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驻湖北记者张毛清)《德兰修女·在爱中行走》,这本由中国本土作家写作的第一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兰修女的传记文学作品,刚刚出版就受到有关专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因为基督的福音本身具有大公性或普世性;它不但不摧毁任何文化,反而有能力提升它们和与之相融合,能够为所有民族所接受,因为救恩是赐给普天下的,就像梵二大公会议所教导的那样:福音不仅不会使人心灵中与各民族的礼教文化中所蕴藏的美善受到损失
这些在社会上饱受白眼和冷遇的乞丐在教会里怎么会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呢?乞丐、残疾人、流浪者在教堂里体验着家一样的温暖和爱意你们给他们吃的吧事情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教宗方济各受到各地民众的欢迎和敬爱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他是一个极为神圣、虔诚和属于天主的人──他每天祈祷至少三个小时,一个真正谦逊的人,常以别人为先。
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树木、花草都是在静默中生长;我们再看,繁星和日月是如何在静默中移动着……我们需要静默,这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触动。
丁神父仰慕史怀哲行医不成贡献大爱丁神父在高中毕业前,受到史怀哲的影响极深。史怀哲有医学、神学、哲学、音乐四项博士学位,被誉为非洲之父、非洲丛林医生,获一九五三年诺贝尔和平奖。
如果这是事实,在我们中间,那些过着匆忙生活的人,所受到的诱惑之大超过我们自己的预料;因为有一个力量要抓住一切机会,引领我们远离天主。
作恶的人,有些是迫于处境和遭遇而希望通过“作恶”而“改善”生活;有些是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而作恶;有的则是因为受到教育的偏差而被洗脑使自己是非混乱,无知作恶。
这一运动的发展过程,决定了它必然会受到新教的某些影响,天主教会从不拒绝兼收并蓄,但我们绝对不能认同“数典忘祖”的全盘否定(例如:否定圣事礼仪、祈祷模式、解经原则,主张照抄新教模式)。
德兰对贫穷的定义是非常宽广的,饥饿也是指对爱的渴求,赤身也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也是指受到排斥、孤独和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