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是欧瑟亚先知书第4章6节:“我的百姓因缺乏知识而灭亡;因为你抛弃了知识,我也要抛弃你,不让你充当我的司祭;你既然忘却了你的天主的法律,我也要忘记你的子孙。”
耶稣在感恩奥迹中,按照他在司祭祈祷所指出的模式,把教会建立成一个「共融体」:「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你在我内,我在你内,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7:21)。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三.主教与神父的关系 在教区里,修会会士和教区司铎与主教一起组成地方教会的司祭团或铎职团。神父是主教的同僚、弟兄和朋友。他们共同肩负着教导、圣化和管理子民的铎职。
前段时间,我在印尼买了一本书名为《方济各和雅琴达》的传记,是台湾的一位神父写的,非常详细,我边读边流泪,很感人。后来我又推荐给教友们看,反应非常好。如果这类书太简短,就不太容易打动人心。
礼仪宪章第七条指出:礼仪是基督司祭职务的实践,是对人类的圣化,是基督徒的团体敬礼。教会的本质也在礼仪中显示出来。教会生活最集中的表现在其礼仪中。
而救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耶稣的方法——十字架,即受苦受辱,克制三司五官,忍受疾病、辛劳和贫穷,自消自灭而死于世俗、死于肉身、死于本性的自我。
明末西洋钟表刚进入中国不久,王徵在其《新制诸器图说》(成书于1627年)中就描绘了用重锤驱动的自鸣钟的示意图,并结合中国机械钟报时传统将其报时装置改成敲钟、击鼓和司辰木偶。
所谓淫鬼者,闲邪精物,非有守司真神灵也。”(《潜夫论》)这正是:道高龙虎伏,德高鬼魅钦!这也正应验了中医学里的一条法则:“正气存,外邪不侵,内邪也不可干。”试问,鬼怪为什么怕“正”,正直通神。
因此,虽然我们必须与梵二大公会议一起重申,做为基督司祭职的执行以及一种公众敬礼的礼仪,是「教会行动的顶峰和教会力量的来源」(15),同时也要记得,灵修生活「不只限于参加神圣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