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浅析万物起源及其寓意

—— ——对照盘古开天辟地与天主六日创造

2018-04-18 10:13:43 作者:李影 /指导教授:田春波神父 来源:信德网

摘 要

天地万物从何而来?每个民族、每种文化、每个宗教都有其不同的解答,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更无例外。由于对唯一真神认识与体验程度的不同,中国的先民与犹太的先祖,分别是从神话想象及信仰宣告的不同角度给出了答案:盘古开天辟地身化世界万物;天主六日创造天地万物。自此开始,中华民族与以色列民族各自拥有了自己历史的开篇。而在今天,我们又该如何认识这两个有关万物起源的不同记述呢?它们究竟又给现代人带来了怎样的寓意与启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共同来探索和发现,在这两个有关万物起源记述的背后,到底含有怎样的寓意和启示吧!

关键词 :盘古  开天辟地  天主  六日创造                      

 

目录


前言 3
一.万物化成——世界诞生 4
(一).盘古开天辟地 4
1.历史文化渊源 4
2.作者 7
(二).天主创造天地 8
1.历史文化渊源 9
2.作者 10
小 结 11
二.万物起源寓意解读一:人与万物的关系 11
(一).盘古开天辟地 11
1.万物的形成 11
2.人的形成 12
3.人与万物的关系 12
(二).天主六日创造天地 13
1.万物的形成 13
2.人的形成 14
3.人与万物的关系 14
小 结 15
三.万物起源寓意解读二:人与神的关系 17
(一).盘古开天辟地 17
1.盘古人乎?神乎? 17
2.人与盘古的关系 18
3.探讨与反省 19
(二).天主六日创造天地 20
1.天主——万物的创造者 20
2.人与天主的关系 21
3.探讨与反省 23
结 语 24
参考书目: 26

前言
从古至今,人们对周围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等大千世界都习以为常,然而天地以及世界万物的由来却是一个困扰人类的终极问题。

得天独厚的地球,历尽沧桑,千百万年不停的运转着,它承载着人类的文明直至今日。有关万物起源的问题,世世代代被各民族不断提出,交了反反复复的答卷。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是如此的独特:都有着连续不断的数千年文明史;但又是如此不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生活在特定的区域;而犹太民族却是弱小的,到处流浪的,溯源其民族精神的话,会看到其被周围大国包围,行将灭亡的小小犹大国,最后确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只有雅威天主的全能可以予以解释。由于天主在历史中给予启示程度的不同,两个民族在对真天主的认知及体验深度上很有差异。因此,面对世界来源这一终极问题,中国的先祖与犹太的先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答案:盘古开天辟地身化世界万物;天主六日从无中创造天地万物。
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天主创造天地”,它们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笔者学习神学,有机会将这两个被中国信友所熟知的,有关万物起源的记述对比来读,发现这真的是不同民族、文化与信仰的相遇,也是两个古老民族智慧的碰撞。而当我继续搜集资料,并带着一种学术研究的态度,深入分析这两种记述内容深层的含义时,又发现在这不同的文化与信仰背后,更隐含了两个民族各自特有的价值观、世界观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作为神学生,将来要面对中国的信众,所以有一份渴望和动力,愿将这两个有关万物起源的记述,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因为它关乎到我们对自己生命根源及人生意义所持的态度。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中宣称:“在福音及人类文化间存在着许多联系。自天主启示自身与其子民,至藉着祂降生成人的圣子充分发显自身与人类时,曾依照各时代所有文化,而发表了谈话。”(GS58)
本文是以信仰为出发点,运用叙述研究法、象征修辞学及圣经释经法的技巧,特别截选了《创世纪》中天主创造天地万物的记述,对比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展开论述。借着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在本土文化中去发掘福音的宝藏,以求充实自己,坚固信仰,并从中汲取“经验”以启发身边的同胞:寻根究底、追本溯源、认识天地万物的根源——造化天地的真主宰。                    
一. 万物化成——世界诞生
(一).盘古开天辟地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之中,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华民族以它作为自己历史的开篇,是要告诉世界:中国是一个有根的民族,有信仰的国度。因此,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段神话传说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做一个深入的了解及认识的。在由乌丙安主编的《中国民间神谱》一书中,详细记述了盘古开天辟地此一神话传说,原文如下: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盘古垂死化身气作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目、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鉴于盘古神话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在解读它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成文背景、文化渊源及其编者是谁,以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领悟,在这个神话传说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及寓意。

1.历史文化渊源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保存最古老、最原始、最完整的有关世界起源的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与文明的见证。其成文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著的《述异记》中,后见于战国时代的《六韬•大明》,但其内容并不完整,直到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吴国徐整才将这一在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收录于他的《三五历纪》及《五运历年记》中。

盘古虽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神话传说中较晚出现的人物,但是中国的先祖们却早就盼望认识这样一个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神一样的人物了。屈原就曾在他的伟大诗篇《天问》里追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可以说,屈原的追问正是人们盼望认识一位开天辟地人物的心情再生动不过的表达。

当然,根据古代史料的记述,类似屈原在《天问》里所渴求的“开天辟地”式的伟大人物,不止一个,接下来我们举出几个例子:
例如,《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说:“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大荒北经》说他能“烛九阴”,由此又称他为“烛龙”。  中国古代作家郭璞曾在《诗含神雾》中注释说:“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  屈原在《楚辞•天问》中也提到:“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由这些史料,可以看出烛阴也就是烛龙的神话传说很早就出现了。

再比如,《庄子•应帝王》中说到:“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虽然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也是借鉴了古代神话故事来作为其叙述基础的。

又比如,《淮南子•精神篇》曾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蒙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这里面所提到的二神是指阴阳二神。

另外还有,《路史•前纪三》曾引述的已经失传的《遁甲开山图》的内容记述:“巨灵与元气齐生,为九元真母”。还提到:“有巨灵胡者,偏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  《水经注•河水》更记载了巨灵胡者,造山川,化江河的具体描述:“华岳本一山当河,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足踏,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

