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苦难与希望(二)


2010-01-11 09:31:54 作者:漠道 来源:《信德报》2010年1月10日,2期(总第397期)

    既然基督有能力使自己复活,那么他也就有能力使我们复活。当然,基督的复活以及我们在末日的复活并不像拉匝禄的复活——他还会再次经受人生的苦楚与死亡——而是一种超越了苦难与死亡的复活;在这种复活后的神性生命里(celestial life,或说天上的生命),一切泪痕都将被拭去,再也没有死亡,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默 21:4)。可是,也许我们会问,耶稣说谁都不知道末日与天国圆满实现的日期,那么对这种神性生命的希望岂不依然是渺茫的吗?不,天国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种遥远的、坐落于星辰之上的国度。教宗本笃十六世说:“天主是希望的根本:不是随便的那种神,而是有人的面孔,并爱我们到底的天主——他既个别性地爱每个人,也爱全人类。他的王国不是想象出的未来,不是那种永远无法抵达的未来;他的王国是在他被爱,和他的爱给予我们的地方。”(《在希望中得救》,第31号)这位从起初就爱了我们,并爱我们到底的天主,在现如今不也一样深爱着我们吗?而我们现在不是也可以爱他吗?这样,天国岂不是在如今就可以临现,基督徒的希望岂不因而是非常现实的吗?
    然而,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生活与信仰的经验显示出,那些爱天主和被天主所爱的人并没有摆脱苦楚和死亡。既然如此,基督徒所谓的“现实的”希望又有什么用?它的“确定性”又在于什么?
    事实上,基督徒的希望的现实性并不在于摆脱苦难本身——没有任何宗教或者哲学理论能够使人实际地摆脱苦难,除非死亡——而在于摆脱苦难和死亡所产生的空虚与惧怕的俘虏。换言之,怀有基督徒的希望意味着不再孤单、不再无奈、不再无望地承受苦难。因为基督徒之希望的确定性在于被爱的得救。“人是被爱所救赎的……一个人在其生命中经历到大爱的时刻,就是他‘得救’的时刻,因为这大爱赋予他生命新的意义……人需要无条件的爱。他需要一种能够使他说出这些话的确定性:‘无论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权者,是现存的,或是将来的事物,是有权能者,是崇高或深远的势力,或是其他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天主的爱相隔绝,就是与我们的主基督耶稣之内的爱相隔绝’(罗 8:38-39)。假如这种绝对的爱绝对确定地存在,那么无论他在特殊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人都‘被救赎了’。这就是耶稣基督‘救了’我们的意思。经由他,天主为我们是确实的,他不是世界遥远的‘第一因’,因为他的唯一子成了人。透过他,每个人都可以说:‘我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他爱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迦 2:20)。”(《在希望中得救》,第26号)
    非洲圣女柏姬达(J. Bakhita)的故事很能说明这种被爱的得救。教宗在该通谕的开始时讲述了她的经历。她约于9岁时被贩奴者绑架,五次被苏丹贩奴者出卖。为奴期间惨遭虐待,常常被鞭打出血,身上有上百个疤痕。最后被卖给一位意大利领事,随其来到意大利,并认识了主耶稣。在经历过可怕的“主人”后,她终于相遇了那位本身就是“善”的主。她知道这位主凌驾于那些凶残的“主人”之上,并且也认识她,期待她、爱着她。她还知道,这位主人自己也接受了悲惨的命运,但现在却“坐在天父的右边”等待着她。所以她有了“希望”,而且是伟大的希望:“我确定被爱,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为此大爱所期待。所以我的生命是美好的。”
    看来,只要被爱着,即使有患难缠身,生命也仍然可以是美好的,因为人能够在被爱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也能够从中获取面对和超越苦难的力量。为此,教宗说:“尽管有种种挫折,人依然保有伟大而真实的希望;这种希望只能来自那爱了我们,并爱我们‘到底’,直到一切都‘完成了’的天主(若 13:1;19:30)。凡为爱所感动的人,会开始理解‘生命’实在是什么,并会开始明白洗礼中有关希望的话:透过信仰,我期待‘永生’——真正的生命;它是完整而不受威胁的,圆满单纯的生命……生命的真正意思不是我们自身内或出自我们的事物,它是一种关系。生命的全部是与那生命之源的关系。假如我们与不死的,本身是生命和爱的那位建立了关系,那么我们就是在生命之内,就真的‘活着’。”(《在希望中得救》,第27号)。 (待续

 

本文标题:苦难与希望(二)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