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祭和祭司 大不相同
2016-11-01 11:13:23 作者:吴幼安 来源:《信德报》2016年10月20日,38期(总第696期)
在圣经中最常用的专有名词之一“司祭”,一般社会大众常使用基督教的用词“祭司”,甚至在天主教的《每日礼赞》里也加以采用,而在使用更广的《感恩祭典》中则仍沿用“司祭”一词。
只要我们查一下字典就可知道其中大有问题在:“司”首先有主持掌管之意,“既然是主掌,顺理成章就成了官职名称,殷代有“司木”,大约是今日的林务局长;“司水”是今天的水利局长。周礼有“司市”,主管市场的治教政刑;西周时代六卿之一的“大司空”,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大司徒”在周礼也是六卿之一,主管教化,同今天的教育部长,汉代成为三公之一;同为六卿的“大司寇”,则主管刑狱,类似今日的法务部长,孔子本身曾当过鲁国的“大司寇”;周礼夏官“大司马”,下分军司马、舆司马和行司马,掌管兵事;周礼春官下设“司服”,主管王之吉凶衣服;秋官之下设“司民”,掌管户口登记;天官之下有“司会”,主管财政经济,地官之下有“司门”,守卫京城十二门;又古历法官称“司分”,分是指春分、秋分。
今天我们仍在使用的“司仪”,周礼属秋官,主管接待宾客的礼仪;“司礼”则始于南北朝,尚书省有祠部尚书,隋改为礼部,唐高宗改礼部尚书为“司礼太常伯”;明代内官有“司礼监”简称“司礼”,由宦官担任,负责宫廷礼节,内外奏章,明代中业以后,皇帝多不见臣下,有旨下达,就由中官先写事目,送内阁票拟,通常都是“司礼”秉笔代书,所以权势极重,如刘瑾、魏忠贤都由司礼而权倾天下。
天主教称神父为“司铎”,也是古时官名,相传古代有新令颁布的时候,必定要敲木铎以警众,所以称主持教化者为“司铎”。主教也称“司牧”,是采用圣经上牧放主羊的意思,但古中国亦有称官吏为“司牧”者,以羊喻民,跟圣经上的说法一致。
现代名词有关“司”的用法仍遵古制,称发号施令的人为“司令”,管理机器的人是“司机”,在团体中管理账务和杂务的人是“司事”。在教堂或音乐会中弹琴的叫“司琴”。
“司”如果放在一个名词的后面,它的意义就成为一个组织或官署的名称。宋代王安石变法,于神宗熙宁二年设置“三司条例司”,掌管新法的制定和颁布。明洪武九年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为一省的行政长官。现今政府组织,部会下设“司”,如外交部“礼宾司”、“欧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国民教育司”。私人共同经营的企业组织称“公司”。
圣经上记载有一些人专门掌管祭献上主之事的人,希伯来文作:
(Kohen);七十贤士译本的希腊文作“Iereus”;拉丁通行本译作“Pontifex”天主与人间的中介。对圣经上这种人的中文翻译应为“司祭”,意为管理主持祭祀上主的人,而不是“祭司”——意为管理祭祀的组织或官署。日本人用的译名也是“司祭”而不是“祭司”。
新约中称耶稣为“天人之间唯一的中保”,为“大司祭”,特别是“致希伯来人书”更是这主题的专论,值得我们再三研读、沉思、默想。而所有信仰耶稣的人按圣伯多禄的说法是:“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于主的民族。”(伯前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