这类具有“开天辟地”特质的人物,还有很多,但是他们都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天辟地者”。根据以上所举的例子我们会发现,他们或者只是一山之神,且又尚未脱离动物的形象,如烛龙,或者就是具有浓重的寓言性质或哲学观念,如混沌或阴阳二神,巨灵胡看起来很不错,但也仅仅只是一河之神形象的夸大和塑造。因此,最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物来补充天地混沌初开时的那段神话历史的空缺。

但是这样的人物也并非没有,虽然古代史料上欠缺记述,但口头的传说却是相当丰富的。例如苗、瑶、侗、畬等民族,迫于部落之间长期的战争,他们从中原一路迁往了南方,随之也带去并保存了远古时期丰富的神话传说。而这些神话传说,又常常可以和中原哲学化了的神话传说互相对照并印证。至今,盘瓠(盘古的人物原型之一)的传说还流传在我国西南苗、瑶、侗、畬等少数民族中,据史料记载盘瓠原本可能是苗、瑶、侗、畬等民族神话中的始祖。
 
瑶族在过去曾有敬礼盘古的习俗,尊称他为盘王,当遇到天旱,一定会向盘王祈求,并抬着他的塑像在田间游行,巡视田地庄稼。在苗族也有《盘王书》,它类似于旧约的《创世纪》一般,被传唱于民间:人们赞颂盘王这个各种文物器皿的制造者,唱到:“记起盘王先记起,盘王记起造犁耙,造得犁耙也未使,屋背大塘谷晒芽。记起盘王先记起,盘王记起种苧麻,种得苧麻儿孙绩,儿孙世代绩罗花。记起盘王先记起,盘王记起造高机,造得高机织细布,布面有条杨柳丝。”  而侗族也有“开天辟地”歌,吟唱到:“又是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生乾坤。生得乾坤生万物,生得万物人最灵。四大名山为境界,天上日月分阴阳”。

根据这些口头资料,有些学者主张盘古应该是由盘瓠演化来的,也有人主张盘古就是盘古。但我却比较赞同于前者,因为盘古与盘瓠不仅仅是音同而已,且在作为人类始祖及开天辟地者的意义上来说,也是相同的。而且,盘古神话不但与盘瓠传说相通,就连与远古神话中的“烛龙”“伏羲”也是息息相通的。在徐整的《五运历年记》中,还有这样一段有关盘古形象的描述:“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  这是同一个人所描述的盘古的另一个传说,其身形面貌和能力,简直就是烛龙的摹本。而《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述:“钟山(即钟山烛龙),其子曰鼓,其状人面而龙身。”  “鼓”与盘古的“古”发音相同,因此从这一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出盘古神话演变的痕迹。

中国著名艺术考古学家常任侠说:“伏羲与盘瓠为双声。伏羲、庖牺、盘古、盘瓠,声训可通,殆属一词,无间汉苗,俱自承为盘古之后。”  而经过史学家们的继续研究考证,又发现流传于布衣族洪水遗民神话中的始祖神,有的传为“伏羲兄妹”,有的却说是“盘”与“古”兄妹二人。  因此,伏羲也是盘古的人物原型之一。

由此来看,对于盘古传说是否反映了中国远古传说的真实情况,以上相关资料论证显示:盘古的传说虽没有出现在先秦的文献之中,但正像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所说:“今世俗无不知有盘古氏”,“盖其说甚旧,故传之甚广”。  由于远古时期文字还没有出现,再加上先祖们“述而不作”的传统,因此,这一神话传说,虽然在晚期才有文字记述,但其内容却是在很早的远古时期就已出现,是千百年来中华先民们口耳相传的结果。

2.作 者
上文中我们已提到,最先完整记载盘古神话传说的人物是徐整。徐整,字文操,三国时期吴国豫昌人,曾任太常,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为沟通人神的官员。后因战乱和仕途失意,弃官归隐,开始了闲云野鹤的道士生活,但他却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道人。他在做道士之便,遍访天下的名山古观,并将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及传说收录成册。在深入民间传教布道的过程中,徐整透过与百姓们的交流,听到了盘古的传说,并被其奇幻瑰丽的神话色彩所吸引。因此,他收纳了南方少数民族中有关盘古或盘瓠的传说,并综合了远古神话里开天辟地诸神的形貌,塑造出了这个开天辟地并身化万物的伟大人物——盘古,把他收录于自己的《三五历纪》及《五运历年记》中。但在其记述的内容中我们也发现,徐整在编辑盘古神话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在记录神话,他也随之加入了自己主观的哲学思想,也或者说他是有意要将其哲学化的观点加入其中,最明显的一段便是:“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是讲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和地的距离有九万里。这种整齐的数字推演,大概就是徐整结合了当时的阴阳术数学说,改编或加进去的,因此,此句已不再是古代神话的本来面貌,到今天我们并不否定此句虽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使盘古这一形象也更行丰富,但为了尊重神话的原初面貌,我并没将此句列入释义的正文之中,仅是在这里稍作介绍。

如今徐整编录的《三五历纪》及《五运历年记》原文虽已失传,但《艺文类聚》卷一、《太平御览》卷二、《广博物志》卷九都将其引用保存。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版本。

