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者的自尊最脆弱也最容易被摧毁,尊重是仁者的至善。尊重,不仅仅给落魄者带来生活下去的勇气,还给成功者带来执着追求下去的信心。尊重,让落魄者和成功者都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并以此去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顺境。
四旬期是热心祈祷、斋戒与关怀处境艰困者的时期。它给所有基督徒提供一个机会,认真地、深入地认识他们的生命,注意聆听那启迪信徒每日生命旅程的天主圣言,藉此为复活节做准备。
《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董仲舒在天人感应的意义上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但在待人接物时却盛气凌人,常常忽略最基本最简单的文明礼貌;有人在建堂筹款中出手阔绰成千上万,但平日却很少进堂祈祷参与弥撒……如此偏颇失误,是每个人都会犯的毛病,切愿有志修德渴望成全者,
所有存活于人世间的芸芸众生,无一不是处于爱与被爱之中,父母因爱生子女,子女因爱敬双亲,其中的牺牲付出也是因着真爱纯爱而化辛苦为欣乐,化劳累为快慰,甘心情愿为被爱者承担额外的义不容辞的繁琐沉重责任,并且常会达致无微不至的细腻周到程度
第二天的活动以认清自己开始,分享夫妇给大家发了个性评估表格,来测试自己是助人者、组织者、思考者还是催化者,大家以喜欢自己什么或不喜欢自己什么来自我反省。
“事”者,各种压力,烦恼、忧虑、悔恨。“闲看秋水”就是冷眼看待世界上的风云幻变,以及家庭里外的是是非非。“静听天和”就是悉心聆听天上的启示和良知的呼唤,来丰富自己的灵性生活。
西彼廉是一位主教致命者,他亲自领受了默示录所描述的情况,再次找到了实现这一切的一条惊人的道路:“几时我们颂念‘救我们于凶恶’时,就再没有留给我们什么所要祈求的了。
哀哉孤独者!他若跌倒了,没有另一人扶起他来。”(训4:10)为此,弥尔顿也说:上主眼中看到第一件不好的事情就是孤独。在我和一位朋友的几次长谈中验证了这一说法。
他需要一种能够使他说出这些话的确定性:‘无论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权者,是现存的,或是将来的事物,是有权能者,是崇高或深远的势力,或是其他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天主的爱相隔绝,就是与我们的主基督耶稣之内的爱相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