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诸圣节”是节日,联同11月2日“追思亡者”,是庆祝主基督救恩的实现和希望,如遇到常年期主日,仍然举行。
1990年代中期,袁引修女(右二)和当时的马英林神父(左一)与修女们为已故侯进德主教扫墓、追思祈祷后在其墓前合影。1994年5月20日,侯进德主教不幸因病早逝。
首先,落实了教产,恢复了乡下的教堂,在损毁的教堂原址上重建了4座新教堂及几个弥撒点,这样,乡村的教友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家”,神父也可以经常定期地给他们送弥撒行圣事了,至少能够保证教友们参与四大瞻礼及追思已亡的弥撒
失去亲朋及各级神长都让我们悲伤难过,在为其献祭追思的同时,也让我们想到了那些健在的高龄神长及亲朋。这个时期,真的放心不下,担心其健康。
于今,对他的追思是否仍然有意义?作为一位牧者,他的牧职训导如何能够赋予当今教会生活以启示?上海教区刚刚于4月27日为金鲁贤主教逝世十周年举行了纪念活动,对他在中国教会中的巨大贡献和影响表示感恩之情。
等待下葬的沙百里神父的灵柩昨日(7月4日)上午,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其巴黎总院为沙百里神父举行了殡葬感恩祭及追思礼仪;下午三时,在法国劳里斯安老院墓地为沙神父举行了安葬礼仪。
我们福传的对象是亿万同胞,我们基层教会能否11月追思亡者之外,也在清明节重视一下纪念先祖?显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在中国教会礼仪本地化的路程上,我们还有很长,甚至坎坷的路要走。
摘自林达《边缘看世界》(云南人民出版社)(杨家坪,坐落于张家口涿鹿县境内山麓一隅,今苦修院遗址尚存,时有教友前往凭吊。——编者注)
今日礼仪中,除了圣周六晚间复活庆典使用该祷文,在授予圣秩圣事、贞女永愿、新圣堂奉献礼、亡者追思礼中都隆重使用,大型礼仪游行时也被使用,如2005年4月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就职弥撒游行中。
伯多禄的圣墓及教堂地下多位教宗的棺柩,每天都有众多的人前来凭吊。基督的教会之所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伯多禄的继承人和历代教会先贤的智慧领导,他们按照基督的训导,引领教会之舟,排除万难,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