(二).天主创造天地
《创世纪》第一章关于万物起源的记述,在圣经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在圣神默感下的圣经作者将其放在圣经的开端,目的很明确,是要以神圣庄严的话语,隆重宣报一项真理——雅威天主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这项真理,为今天整个世界而言,正是有关人类终极问题的答案,更是所有生命共同的朝向与归宿。原文如下:
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天主见光好,就将光与黑暗分开。天主称光为“昼,”称黑暗为“夜。”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一天。天主说:“在水与水之间要有穹苍,将水分开!”事就这样成了。天主造了穹苍,分开了穹苍以下的水和穹苍以上的水。天主称穹苍为“天”天主看了认为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二天。天主说:“天下的水应聚在一处,使旱地出现!”事就这样成了。天主称旱地为“陆地,”称水汇合处为“海洋。”天主看了认为好。天主说:“地上要生出青草,结种子的蔬菜,和各种结果子的树木,在地上的果子内都含有种子!”事就这样成了。地上就生出了青草,各种结种子的蔬菜,和各种结果子的树木,果子内都含有种子。天主看了认为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三天。天主说:“在天空中要有光体,以分别昼夜,作为规定时节和年月日的记号。要在天空中放光,照耀大地!”事就这样成了。天主于是造了两个大光体:较大的控制白天,较小的控制黑夜,并造了星宿。天主将星宿摆列在天空,照耀大地,控制昼夜,分别明与暗。天主看了认为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四天。天主说:“水中要繁生蠕动的生物,地面上、天空中要有鸟飞翔!”事就这样成了。天主于是造了大鱼和水中各种孳生的蠕动生物以及各种飞鸟。天主看了认为好。遂降福它们说:“你们要孳生繁殖,充满海洋;飞鸟也要在地上繁殖!”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五天。天主说:“地上要生出各种生物,即各种牲畜、爬虫和野兽!”事就这样成了。天主于是造了各种野兽、各种牲畜和地上所有的各种爬虫。天主看了认为好。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各种野兽、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爬虫。” 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天主降福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各种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天主又说:“看,全地面上结种子的各种蔬菜,在果内含有种子的各种果树,我都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各种野兽,天空中的各种飞鸟,在地上爬行有生魂的各种动物,我把一切青草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天主看了他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过了晚上,过了早晨,这是第六天。这样,天地和天地间的一切点缀都完成了。到第七天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就在第七天休息,停止了所作的一切工程。天主降福了第七天,定为圣日,因为这一天,天主停止了他所行的一切创造工作。

《创世纪》第一章内容丰富完整,是整部圣经的开篇与基调。为了能更好的理解这段圣经所要传达的思想,我们也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它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及其作者是谁。

1.历史文化渊源
据学者研究,《创世纪》中记载的天主创造天地的故事与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的古埃及的卜大神创造宇宙说有相似之处:据记载,卜大神以口给万物命名,万物就被创造出来了,也就是说世界是由卜大神的理智、精神及口舌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二千年后期,更有许多类似的神话普遍流传在米索不达美亚(Mesopotamia)及客纳罕(Canaan)地带,但它们在描述上却并没有《创世纪》记载的如此清楚。由于资料的欠缺,我们并不能确定《创世纪》第一章的作者,是否听说过古埃及的创造神话,或是否借鉴了中东文化中有关宇宙之谜的神话元素及写作手法而加以运用。

但纵观犹太民族的历史,犹太民族对唯一真天主的信仰,是通过其对历史中雅威天主救援行动的反省,而逐渐产生的。犹太民族经验到了被天主拣选成为“子民”,从奴役中被解救、被爱及被赋予权利,并恒常的与公义、慈爱的天主保持着一份独有的亲密关系。因此,其创世观与其信仰不能分开,《创世纪》中天主六日创造的记述,正是以民深刻的信仰表达,他们要向全世界宣告:宇宙、天地万物根本不用再多做解释,就是天主美善与慈爱的化工,天主的美善和全能是万物存在的根本理由。

所以,因了天主特别的拣选与启示,犹太民族有关“天主六日创造”的记述与犹太周边民族“卜大神”类似的宇宙说相比,具有本质上的不同:犹太民族对神的认识与了解,不再与其他民族一样,只是停留在想象与虚构的神话传说阶段,而是远远超越了周边民族古老宗教的思想局限,因为,他们与创造万物的真天主有一份真实而确定的经验。

2.作 者
公元前598和587年,巴比伦王拿步高先后两次占领南国犹大的首都耶路撒冷,并先后将犹大的高、中阶层人士,智者、精英及高级技工掳往巴比伦。以色列民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流亡之苦,才终于在波斯战败巴比伦的胜利中踏上了返乡之路。但天主并没有舍弃他的子民,六十年的充军生活虽使以民饱受身体及精神的折磨和摧残,但也正是在这流亡的过程中他们得以打开了眼界。司祭们亲身体验并目睹了巴比伦帝国的繁荣,波斯帝国鼎盛,及其对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的包容,开阔了胸怀,拓宽了视野,拥有了普世性观念和宇宙性救恩的思想。  而《创世纪》第一章也正是此时期的作品,它的作者就是这些见多识广的司祭及神学家们。
司祭神学家们在圣殿中服务,回顾历史,感恩天主的引领及救助,以优美的笔触抒发出了他们对天主心灵的颂歌:“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一句话道出了这个世界的来源,这也是他们世世代代的信仰宣誓。

小 结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有关万物起源的记述,都道出了很多国家及古老民族有关万物起源记述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世界起源于混沌”,社会学者们将这种类型的记述,统称为“创世神话”。虽然天主六日创造是以民真实信仰经验的宣告,与其他记述具有本质上的不同,却也运用了神话的词汇和笔法,来记述天主创造的过程。运用神话词汇与笔法来解释天地万物的由来,可以说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人们对于宇宙史前史的认知,一种原始的想象,这种认知和想象虽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性,但也渗透着一个民族鲜活的生命力,并饱含着极其深刻的寓意。

这两个有关万物起源的记述相似且直接的一个寓意就是:它们在讲述天地以及天地之间万物的由来:宇宙有一个开始,世界原来是不存在的,万物是因神的化工才开始存在的,如果没有造物主就没有世界万物。但这两个万物起源的记述不仅仅是在告诉我们天地万物的来源,而且它还蕴含着更深刻的寓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万物起源寓意解读一:人与万物的关系
(一).盘古开天辟地
1.万物的形成
盘古神话记述道:盘古在撑开了天地之后,就一直孤独的站着,这样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天地的构造已经相当稳固了,再也不必担心它们会合在一起了。终于,盘古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便倒下了,而这一倒就再也没有起来。但在盘古临死的时刻,他的身体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化为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疾雷、霹雳,他的左眼飞天化成了太阳,右眼飞天化成了月亮,他的手足躯体化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五岳,他的血液化为了海洋江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野,头发变成了花草树木;连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了金属矿石、奇珠异宝;而今天大地上各样的草本,则是由盘古的皮肤和毛发所变成的,就连他身上最没用的汗液也变成了雨露甘霖。

