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圣是人生的目的通过主耶稣基督,在祂的圣体圣血内,我们知道人生的目的就是成圣,同时也认出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物身上的神圣性。每个人、每个物都源自天主,每个受造物的目的都是成圣。
答:这是司祭性的祝福,带有天主名号的权威(6:27):“这样,他们将以色列子民归我名下,我必祝福他们。”表示当司祭以天主的名行祝福时,天主亲自执行这祝福。它预示了新约中教会的祝圣职与降福礼仪。
这既是象征性惩罚,也是实际的礼仪性洁净过程(参阅肋14章有关癞病的规定)。8.问:百姓对米黎盎被罚后的态度如何?答:以色列民“没有起程,直到米黎盎回来”(户12:15),显示出对她的尊重与等待。
(claraetelatavoce)来诵念的经文,不论是属司祭、执事、读经员或全体会众的部分,均应以符合经文性质的声调来诵念:即按它们是读经、祷词、提示、欢呼或歌咏而定;声调也应适合庆典的形式及其隆重性。
答:抬约柜(象征承担圣工);事奉上主(象征礼仪与敬拜);以主名祝福百姓(象征祭司性中保角色)。三、天主的宽恕与新的引领问6:天主第二次为何没有毁灭以民?
也强调敬礼的“共融性”和“神圣秩序”。今日教会的弥撒圣祭,也是在天主所选立的“教堂与圣堂”中举行,由受圣职者带领,合一敬拜。问3:五旬节(七七节)为何要庆祝?
总之,在十月的每一天,信友手持念珠,实际上是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健康与疾病等与基督和圣母的奥迹相连,从而为平凡的生命注入超性的意义,在信仰的光照下解读自己的人生。
主日弥撒能最清晰地展现教会的合一和普世性。问:堂区团体参与弥撒时意味着什么?答:这表示他们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小团体,而是与全体教会结合,分享同一个信仰、同一个圣事、同一个使命。
在都灵城神学院攻读时,便主动与卷入生活的罪恶危机里的许多青年接触。邀请他们参加主日活动,举行祭礼、一起游戏、唱歌。随后开办了几座青年活动中心,又办了一所寄宿学校。1859年创办慈幼会。
此时,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应该注意心理调整,谨防心理危机的发生。不少考生家长反映,高考结束后,孩子或多或少有点反常:有的暴饮暴食,和朋友通宵刷夜;有的一言不发,天天蒙头大睡。这种现象,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