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也有这样一句话“终日吃饭,未嚼一粒米;终日行走,未走一寸土”,如果放在我们天主教的灵修中来,要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与无形无像的天主的重合,这正如保禄宗徒所说的,“到那时两面镜子光光互照,不见痕迹,却已飞过
梵蒂冈第二次公会议的历史性就在于从创造神学的最高境界,将神的救恩与十字架上的受难,既通过圣礼性的教会,也通过个人的特殊恩宠,充分地显现出来。
人在转化的灵性旅程上寻求对宇宙、神和自然奥秘的认知,知识相等于生命的救赎;所以,认为一切都靠自力就可达到自我的实现,完美的价值是自我所创造的,否认基督信仰中的恩宠论,连生命的神圣能力都是人扩展心灵的效果,只执着自我满全的私人境界
第二个名字,即字,是自己起的,一般两个字,代表一个人在人生中追求的境界。我祖父的正式名字是英华,华的意思是花或是光芒。他选的字是敛之,意思是不张扬,要收敛。取意光华内敛,是谦虚、低调的意思。
对于那些对天主和信仰冷漠的人,那些远离天主或对天主敬而远之的人,我也想说,我们‘远离’和‘抛弃’天主,这似乎不很重要,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太多次出现这种情况:你有否期望更高境界的一颗心
此法令深刻指出司铎灵修生活的内涵:藉着他们每天的神圣工作,以及他们和主教及其他司铎在共融之下,所进行的全部职务,就是以使他们迈向成全的生活境界。
天国的最高境界是天主本身,天主就是真善美圣的完整一体,天国是善人的产业,换言之,就是基督的宝血给我们挣下的家产;我们要遵照天主的戒命生活,上受天主,下受世人就能到达天主给我们预备的天国、我们的家乡,天上的乐园
士林哲学,有人称它经院哲学,是始于教父著作,以护教为标志的形式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哲学,到圣多瑪斯时代达到了顶峰和完善的境界,故也称多瑪斯哲学,是教会所坚持的永久健全的哲学遗产(参看天主教法典251条)
所以说由低谷走向了高峰,由所谓人世间的失败,走向了在基督内的成功;在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当中,走向了云上太阳的恩宠境界当中。这就是所谓的视野二字。
四大名山为境界,天上日月分阴阳。根据这些口头资料,有些学者主张盘古应该是由盘瓠演化来的,也有人主张盘古就是盘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