2.人的形成
盘古神话的最后一句交代了人的由来“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盘古不但开辟了天地,更以他整个的身驱来装点这诞生的新世界,使之富饶而美丽:他的眼睛、毛发、皮肤、骨髓、血脉以及身上所有的东西,化为了天地之间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之后,那些寄生在他身上的小虫,因随风感受到了他的灵气,也化为了生活在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3.人与万物的关系
盘古化生万物的这段记述,被很多社会学者认为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夸张描述,而中国《辞海》也将盘古定义为:“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  根据这一解释,我们说盘古是一个人是没问题的,但是在他死后却又能化成天地万物,这又与我们现实中的人不同,因为,他既是天地万物又是人。神话描述盘古,说他“垂死化身”,又说他身体的所有都交给了大自然,他变成了世界万物,这种设想太崇高了,精神气魄也很宏伟,但这种夸张的描述手法,实际上,不过是借着神话在定义人与万物的关系:人与万物一样,皆是来自盘古垂死的化身。也就是说,人与自然万物、日月星辰、山川海洋同源,皆是盘古身体的演化物。万物与人同源,都是来自盘古这一个人的身体,因此,人与万物应是合而为一、和谐共生的关系,这即是中华民族 “天人合一”观念的基础思维。  但根据记述我们也发现:人与万物又有不同之处,因为,人是因风所感吸收了盘古的灵气,而成为了盘古精神及气魄的高度继承者。所以,人又是万物之灵,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治理大地,改造万物。这即是中国古人对人与万物关系的认识。
实际上,在中国早期的文化传统及风俗中,都非常注重人和万物关系的和谐统一,并且,还制定出了相关的法律条文,对违反者的处罚相当严格,举几个例子来说:公元前1150年周文王时期颁布的《伐崇令》曾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还有《管子•地数》中有规定说:“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  这比《伐崇令》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剁断肢体的残酷惩罚,其实在殷商时期也已出现,如《韩非子•内储说》有这样记载,“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意思是把灰烬这类生活垃圾倒在街道上,被发现后将被剁掉手。

虽然看起来这些处罚有些过重,但是这也让我们了解到,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非常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伦道德的提升了,人爱惜万物就是爱惜自己,保护万物就是保护自己,两者息息相关。中国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视环境保护,与他们认为人与万物是一体及和谐共生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并且,古人这种保护环境的,尊重自然的意识不是因为当时环境已被破坏了才产生的,而是来自人生命深处的伦理道德意识,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良心之自然法则。在中国古人的思维观念里,一个人对天地万物所持有的态度直接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二).天主六日创造天地
1.万物的形成
《创世纪》一章记述:在起初,天主创造天地万物之前,大地还是一片混沌空虚、一团黑暗的状况,但天主的神却已在水面上运行,孕育着一个即将开始的伟大工程。

天主发言说:“有光”!“光”就出现了。接下来,天主又将光与黑暗分开,并称光为昼,称黑暗为夜。从此,光从黑暗中开始照耀,宇宙由混乱步入了秩序,天主认为好,这是第一日。
天主又发言说:“在水与水之间要有穹苍将水分开”!事就这样发生了。天主在大地之上创造了穹苍,部分的水留在了大地上,另一部分则上升而变成了大气层之间的云,天主称穹苍为天。从此,“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主认为好,这是第二日。
  
天主再次发言说:“天下的水应聚在一处,使旱地出现”!于是地上的水便聚在了一处,使旱地露出,海洋和陆地便因此而形成。同时,大地也因天主的话语获得了能力,生出了适合它的东西:青草,结种子的蔬菜及各种结果子的树木。从此,大地变得生机盎然,天主认为好,这是第三日。

天主继续发言说:“在天空中要有光体,以分别昼夜,作为规定时节和年月日的记号。要在天空中放光,照耀大地”!于是,天主造了太阳在白天放光,造了月亮在黑暗中照明,又造了众星陈设在天空。从此,昼夜分明,循环交替,天主认为好,这是第四日。
天主又发言说:“水中要繁生蠕动的生物,地面上、天空中要有鸟飞翔”!天主于是造了“大鱼”及水中各种蠕动的生物,还造了飞鸟。天主认为好,便以言语降福了它们,并赋予它们生育繁殖的的能力,使它们充满海洋,遍布大地。从此,大地、海洋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天主认为好,这是第五天。

2.人的形成
天主花了五日的时间,创造了天地,以及天地间诸多的生物。到了第六日,天主又创造了动物及各种爬行的生物,使他们“各从其类”。此时,天地之间已经是百物陈杂、玲琅满目。但天主的创造工程并没有到此而结束,天主又继续发言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各种野兽、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爬虫”。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造了“男人女人”,  并赋予了他们治理大地,管理万物的权利和使命。这样天、地以及天地间的一切便都完成了,天主欣赏着自己的化工,认为样样都很好,这是第六日。

3.人与万物的关系
根据《创世纪》一章的记述,天主造好了天地万物之后,在最后的时刻才创造了人,而这姗姗来迟的人却正是天主的肖像和代表,他从造物主那里领受了治理和管理大地的使命。人虽与天地万物同为受造物,但却是天主的杰作,他优越于所有的受造物,人可以代表天主来管理万物、治理大地,这便是天主给人与万物关系做出的定位。因此可以看出,人受造的目的即是参与并继续天主的创造工程:“充满大地,治理大地” ,这是人一来到世界就拥有的权利,也是人的终身使命。在这里天主关于责任的诫命是全人类的使命,这不仅体现了自然万物的自我完善性,也体现出了万物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接下来在创1:29—30天主又对人说:“看,全地面上结种子的各种蔬菜,在果内含有种子的各种果树,我都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各种野兽,天空中的各种飞鸟,在地上爬行有生魂的各种动物,我把一切青草给它们作食物。’事就这样成了。”在这里进一步显示出了人与万物关系的密切,如果人不履行自己的使命管理大地,人自己的权利终必受损,因为自然万物的果实与出产是人赖以生存的、延续生命的必须品。“天主看了他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人类、动物、植物各得其所、友好和谐——“天主认为样样都很好”,这是何等美好的“天人合一”的世界图景 :天主工程是如此的伟大和美丽,万物乃是为人所预备的,丰富的出产使得那交给人管理的大地成为了“肥美的土地,那里有溪流,有泉水,有深渊之水由谷中和山中流出;那地出产小麦、大麦、葡萄、无花果和石榴;那地出产橄榄、油和蜂蜜; 在那地你决不缺粮吃,在那里你将一无所缺;那地方的石头是铁,由山中可以采铜。几时你吃饱了,应感谢上主你的天主,因为是他赐给你这样肥美的土地”(申8:7—10)。

