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关怀司铎的人际关系技巧


2007-10-08 11:03:03 来源:天亚社

  印度马杜赖总教区伯铎.费尔南多(Peter Fernando)总主教为主教们撰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正确关心教区司铎的人际关系技巧。
  六十八岁的总主教持有心理辅导博士学位,同时担任亚洲主教团协会圣职人员办事处主席。他在八月廿九日的研讨会上发表这篇文章。
  研讨会于八月廿七至九月一日在曼谷东南一百五十公里的帕塔亚赎主会中心举行。主题是「关心司铎,特别是处于困境的司铎」。
以下是费尔南多总主教演说全文: 《关怀司铎的人际关系技巧》

一、前言
  「关怀」一词蕴含爱。关怀司铎的意思就是关心司铎,要和他们建立个人关系,当中涵盖与司铎建立人际、情感和爱的关系。在整个过程中,主教的首要任务是与他们建立爱的关系,以帮助他们全人的成长。因此,关怀过程的核心在于主教与司铎之间所建立的关系。
  人类生活的中心就是建立关系,由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互动而组成。这种人际的相互影响为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他人有关的存在体。我们和其它人或物都有关系,通过这些关系而成为完整的人。这些关系有助心理和灵性发展,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他人和天主。天主也通过人际关系而工作。祇要有人际接触的地方,天主就在那里。天主在关系中展示自己。因此,人际间接触是个圣事。人类关系是基督的圣事。由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种种接触和相遇,因此在每个人类活动中都有天主的临在。在每个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可以经验到天主。人越能培育人际关系,就越有能力爱天主。

二. 关系的特点
1. 以人为本的关系
  关怀司铎的关系是一种个人关系,或以人为本的关系。在关怀司铎的过程中,主教必须以人为本,而非以问题为本。因为祇有通过人,我们才能处理问题。我们在《福音》中看到耶稣如何借助个人关系深入人群。耶稣与他人的关系并非一般的非人性化关系,而是绝对的个人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主教和神父彼此进行心理上的接触。这种个人的接触是关怀司铎的第一步。因此,关心司铎最重要的是与他建立个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在荡子比喻中看到此点。长子与父亲的关系就不是个人之间的关系。
  长子和父亲之间是经济关系,而非个人关系;是合同关系,而非盟约关系;是非人性化的关系,而非个人关系。
  在他俩的关系中,长子祇是生理上接近父亲,但在心理上却远离他。然而,幼子在生理上远离父亲,却在心理上与他靠近。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他意识到失去与父亲的关系,自己的生命将毫无意义。要得到生命就要与父亲建立关系,这渴望催迫他重返家园。幼子悔改后,再次与父亲建立个人关系。

2. 独特的关系
  每个主教与司铎之间的关系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个人、每个问题、每人的性格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对天主、他人、自己、世界以及生命的态度也是独一无二的。对待同一个人或事物以及形势,两个人的态度和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我们的年龄、才智、态度、价值观和理解等都不相同。我们有自己的特别遗传特征、成长环境、自我培育和问题。一个神父在与主教的关系中,仍然带着他的个性、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自我、独特人格及童年的成长经历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他与主教的关系。我们应该欣赏每个人的独特奥迹。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此每种关系也是独特的。所以,甲神父与主教的关系,跟乙神父与主教的关系会有所不同。世界上是没有普遍一致的关系、问题或解决办法。

3. 关系对人的影响
  人类彼此接触可带来更好或更坏的结果。关系中没有中立的过程。我们在关系中可以树人,也可以毁灭人。在关系中,我们的善恶都会跟别人交流。心理或精神上不成熟的人也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因此,在关怀司铎的过程中,主教心理和灵性上的成熟尤其重要,因为在两人的关系中,主教会对神父产生影响。此外,在人际关系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会比不太重要的人物对他人造成更大影响。主教对神父来说是重要人物,因此,我们个人的成熟非常重要。主教必须比神父表现出更大的人格效力。在我们渴望关怀神父的同时,也不能置之度外。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做个心理成熟的人,并力求心理成长。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按我们对神父要求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通过「为」与「不为」,「言」与「不言」而互相影响。我给饥饿的人食物时,便是在「为」,而我未能使饥饿者饱饫时,便是「不为」。这都对接受者产生影响。同样,我的「言」与「不言」也会影响他人。

