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你们给他们吃的吧”


2012-09-10 14:38:12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天主堂爱心厨房播主爱


    包子、饺子、焖面、炒菜、烩菜等丰盛的饭菜摆到了条形餐桌上,香气四溢,吊足了人的胃口。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天主堂爱心厨房的教友们变着花样做出来的这些饭菜,不是给神父吃的,也不是给教友吃的,更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给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流浪街头的乞丐们吃的。
    不一会儿,十几名老年乞丐从大街上来到教堂,堂区的神父教友像迎接亲人一样把他们请到餐厅内。在乞丐们用餐的时候,神父与教友一起帮他们盛汤加菜,宛若招待贵宾一般。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在社会上饱受白眼和冷遇的乞丐在教会里怎么会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呢?

乞丐、残疾人、流浪者在教堂里体验着家一样的温暖和爱意
 

“你们给他们吃的吧”

    事情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原来,在包头市东河天主堂门前,每逢主日,无论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总有一些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拦着进堂的教友讨要。有的教友不放弃奉献爱心的机会,把一些零钱放到他们脏兮兮的手中;也有的漠然视之,一晃而过。今年年初的一个主日,本堂柳神父铿锵有力地进行福音宣讲:“你们要彼此相亲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耶稣基督的教训震撼着教友们的心。刘淑清、关玉文、何玲玲等教友骨干都在思 索着同一个问题:堂门口的那些乞丐不就是我们最小的兄弟吗?他们和我们不都一样是按天主的肖像造的吗?他们不也应该得到温暖、受到尊重吗?我们无力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状况,但至少可以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好让他们也感受到人间并非只有白眼冷语,也有真情、真意和真爱!
    “你们给他们吃的吧(路9:13)。”主耶稣在显五饼二鱼奇迹之前对宗徒们所说的话在教友们耳畔不断地回响。有人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每逢主日中午免费给这些乞丐、流浪者、残疾人做一顿好饭,让他们体验到天主的爱和教会的温暖。这个提议马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并得到了柳神父、阎会长、李会长的支持和肯定。善言变善行,爱心厨房就这样诞生了。
    7月22日中午,笔者慕名前来拜访爱心厨房的教友们,刚走到东河天主堂大门口,只见两位中年女教友搀扶着一个年近七旬的老者走出教堂餐厅大门,把一瓶矿泉水递到老人手中,亲切地说:“大爷,您手脚不方便,路上小心点,欢迎您下主日再来!”老人连声说:“感谢主,你们教友真好!”
    看着这温馨的场面,笔者赶紧走过去,与老人攀谈起来。老人说,他叫张吉龙,刚刚吃完炖排骨出来,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在星期天中午来天主堂吃饭了。他是天津市武清区人,从小腿部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一辈子没成家,靠乞讨为生,跑遍了北方各省,今年来到了包头。有人告诉他,天主堂主日给讨吃子(方言,即乞丐)吃饭,他半信半疑,可来了一看,没想到还真有这么好的地方,也没想到真有这么好的教友,更没想到真能吃上这么好的饭菜。
    正谈话间,用过饭的一些乞丐、残疾人、流浪者陆续从餐厅出来,七嘴八舌地和笔者交流起来。
    有个叫汪菊花的62岁妇女告诉笔者,她胳膊残疾,做过两次手术,丈夫无力养活她,只好从甘肃定西跑到内蒙要饭,饥一顿,饱一顿,居无定所,受尽欺凌。
    山西宁武的一个叫丁发的,从小得脑膜炎后遗症,腿部、手臂肌肉萎缩,行动不便。别人讨吃要饭,腿脚利索,他不但行动不方便,连说话咬字都不清楚,有时觉得活着没意思,连死的心都有过。
    看到笔者愿意倾听,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争先恐后地诉说着他们的心酸、坎坷和苦难。他们看惯了别人的白眼冷面,听惯了别人的冷言冷语,吃惯了别人的残羹剩饭,没有亲情、没有出路、没有希望、没有未来。可是,今天他们来到教会这个爱的大家庭,受到了特别的尊重,找回了自己的人性尊严。
    刚刚换了一身干净衣服走出来的一个叫戴振华的74岁老人说:“这是教友送给我的衣服,看,多好啊!我活了七八十岁,才找到了家的感觉。这里有亲人在想着我们,有好饭好菜等着我们,到哪儿去找这样的好事啊?”