天主六日创造工程的次序,是先精心的预备好了一切,才安排他所爱的男人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显示出了人在自然万物中的优越地位,在这广阔无垠充满着无限奥秘和强大威力的自然界中,男人女人竟然能够如同孩子在自己的家中一样完全的被接纳,并且充满信心的在其中自由徜徉——万物属他们管辖、供其享用;天主创造一切,不为别的,就是为祂的儿女——“人”准备了一个家。面对天主的眷顾,人应学会做这个家好的管理者,以光荣天主的圣名。但人也应该时刻铭记,人对万物的管理权是来自天主的赐予,人只有凭借天主的名号,对万物的统治权和使用权才具有合法性。并且在人的生活中,称颂天主的名与治理万物紧密联合不能分开。如果,人在世界上,只单单用口赞美天主,却忽略其使命,则是不负责任,但是,人如果忘记天主而自诩为神,妄用权力摧残万物,便是对天主名号的亵渎,人也最终会失去他的权力。正像今天,有很多渴望征服万物,但却不能征服自己欲望的人,已使大地变得满目疮痍;天灾人祸频繁地发生,让人最终自食恶果。

小 结
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有关万物起源的记述,都是以“世界起源于混沌”为起点,并且,其记述的层次也都是:先以“分开”的手法建形架构(天地成形),接下来便是丰富充满(万物化生)。然而,虽然其记述的起点相同,记述的层次也一致,但其创作思维却具有根本上的不同:盘古开天辟地身化万物的描述,展现的是一种“从有到有”的创世观,即世间万物皆是由盘古这个人的身体演化来的,并非“创造”而来;而天主六日创造天地万物的记述,表达的却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创世观,即天主发言万物化生,天主没有用任何的原料和工具,便从无中创造了一切(创1:1—31;加下7:28)。

当然,这种创作思维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天主启示程度上的不同。但其实,全人类都是由天主所创造,人的思维与智慧更是来自天主的恩赐,而人内心深处良心之法则及道德意识也更是相通的。所以,无论创作思维如何,这两个有关万物起源的记述,都一致在提醒着人类: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体的、和谐共生的关系,人应爱惜并保护自然生物及生态环境,认识到这一点,为今天的人类尤为重要!因为,人类只有在对万物的爱与维护中,才能显示出人性的高贵与纯洁,也只有在与万物的和谐相处中,才能活出生命的丰富与精彩!

今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的日益发达,人类也变的以自我为中心了,美好大自然成了人们随便蹂躏、任意索取的对象。如今,当人类不择手段的控制、征服自然的时候,和谐共生的关系破裂了,而大自然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对抗”,甚至是“报复”着人类。“天人合一”的美好画卷已经成为了空谈,环境破坏与生态失衡已然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而人类又如何才能解绝这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呢?首先,人类必须认识到人与万物和谐共生关系的重要性,应从自我中心主义、崇尚物质的意识中跳出来,因为,正是这些错误的意识形态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另外,在纠正错误意识危机的同时,更要让人意识到生命深处——良心之法则,其中最关键的是当务之急要帮助人们找到真正的信仰追求,认识到“天人合一”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人的内心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及宇宙观。

人类有信仰,世界才能有希望,因为天主早已将信仰的种子放在了人的内心深处,只有用心呵护、培育这种子并让其发芽,世界才能生机盎然。正如生态神学家莫尔特曼指出:“天主存在于世界之中和世界存在于天主之中”,  是圣经中所蕴含的最本质的生态意识。世界万物来源于天主,是天主的创造,天主内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受造物之中。因此,同是受造物的人必须热爱万物,热爱大自然,爱自然万物就是爱天主本身,人类与万物息息相关,没有了自然界人类也就没有了家园,没有了栖居之所。

三. 万物起源寓意解读二:人与神的关系
(一).盘古开天辟地
1.盘古人乎?神乎?
盘古神话开篇讲道:世界之初混沌玄黄,当时的宇宙就像一个鸡蛋一样,而其中就孕育了盘古。一万八千年后的一天,在这个鸡蛋里沉睡着的盘古,终于醒过来了,并且,他还站了起来,把天地一分为二。就这样,混沌中那些轻而又清的物质上升,形成了天;重而又浊的东西下沉,构结成地。盘古站在天地之中,每天都会有很多的变化,而且他的智慧高于天,能力也胜于地,他喜欢天地间清明的环境,不愿天地再重归混沌,于是他手撑天,脚蹬地,不眠不休的营造着天地间清明的氛围。接下来每天天升高一丈,地下沉一丈,盘古也每天长高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到了一个极其的程度——天极远极高,地极厚极深,盘古也变得极其的高大。盘古这巍峨的巨人像根柱子似的,直挺挺的撑着天和地,不让它们再有重归混沌的机会。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盘古它到底是人还是神呢?根据神话的记述,盘古是像人一样,一天天的成长起来的,后来他又死去了,这使他看起来和人很像,因为神是不会死的。但是如果他仅仅只是一个人的话,他却又怎能开天辟地、身化万物呢?所以他又很像一个神。那么,盘古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呢?只能说他既是人又是神,“人神一体” 可以说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在这里,盘古神话所体现出的“人神一体”,可谓是中国神话传统的巨大特色。因为,在中国所有的神话中,几乎每一个神话主人公,都具有“人神一体”的特点。它们将人神化,或更好说是将神人化了,这就是中国人思索生命意义的答案,也是对比犹太民族对于生命归宿之定位的不圆满之处。