4. 非认知关系
  主教与神父建立的关系不应是认知(智力)的关系,而应是非认知的关系。遇到问题的神父不希望主教以理性或分析的态度看待自己及自己的问题,反而希望主教躬亲了解,深切关怀,方会让他们感到主教理解并接纳他们。
  主教不能仅靠理智的推论、建议、讨论或解释来帮助神父,因为这些方法没有持久的效果。解释问题并非关怀司铎的要素,因为解释来自大脑,而关怀却发自内心。
  心灵导向爱的关系,而头脑导向判断。
  心灵导向个人关系,而头脑导向非人性化关系。
  当我们运用心灵时,就不会追究对或错,不会墨守成规,不会关注问题和解决办法。相反,我们祇会关注人和关系。《福音》中,法利塞人运用理智来看待那个淫妇,而耶稣却用心灵理解她。因此,我们也应该运用心灵对待遇到问题的神父。
  面对问题的神父需要的是关怀备至的体验,而非解释,因为祇有这种体验,才能促使他作出重大转变。人们祇能在关怀中得到改变。

5. 平等关系
  等级高低并非健康的关系。平等对待他人才是建立关系的健康方法。如果我们做事方式高高在上,祇会迫使他人远离我们。因此,在与神父的关系中,我们应该采用的心理状态是「我好,你好」的心态。
  在天主的创造工程中,我们彼此平等。因着洗礼,我们在主内相互平等。由于天主无条件的爱、无保留的接纳和无限的仁慈,我们彼此平等。
  这种心态促使我们和司铎建立亲密关系,有助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差别,也是对待司铎的健康方式。因此,我们应该避免那种「我好,你不好」的心态(毁灭他人型心态),或「我不好,你好」的心态(自暴自弃心态」,或者是「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态(分裂型心态)。

三. 主教与神父的关系
  在教区里,修会会士和教区司铎与主教一起组成地方教会的司祭团或铎职团。神父是主教的同僚、弟兄和朋友。他们共同肩负着教导、圣化和管理子民的铎职。
  主教和神父之间的关系,有赖于双方怀有善意、共同合作。主教应显示真诚的父爱,关怀神父各方面的发展,并像父亲和兄长一样关心、聆听、理解、接纳、尊重及指导他们。主教应该特别关注神父的人性、灵修、心理、铎职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神父则应该爱戴和尊重主教,并秉持服务与合作的精神。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二零零三年十月十六日发表宗座劝谕《羊群的牧者》(Pastores Gregis)(《主教:为世界带来希望、传扬耶稣基督〈福音〉的仆人》),指出主教和司铎关系的重要性。
「在晋铎的那一天,司铎把双手放在主教手中的行动,表明他像儿子般尊重和服从主教。乍看起来,这祇是单向的行动,实际上却是主教和司铎双方的行动。年青的司铎选择把自己付托给主教,主教便有义务照顾这双手。」(《羊群的牧者》,第四十七节)
  司铎需要主教对己表示关心和爱护;同样,主教也需要司铎对己表示关爱和忠心。打听主教的过失和缺点并加以渲染,无利于建立健康的主教神父关系。
  在荡子比喻中,长子未能和弟弟建立关系,拒绝一起庆祝。设想父亲对长子说:「你如果不和浪荡的弟弟建立爱的关系,又怎能称我为父亲呢?」与弟兄的关系决裂就表示与父亲的关系决裂。
在我们与神父的关系中,若主教不接纳那些放荡、不忠、软弱、犯罪、受伤或有问题的神父,又怎能和天父建立关系呢?为了与天父建立关系,我们必须与有缺失神父建立关系。我们和神父的关系决裂,就会导致与天父的关系决裂。
  在亡羊比喻中,善牧留下九十九只羊,而去寻找那只遗失的羊。善牧矢志寻找亡羊,因为牠值得他去寻找,也值得他活下去或牺牲生命。《圣咏》第廿三篇《上主是我的牧者》精确描述善牧和羊群之间的关系。
  善牧认识自己的羊,能逐一叫唤每只羊的名字。他爱自己的羊,并照顾牠们的需要。他给羊群新的力量,领牠们走上正途。他常和羊群在一起,甚至是艰难的时刻。他特别关爱那些软弱、疲倦或困乏的羊。善牧愿意为羊舍命。羊群也认识善牧的声音,不会跟随别的牧人。羊群不会害怕,因为善牧常常和牠们在一起。这就是善牧与羊群之间的特殊关系。
  通过这种善牧与羊群的关系,天主邀请我们和神父建立同样的关系。通过亡羊和荡子的比喻,耶稣教导我们主教应与司铎和教友建立类似关系。