“最大的是爱”

    教友们听说要给讨吃要饭的人做饭,都争先恐后地到堂里做义工。报名的人太多,会长就把大家分成五个组,每月轮流一次。每组有接待员、陪饭员、炊事员。教会凡有活动都来服务的厨师徐有为教友每主日都来,或亲自下厨或指导其他教友。阎会长看他已经67岁了,就劝他一个月服务一次就行了。他总是说:“岁数大,更应该起带头作用。”


教友们正为乞讨者精心准备饭菜

    爱心厨房成立之初有人担心名声传出去,来吃饭的人多了,经费不能保证,别把天主堂吃穷了啊!第一个主日花费285元,张埃亮会长献了300元;第二个主日,堂区阎太平会长献了300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会长一带头,教友们献钱的、送米送面的络绎不绝。大家又选出办事公道的庄月华教友作会计,把大家的献仪登记下来。有的教友为这些乞丐洗衣、理发,有的干脆拿来自己的衣服给他们换上。无论轮到哪个小组做饭,教友们都想方设法变着花样去做:包子、饺子、焖面、炒菜、烩菜……让乞丐们吃得津津有味。在这里,神父嘘寒问暖,教友笑脸相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贫富强弱之别,感谢赞美之声不绝,欢声笑语不断。
    很多没有义工任务的教友,主日弥撒后迟迟不肯离去,他们在等待和这些特殊的客人交流,用各种方法照料他们。王玲梅、韩小霞、孟世芳等教友还给他们唱一些教会的歌曲,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给他们讲一些浅显的道理,鼓励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重树信心,战胜困难。
    茶足饭饱之余,这些倍受尊敬的客人也在思考:这里的神父教友为什么像亲人一样关心、关爱我们呢?他们中有的岁数比我们还大呀!他们中有的身体比我们还不好呀!为什么每当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总是说:“是耶稣让我们做的!”哦,耶稣!耶稣是谁?为什么耶稣让这些神父教友行善积德做好事呢?带着这些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人走进了教堂,进一步去了解信仰。
    从乌兰察布盟玫瑰营子来包头已乞讨八九年的戴振华老人最早接受了福音,在明白了教会道理后,请柳神父给他付了洗。这位饱经风霜、尝遍人间疾苦的老人自豪地说:“我再用不着每主日早早在堂门口等着别人施舍了。我可以堂堂正正地和其他教友一样参与弥撒、聆听圣言、恭领圣体了。”当他听到拄着拐杖的残疾人丁发说:“我没见过耶稣,我只知道他是好人。”戴振华赶紧说:“下星期,我领你们进堂,也听听圣经、望望弥撒。”
    老家河北宣化的刘金华有一定的文化,因为双手残疾,生活艰辛,沦为乞丐。他说:“我们感谢天主堂放饭的善举。在这里我们用不着低声下气,忍气吞声,看人家脸色;大家待我们像亲人一样,问长问短的。有信仰就是好!”望着这些历尽世态炎凉的流浪者脸上绽出的灿烂笑容,神长教友们都很欣慰。
    其实东河堂区多年以来就有参与公益慈善的传统。神父换了一任又一任,会长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总是把向人们奉献爱心当做首要的工作。刚开堂时,每逢瞻礼或庆典活动,堂区就为赶瞻礼的外地教友准备饭菜、热水、热炕头。也有人提出是否收些费用?老神父范路易、边振方总说:“教友回家哪有收费的道理?”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已经离世的热心服务事工的老教友范凤新、吕葡萄、王贵、王华英、张志诚、张明等等,他们敬主爱人的事迹仍在教友当中传颂。如今,新一代教友中的爱心模范也层出不穷,爱心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了下来,爱的路标永不变更,一直向前。


包头天主堂门口的爱心厨房宣传板 

    “现今存在的,有信、望、爱这三样,但其中最大的是爱(格前13:13)。”
    本堂柳神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会,没有爱就不配做神父,不配当教友。将来我们准备在堂后院再盖些房,建个养老院,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可怜人,用基督的爱抚平他们的痛苦和创伤。”

本文标题:“你们给他们吃的吧”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