上文中,我们已经谈到,纵然盘古开天辟地与天主六日创造天地,这两个有关万物起源的记述有很多共通之处,但在创作思维上却是有根本的区别:盘古是一个人,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神结合体,他不是以造物主的身份创造万物,而是将自己的身体化成了万物。但在《创世纪》中,天主是用六日的时间创造了万物,之后在第七日休息,而且还会与他所创造的人交流谈话(创1:28—29),天主不像盘古一样化生万物之后就消失了,从此以后就没有盘古了。这种创作思维的不同,显示出犹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乃是根植在他们对天地之间唯一真神的体验与认识上的,神就在他们的生活中陪伴着它们,不只是停留在理性的思索或感性的想象之中,这就避免了在中国人中,常常出现的两个极端思想:或是主张没有神,什么都不信,只追求现世及物质;或是盲目的什么都信,“迷信”的将自然万物也敬为神。这样的状况我们在接下来“人与盘古的关系”这一部分会继续谈到。

2.人与盘古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先民们面对茫茫的宇宙,未知的世界,艰难的生存环境,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在这个神话故事中,盘古虽然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万物,但是他也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最终劳累而死,化为了自然万物。

因为,盘古是牺牲了自己生命化生了世界万物,而人也是其身之诸虫的演化者,所以,人类与自然万物可谓是同根相生,同气相连的。不过,在这里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盘古化成万物虽然形不在了,但他的气息和精神却充满在天地万物之中,并没有消失。人类虽是由盘古身上的小虫变来的,但却也随风感受并吸收了盘古的灵气,成为了万物之灵,人的聪明与智慧正是盘古的生命及精神的高度展现。因此,中国古人认为人类在生活、进步,改造自然,理顺万物的过程中,依然可以继续领悟和吸收,盘古化身于万物之中的智慧与灵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天道运行”的观念。  如中国早期经典《易•乾•象》乾卦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用宇宙急速而有规律的运行来引发君子自强不息的思想,这表明关于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已为古人所注意。而曾研究过伏羲八卦并为其作过象辞的孔子也曾感慨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曾经说过话吗?天从来没有说过话,可是春夏秋冬四时,运行分列得如此清楚,这样有规律;万物在天地之中,也照常生长。天何曾说过什么话!但他却造就了我们这个有日月星辰、旦夕昼夜;有春夏秋冬、花开花落的大千世界,包括我们人类的历史、文化都是受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都离不自然法则。这就是自然万物对人的指示,中国人称之为“天道”,就是说宇宙运行是有规律的。《吕氏春秋》也曾在此思维基础上更进一步发挥认为,人们是透过天体运行和气候变化来认识天的,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就是在此书《当赏》篇所描述的:“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  意思是说人们可以透过对日月星辰长期的观察、记录来增长智慧,找到自然万物的规律。

3.探讨与反省
“天行有道”是中国人理解的自然万物对人的行动——即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对人具有引导和指示性。但万物的规律在传达什么呢?
中国古人认为他们是在传达一种规律,而看到了这个规律,他们却并不清楚这规律背后真正的原因,因为不清楚,所以,运用想象将人神化,或是将神人化,塑造了盘古这样一个人物,并将在冥冥之中感受到的神力寄予在他身上,使其成为了一个半人半神,甚至是人与自然万物合一的载体,并奉之为神明。而且,逐渐的很多中国人也将自身,投入了这具有迷信色彩的循环敬礼之中。
 
但被天主特别拣选的犹太民族,却并没有只是停留在欣赏万物的规律之中。他们透过雅威天主自由、主动的走近,与他们交谈并接触的实在经验,认出了雅威天主的行动,找到了万物运转的圆满答案:“高天陈述天主的光荣,穹苍宣扬他手的化工”(咏19:2)。万物是在无声的传述着天主的光荣!在犹太民族看来,如此有规律又美妙的世界绝不是偶然形成,他们执着地追求生命意义的热情,使他们透过万物的伟大和美丽,看到了在这背后支持并掌管一切的大能之主(参智13:1—9),因此他们世世代代都在欢呼惊叹:“因上主的一句话,诸天造成;因上主的一口气,万象发生”(咏33:6);“凡不认识天主的人,都是真正的愚人…… 因为,从受造物的伟大和美丽,人可以推想到这些东西的创造者”(智13:1—9)。圣咏和智慧篇的这些章节,正是延续了《创世纪》一章中,天主从无中创造万物的思想,他们认为整个受造界,都在天主的计划之内,是天主给万物安排了秩序、规律,并最终走向天主,达至圆满。其实,在整个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中都承载了天主给与他们的这一启示,他们尊重万物,恪守天道,世世代代传颂称扬雅威天主的大能。

(二).天主六日创造天地
1.天主——万物的创造者
《创世纪》开篇第一句道出世界的来源:“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创1:1)。
在这里,“天主”作为第一句话的主语,具有支配全章的作用,而在此段创世的记述中“天主”一词,共出现了35次之多,且每一次祂的出现都会引起人的注意。其实,不仅是《创世纪》第一章,甚至于整部圣经,最为主的便是谈到天主,若抛开祂,以其他的课题为研究谈论的对象,就是违背了整部圣经的要旨,因为天主——万物的创造者,是整个世界存立的根源及归宿。

   “起初”一词把我们带进了永恒的过去中,但它不仅仅只是时间的开始,也包含着终结。这个主题的延伸出现于依撒意亚第四十章及以后的章节,整个创造的过程都在那位是原始也是终结的天主面前(参依46:10,48:12)。  天主本身是永恒无限的,如今在这永远的天主面前展开了新的一幕,有了时间的开始和存在。所以,在结构上“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这句话可以作为此段话的引言,到第三节结束,而第二节为括号插入语:“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因此这段话,并不是指混动空虚的状况与天主的创造无关,而是在表达创造的工程尚未完成,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创造”这个动词在圣经中出现时,常常是以天主为主语,因为只有天主才能创造。根据犹太人的观点,创造的意义是“自无中生有”,  除天主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做到。因此,这与今天人们常说的“创造”,含义大为不同,人的“创造”最多只是“制造”,是必须用原料才能做出来的。所以此处“创造”这一动词开宗明义指出在天主发言之前,宇宙空无一物,什么都不存在。也就是说天主创造万物没有用任何原料和工具,万物是因祂的言语而成立并存在(参哥1:15—17;若1:1—4;希1:2,3)。