四. 主教神父关系中应注意的几点
1. 聆听神父的话和心声
  主教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传递对神父的关怀。在人际关系中,单单说话并不能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完整意思。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确定或否定说话所表达的意思。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包括手势、姿势、音调、触摸和面部表情,这一切都可以用来建立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要聆听神父的感受、他们所说的话和方式、内容和感受。我们不仅要用耳朵听,也要用眼睛看,还有触觉。我们应该聆听整个人发出的信息。

2. 关注神父的需要
  我们应该聆听神父身体、心理和灵修的需要。满足这些渴望为个人的身心成长十分重要。当这些渴望得到满足,人就会觉得健康并充满活力;否则,人就会更加渴求得到满足,变得了无生气、孤独寂寞,甚或死亡。在关怀司铎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神父身体和灵修上的需要,也要注意他们心理上的需求。
  在最后审判的时候,天主说:「我饿了,你给了我吃的……」(玛25:31—46)。天主所说的并不单指身体的饥饿,同时也指心理上对爱、理解、接纳和关怀的饥渴。主教聆听这些神父时,他们就会感到被爱、被接纳和被理解,同时体验到一股原动力,帮助他们全人的成长。
3. 发掘神父的优点
  我们主教往往很容易看见神父的软弱和缺点而非优点,甚至以为若我们指出这些缺点,他就会改变。然而,常常指责神父的缺点,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永久的改变,反而使他们难受,破坏关系。然而,借着关注神父的优点,我们可以表达爱和关怀。表扬他们的优点,会鼓舞神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真诚的赞美和关心,对他们自尊和成长至关重要。

4. 关注个人,而非行为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把人和行为相混淆。我们根据别人的举止行为来判断他们。这听起来似乎很合理,但我们该知道,举止和人本身是不同的。
  「我」有别于「我的」举止。有时候,我的举止可能不当,但我却是个好人。使我成为好人的,不是我的举止,而是我的存在本身。使我美善的原因,在于我是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而造成的孩子。我不能根据你的一个恶行就判断你整个人都是恶的。耶稣从不把行为与人本身相提并论。祂根本不喜欢法利塞人和经师、在圣殿做买卖的人和淫妇等人的行为,但祂爱这些人。因此,耶稣把人及其行为加以区分。
  当法利塞人把淫妇带到耶稣面前,他们所看到的祇是奸淫的行为,而看不到淫妇美好的一面,没有考虑导致她犯奸淫罪行的境况,祇根据行为判断她整个人。他们否认天主在她内存在,但耶稣却视她为真正的人。因此,耶稣没有把她的行为等同她本人。罪是恶的,但罪人却是好的。对耶稣而言,人本身就是真正的价值,与其社会及宗教地位无关。这价值在于他本身,而非在于他做了甚幺。
  人尽管有其软弱和限制,但基本上都是良善可爱的。我们超越外在行为和外表去看一个人时,就会发现人性之美,人是天主的美好恩赐。
  因此,我们该注重人而非行为,也该超越外在的行为和外表。主教关爱行为不良的司铎时,这位神父必然会有内在改变。这就是天主爱人的方式。天主使太阳升起,光照善人也光照恶人。

5. 给神父积极的慰问
  慰问是认可他人的行为。积极的慰问带给他人积极的感觉。这种行动让人感觉舒畅、活跃、敏捷、受重视和满足,帮助别人更加积极面对自己和他人。缺乏慰问,人不可能健康成长。
积极的慰问可以是口头上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挚爱、感激、嘉许、理解和支持等感受,也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慈祥的注视、语气或姿势等非语言方式来表达。
  分享彼此之间积极的感受,会帮助神父更积极面对自己。当神父感觉喜乐,他也会在别人身上发现喜乐。若主教能够大方给予神父积极的慰问,那幺反过来主教会从他们那里接受更多安慰。

