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宝庆与土山湾
2008-10-29 15:17:40 作者:汤兆基 来源:新民晚报
上世纪初,各地工艺美术艺人纷纷前来上海谋求发展,将传统工艺与创新意识融汇,诸多海派工艺美术便因此形成。而海派黄杨木雕与此不同,它是由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收养的徐宝庆在接受西方艺术基础上创立的。土山湾是海派黄杨木雕的发祥地。
徐宝庆和他的作品
徐宝庆生于1926年,浙江台州县人,家庭贫寒。出生后便屡遭不幸,1岁丧父,3岁丧母,后由祖母送他进上海南市普育堂。1933年,他7岁时又被送进徐家汇天主教办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在那里一共呆了近20年。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设有多种传习所,由外籍教师任教。孤儿从小开始学徒,一面读教会的书,一面学艺。徐宝庆先后学过绘画、家具、乐器铜管制作、雕刻等。最后对木雕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专攻此艺。徐宝庆学艺受到良好的西方艺术教育,绘画师承日本美术家田中德先生,雕刻师承西班牙雕刻家那勃斯嘎斯。当年的《丰收》《骑术》《牧羊》等作品,显示了他扎实的素描功底,突出主体形象而简略背景的手法也为他设计木雕奠定了基础。1944年底,徐宝庆以优异的成绩学艺满师。满师作品《解剖人》,无论从整体比例还是局部结构,都充分体现他的木雕技巧和对人体结构掌握的高超程度。 满师后,徐宝庆一直留在土山湾雕刻,直到1950年他才离开,也是最后一个离去的职业雕刻家。此时,他的木雕艺术已步入辉煌。
徐宝庆作品-圣母子
1945年举办“宗教艺术展览会”,他参展的《圣母子》《圣家族》等作品引起了轰动,还被用作《传教报》封面。抗战胜利后来土山湾的人多了,他的木雕最受欢迎,经常被争购一空。这一时期他的木雕艺术个性鲜明,雕刻材料更多地采用质地坚密的黄杨木,题材也不局限于圣经故事。从此以艺融贯中西,注重反映现实生活,表现风趣幽默的儿童题材为特色的海派黄杨木雕,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脱颖而出。1958年,徐宝庆应聘进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2005年被评为上海工艺美术大师。
徐宝庆作品-圣家三口
赏析他的雕刻艺术不难发现土山湾的烙印。2003年出版《黄杨木雕第一家》,其中耶稣背十字架、圣母抱耶稣、耶稣逃难、若瑟等圣经题材的作品,占了木雕部分版面的20%。整天伏案雕刻,是在土山湾时养成的习惯。晚年徐宝庆身体很不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等。有时痛风发作,就用冰冻肉块包裹在红肿的手臂继续雕刻。2002年,还因心肌梗死作支架手术。但他从来不主动去看病,每天晨起后即戴上围单,立即进入工作状态,一天总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这是年轻人也难以做到的。
徐宝庆作品-耶稣
2007年12月18日清晨,82岁的徐宝庆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因脑溢血突发倒在了工作台上。从此,他再也没有清醒过来。令人吃惊的是,发病的昨晚他还雕刻到深夜12时半。 徐宝庆于2008年1月11日逝世,由他创始形成于土山湾的海派黄杨木雕,已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下一篇请读:《早期土山湾印书馆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