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湾,一个丰富的记忆
2008-10-27 10:33:21 作者:宋浩杰 来源:新民晚报
200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光启墓进行了修复,南春华堂异地保护,搬到了徐光启墓地的西南角——光启公园内。我们把南春华堂改做成了“徐光启纪念馆”。纪念馆陈列设计时,复旦大学李天纲教授告知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收藏的出自土山湾的四幅水彩画。当年这些水彩画远涉重洋,参加了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据说,在那一届博览会上,土山湾送出去的展品有19件获奖。虽然原画不能完璧归赵,但该所所长吴小新先生把复制品带回徐家汇来。如今,这四幅原出自土山湾的画作都被布置在“徐光启纪念馆”内。
土山湾画作——耶稣
同年,为编辑《历史上的徐家汇》一书,我们在徐家汇藏书楼寻找资料。王仁芳主任介绍阅览室南北墙上的二幅雕塑,让我震动。北墙上的一幅桂木木雕,名为“耶稣会士在首任会长前发愿图”。南墙上是一幅泥塑,泥塑名是“圣依纳爵善终像”。二幅雕塑都完成于19世纪50年代,距离今天已有150余年历史。雕塑完好无损,栩栩如生,堪称雕塑中之精品。“文化大革命”中,多亏一位教徒用泥巴封住了整件雕塑,才使二幅杰作得以幸存。根据雕塑底部的落款,可知这二幅雕塑均出自范廷佐修士之手。范廷佐,西班牙传教士,一位造诣很深的艺术家和雕刻家。1847年来到上海,是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创办人之一。
2007年,徐汇区房屋土地管理局朱志荣局长忽然告诉我,上海机关幼儿园有土山湾生产的彩绘玻璃。我和同事们迅即赶去,在一楼上二楼转弯楼梯处,我们看到了大片的彩绘玻璃,在彩绘玻璃底部边沿上,居然还有“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出品”字样。在上海,熟悉土山湾彩色玻璃工艺的徐宝庆大师,他是土山湾最后一批孤儿中的一位,他为首的海派黄杨木雕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大师详细告诉我彩绘玻璃的制造工艺,不幸的是,大师已于2008年初去世,享年82岁,带走了土山湾的另一笔文化遗产。最近徐家汇天主堂正在修复“文革”中损坏的彩绘玻璃,制作方是美国的一家公司。有一次,艾祖章神父碰见我时说:现在彩绘玻璃工艺远远比不上原先的土山湾,哪怕是美国制造的。
2006年,一个滂沱大雨的天气,佘山天文台的林清博士约我去佘山参观天文台博物馆。佘山天文台的前身是徐家汇观象楼,令我喜出望外的是该馆资料室收藏的一块陈旧铁牌,牌面法文字母受到风雨侵蚀,却还依稀可辨,中文翻译是: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机械工场。土山湾曾经辉煌,但经历风雨,今天留有“土山湾”三字印记的文物已绝少发现。
2008年4月,现在上海图书馆工作的张晓依告诉我,在浦东傅家玫瑰堂中有一口土山湾制造的钟。次日,我就赶往那里,果然看见悬挂在教堂顶层的一口铁钟。铁钟外表面铸有“徐家汇土山湾”中文字样,文字上部是“MA”,为法文草体重合字,是徐家汇“拯亡会”的缩写。在对称的另一面还铸有法文字,中间是“1921”,显然这口铁钟是1921年由土山湾孤儿院工艺厂为徐家汇拯亡会制造的。玫瑰堂的李虎神父随手递给了我一张纸,外面用塑料袋包装。我摘掉眼镜,凑近一看,竟然是当年土山湾孤儿院的院歌!
……
意外的收获时时给我惊喜,以致彻夜难眠,因此也逐渐萌发了要召开“土山湾文化历史”讲坛、编辑土山湾历史书籍的想法。收集更多的土山湾文物,有朝一日建成“土山湾博物馆”的愿望也油然而生。愿我们的后代,在土山湾博物馆徜徉中,记忆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摇篮——土山湾曾经有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