“天地”在这里的意思是“一切的存有,整个的受造界”,  在犹太人的传统习惯中,喜欢用“对立词”来表达“全部、所有”之意。  在圣经中还有其他类似的用法,如创2:1,厄下9:6,加下7:28等。

接下来创1:2:“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可以说是为天主六日创造工程的层次奠定了基调:“天主的神”带着创造力和维系力(参约33:4;咏104:30),“运行”于水面上,就如母鸟在她的幼雏之上“盘旋”或“鼓翼”(hovering,Moffatt,参申32:11,)。  我们需要记住这亲密接触的一幕:“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孕育即将开始的伟大的创造工程。这里与盘古不同:盘古是在混沌之中被孕育出来的,他生在混沌之中。但天主的神却是运行在混沌空虚的水面之上,这显示出了天主的超越性,祂超然于万物之上——是万物的创造者。

2.人与天主的关系
为了能正确认识人与天主的关系,让我们再次忆起天主造人的细节:“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叫他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牲畜、各种野兽、在地上爬行的各种爬虫。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 天主降福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各种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创1:26—28)。

天主创造人的记述是天主六日创造工程的结尾但也是高峰,在这里作者是有意要凸显人的地位。而且在天主所有的创造工程中,作者尤其强调:唯独人是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造成的。
人是天主的“肖像”,一方面是在表达人与天主关系的特殊,一方面也在强调人虽然与万物一样皆是受造物,但又不同于它们,因为在人身上反映的是天主的容貌。并且,人是天主的肖像,还道出了人非常重要的两个特点:一、人具有独立性:人有位格,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二、人具有依赖性:人永远无法离开天主,或生活在天主的视线之外;人也没有能力脱离天主的照管而独自存在,生活在天主内,接受天主的安排,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

同时,人是天主的肖像也在提醒我们:人与天主的关系非常密切,天主是造物主,人是受造物,因此:“人在天主内,天主在人内,透过人可以窥见天主的内涵,相反,天主的内涵借着人得以彰显”。  人是天主的肖像,得以分享天主的生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人也与天主有相似之处:即人有智慧,有道德本性,有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有超越本能的情感能力。但人也必须明白,他也仅是天主的肖像,不是天主本尊,虽然天主给予了人特殊的地位,但我们是受造物的事实永远不会改变,若人生出妄念试图与造物主天主相比,那实在是绝对严重的错误。
根据创1:27的记述“天主于是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人,造了男人女人”可以看出,男人是天主的肖像,女人也是天主的肖像,男女两性相合是天主的肖像,《创世纪》的作者在这里的记述是有意强调男女间地位的平等,没有高、低、先、后之分,男女同为天主的肖像,具有相同的的人性尊严。正如薛迈斯所说“人是天主造的一个双面印:男的和女的”。  圣经是在犹太民族的传统源流上编辑成书的,其中有好多口传和片段性资料并没有被收录编辑进来。而在犹太人的民间传统里就还有这样一种喜闻乐见说法:如果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走在街上,他或她的前面都会有一个看不见的天使合唱团在欢呼:“让路!让路!给神的肖像让路。”  这个讲述可谓是“天主于是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人,造了男人女人”更形象的表述与注解:既表现了男女间的平等,又显示了人身份的尊贵。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天主说:“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天主按照他的“肖像”创造了我们,赋给了我们人之为人的基本内容。但是,人要成为天主的“模样”却是需要一个的过程的。根据希腊原文“肖像”与“模样”含义不同,“肖像”一词有理性和道德意识的含义;而“模样”一词却具有动态含义,更指出人具有和天主相交往,以及爱的能力,这不但需要天主在我们生命中不断地塑造,同时也需要人自由、积极的配合与参与,也就是在生命中,不断地打开自己,朝向天主,与天主合一。  天主创造了人,愿意与人有建立亲密的关系,所以人存在的本质就是要与天主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天主是生命,是爱的分施者,人也只有在得到爱并完全的活出爱时,才能达到人性的圆满,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就是应从从“肖像”走向“模样”——不断迈向天主在创世之初就为我们预备的,仍需达成的最后完美。

在这里,我们尊重并欣赏《创世纪》一章的作者在与天主交流中的这份真实与渴望,因为我们人生命的重点就是要成为“天主的模样”(参创3:5),这本是好的渴望,因为万物中唯有人是天主的肖像和代表,而天主在造人时也赋予了我们成为祂的“模样”的动力与渴望。但人也要明白其身份再尊贵,也仅仅只是受造之物,与天主不能相提并论。如果人“如同天主一样”的渴望不是出于感恩与孝爱,而是出于自私和骄傲,那就会破坏他与天主及其作为天主的代表与万物的关系。

3.探讨与反省
中国人描述的始祖盘古的形象是人神一体,即半人半神的结合体,人是其精神的演化者和继承者,盘古化身万物后死去了、消失了,这暗示着人的结局也是死亡并消失。而《创世纪》一章的作者的却石破天惊的宣告说:“天主说:让我们按照我们的肖像和模样造人……,天主于是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创1:26—27),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是天主的肖像,且具有成为天主模样的潜能。这里成为天主的模样,即是成为神的模样,分享天主神性的生命——这个表达是如此的大胆!但如果我们了解犹太人爱好自由思想并且拒绝压抑怀疑,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作者为何会如此表达了。他们对人的看法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他并没有无视人性的受造性,却继续强调其难以言述的尊贵和光荣。

到这里,我们要看清楚,中华民族所塑造出来的开天辟地并身化万物的盘古,与犹太民族在生命中经验并接触到的雅威天主是具有本质上的不同的:盘古不是神,而是一个人,一个被神化了的人,它的出现仅是在神话之中,是来自于中国古人的想象和虚构,并非实际存在过;而雅威天主却是具有位格的神,且是独一无二的——天地间唯一的真神。

