟大异像被描绘成用七个封印密封的一部书。前四印描述了孤立无援的人类是怎样一番情景———每况愈下,奔向死亡。但当第五印被开启时,形势开始逆转———天主前来施以救援。这一切以“所有被宰杀者的灵魂”的喊冤声为开始(默6:9-11)。没有理由将这一群人仅限于基督徒殉道者。它使我们想起“自义人亚伯尔至今,流在地上的一切义人的血”(玛23:35;参阅 默18:24)。在天主那里,无辜者的鲜血被赋予了一种强大的力量,足以抵制暴力的毁灭性后果。他们似乎被打败,却掀起了一场以基督的十字架为顶峰的解放运动。
  这正是开启下面一印时所显示的,那一印的开启迎来了“羔羊震怒的伟大日子”(默6:17)。在圣经中,天主的“震怒”和“愤怒”特指天主为恢复被践踏的正义而对罪恶作出的反应。在这里,它指的是耶稣亲自承担人类罪恶、亲身承受罪恶后果直到最后的这一行动(参阅伯前2:21-4)。
  通过交付自己的生命直到最后,耶稣分担了所有受非人道待遇的无辜受害者的命运,从而保证了他们的痛苦不会白受。他在自己与他称为阿爸的那一位的关系内忍受他们的痛苦。因为父常常俯听他(参阅若11:42),所以我们有了保证:我们的痛苦并非徒然。以非正义为标志的旧世界从此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正义常住在其中的新天新地”(伯后3:13)。这是一个确定无疑的响应,因为它是对卡拉马佐夫和约伯的一个活生生的回应。天主绝不是在容忍无辜者的痛苦,而是在他的爱子内和他们一起、并为了他们而共饮苦杯,直到最后一滴,从而使这苦杯变成了全人类的祝福之杯。

版权所有(c) 泰泽出版社
   71250 Taize France

本文标题:找,必找到(七)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