中国古人虽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塑造出了盘古这样一个半人半神的形象,但这也正是中华先民们,曾经渴望神并寻找神的明显证据。在远古时期,中国的古人们虽不认识唯一的真天主,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因原始信仰的推动,有归向神并愿相似神的渴望,在这一点上他们与犹太人的先祖们毫无分别。但通过分析盘古神话我们也发现,中国的古人们希望成为神和回归神的渴望,并没有实现,因为,我们发现他们所塑造出来的这个半人半神,甚至又是自然万物载体的盘古,终究也没能逃过生死的轮回,而是最终消失在了自然万物之中。所以,看起来我们人的结局也只能是这样——死亡、消失或是进入万物的轮回之中,永远不可改变。

但圣经《创世纪》却启示我们: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的,且具有成为天主模样的潜能,天主是人存在的根源与最终归宿,人虽要经历现世死亡,但是并不会消失,而是最终会回到天主面前,与祂合一并分享祂永恒的生命。所以,人生并不是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而是充满希望的直线旅程。并且,运行于万物之中的自然法则——即中国人所称的天道,也正是天主所制定和安排的,万物的美丽、伟大和规律显示的正是天主的荣耀和全能。天主是全人类的天主,祂已将归向祂的种子放在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不分犹太人或是外邦人,中华民族,乃至所有民族都是在天主的注视和眷顾之中。因此,中国古人曾经塑造出来的的盘古,只不过是中华民族在寻找独一真神过程中的一个海市蜃楼,并非实际、真实的归宿。而在今天我们也相信,造物主天主也一定正在展开慈怀,期待着中华民族回归他的怀抱。

仰望星空看向大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鸟兽虫鱼……,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彰显着天主圣名的美妙。天主从高天俯视大地,给予人无条件的爱与眷顾,因了人与天主无比亲密的关系,人的身份才变得尊贵、光荣;也因人是天主的肖像,才得以分享天主的生命、智慧、爱心、理智、意志和自由。但是,人应当清楚并牢记自己的身份——“卑微而脆弱的受造物”,人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神。人只有谦卑的留在天主内才能保有自身生命的高贵;人也只有在不断地仰望天主与天主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才能发展那份永恒中的关系——与天主合一、与他人相爱、与万物共融。正如中国古人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而“至善”正是上主——我们的天主!

结 语 
每一个神话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精彩的故事,美丽的传说,它还是一个民族,永不磨灭的记忆,是后人赖以成长的精神支柱与前行的动力。盘古开天作为古老东方的创世神话,饱含着中华民族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的宏大胆识,蕴含着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先哲思想;体现着中华先民对宇宙由来的深深思索和对人类起源的孜孜探求。而《创世纪》,开宗明义向我们道出了:“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这是多么的令人惊喜,因为这正是人类一直在苦苦思索、终身探求的答案;而在这里还有一个重点:“天主看了他所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我们应该注意这“很好”一词,因为他对整个犹太民族,以及对今天追寻并信仰唯一真神的所有民族都是一种祝福。因为,有了更高的那一位对世界万物及对人类的肯定和欣赏,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世界才有了终极的归宿与方向。

盘古开天辟的传说,色彩瑰丽,想法神奇,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渴望成为神的美梦,一直走到了今天。但结合现实的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梦终究是梦,盘古开天辟地的设想,早已经不能再满足当代中国人的灵性渴求了。今天,是该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刻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明辨:盘古神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仅仅只是中国古人曾经渴望神、寻找神的一个临时寄托而已;盘古的形象再高大,气魄再恢宏,也终究只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一个仅仅只是存在于神话中的——虚构出来的人,他并非真实存在过。如今,在这梦醒时分:我们应该明认雅威天主这天地间独一的真神,是祂从无中创生了万物,造化了人类,并曾自由、主动的进入了人类历史,借着旧约中的犹太先民向全人类宣告喜讯:雅威天主是天地间唯一的真神,祂是万物的主宰,而人是按照祂的肖像受造的。所以,人只有认识天主,归向天主,并生活在祂内,心才会安定下来,才能真正度一种相似神的生命——自由、高贵、乐观、自信而又充满永恒希望的生命。

我们感恩生活的天主从无中创造宇宙,化生万物;感恩天主让我们做祂的代理人,自由的行走在天地之间;感恩天主赐予我们生活的方向及分享祂永恒生命的希望。我们愿在实际的生活中,遵循天主的道路,承行祂的圣意;我们也愿在祂的爱内日出而作,日落而安眠,管理宇宙,治理大地;我们更愿与全人类共同欣赏天主的美妙工程,并向他献上心灵的赞颂:“上主,我们的主,哪里有神能与你相比?你理当接受荣耀,尊威和全能,因为,你创造了宇宙,万物全凭你的旨意而存在,而造成!”(参列上7:23,默4:11)
同一个地球,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天主所眷顾的世界,每一个民族的智慧都该成为人类共有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努力并与万物共同欢唱:普世人类请赞美上主!

 


参考书目:
1.谷寒松 赵松乔 著,《天主论•上帝观》,台湾:光启出版社,1992年。
2.邝炳钊 著,《创世记》,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9年。
3.田春波 著,《创世神学》,河北:天主教“信德”,2016年。
4.休斯顿•史密斯著,《人的宗教》,北京:海南出版社,2001年。
5.《四库全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
6.刘歆 著,《山海经》,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
7.袁珂 著,《古神话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8.周小雄 宋云 著,《圣经的世界观》,河北:“信德”,2016年。
9.乌丙安 主编,《中国民间神谱》,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陈烈 著,《中国祭天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
11.郭淑芬,沈宁等编《常任侠•沙坪坝出土之石棺书像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12.刘锡藩 著,《领表纪蛮》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13.柯德納 著,《丁道尔旧约圣经注释—创世纪》,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99年。
14.韩承良 著,《创世纪释义》,香港:思高圣经学会出版社,1984年。
15.房志荣 著,《旧约导读》,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16.傅和德 著,《旧约诠释》,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17.杨鹏 著,《上帝在中国源流考》,山西:书海出版社,2014年。
18.覃乃昌 著,《盘古与盘古神话》,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本文标题:浅析万物起源及其寓意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