6. 肯定你的神父
  肯定代表接纳他人的美善。肯定首要关注的是人的本质,而非人的作为。通过肯定我们反省别人的美善。通过肯定我们告诉他人:「你本来就堪受赞美。」
天主借着创造而肯定我们每个人。在《创世纪》中,我们发现,天主看到祂所创造的一切万物,都认为「好」,而祇有在天主创造人类后,祂才认为「非常好」。在《福音》中,我们也发现天主对我们的这种肯定。
  你们仰观天空的飞鸟,牠们不播种,也不收获,也不在粮仓里屯积。你们看看田间的野花,它们既不劳作,也不纺织。你们看看野草,天主尚且这样装饰。人远比飞鸟花草贵重多了。(玛6:26-30)
  今天,我们要通过重要人物来体验天主的这种肯定。对神父来说,这重要人物就是主教。司铎应该从与主教的关系中体验到天主的肯定。身为重要人物,我们要继续天主的创造行动,并以肯定的创造力量帮助别人达致至善。我们必须继续天主降生成人的奥迹。正如天主如何肯定人类,我们也该肯定我们的司铎。

五. 不同层面的关系
主教可与司铎建立不同层面的关系。这要视乎个人、问题或环境等因素而决定。
1. 朋友关系:主教喜欢一位神父的某种能力或行为,并在与他的接触中体验到喜乐。
2. 个人关系:不管主教是否喜欢这位神父的能力,主教都与他建立个人关系。
3. 爱的关系:主教真正爱护这位神父,关心他和他的福祉。

六. 通过关系带来的治疗和改变
  人生中重大而积极的改变,包括健康的个人成长,祇有在关系中和通过关系才可实现。我们不能通过恐吓、威胁、惩罚、规条带给人改变,而祇能通过爱的关系。关系是个媒介,通过关系才会带来改变。
  这种关系有「治疗能力」,因为它是爱的关系。心理治疗学家认为,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问题。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关系。由于我们的牧职是关怀和治疗他人,更应该重视这种关系。
  如今一些有问题的神父,大都缺乏这种爱的关系。在他们以前的生活中,他们一定从重要人物那里失去了爱和关怀。童年及青少年期缺乏与母亲亲密的关系或母爱,对他们成年后的行为会产生负面影响。由于他们未能从关系中得到爱护和关怀,所以造成他们现在与人建立关系的障碍。主教是神父目前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因此,神父从主教那里得到的关爱可以使他感到有人关心他,从而可以治愈他。主教与神父关系的质量会决定神父个人改变的性质。主教在这种关系中发挥治疗的作用。关系对于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它可以治愈人们的创伤。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经历人际关系的人比一个缺乏人际关系的人改善得较快。因此,人际关系在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它所产生的治疗作用,跟天主在耶稣基督内治疗人类的工程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天主临在于每个关系中。若没有天主的帮助,单靠人的努力不可能发挥疗效。哪里存在着关系,哪里就有爱;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天主。

七、人际关系与成圣
  灵修或成圣并非指一个人的内在生命,而是指关系。灵修不该被理解为个人的事情,而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天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灵修的本质是建立关系,是人和天主之间的关系(超越人性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及人和自己的关系(内心关系)。因此,灵修或成圣必须与关系有关,是关系的成果。
  若某种关系是真正爱的关系,就会使人成圣。若是不正当的爱的关系,或与关系完全无关,那就是罪恶。因此,罪恶与圣善应该在关系的前提下加以理解。在《圣经》中,罪和成圣都在关系中表达出来。在《旧约》中,人类的罪恶、以色列子民、加音和达味王等人的罪恶都与关系相联。在《新约》中,耶稣视罪恶为远离天主和人类,而不仅是不正当的道德行为。远离他人导致远离天主。我们未能与兄弟姐妹建立关系时,就是犯了罪。在荡子比喻中,罪恶指未能与父亲和兄弟建立关系,而圣善则是与父亲和兄弟建立关系。与父同在就是成圣、获得喜乐;离开天父就是罪恶、遭受痛苦。当幼子意识到这种关系很重要时,他对自己说:「我要起身到我父亲那里去。」
  因此,如果没有真正的关系,就不会成圣。缺乏关系,也就缺乏圣善。当关系中止,成圣的脚步也会中止。

八. 人际关系技巧
  关怀司铎的人际关系技巧包括:聆听神父、表达感受、接纳神父真实的自我、真诚待人、尊重神父、愿意对质。
  这些方法又称为人际关系技巧、关怀技巧和辅导技巧;为那些愿意和司铎建立真诚关系的主教非常重要。有爱心的主教必须熟悉这些建立关系的方法。充分掌握和运用人际关系技巧,有助指导别人在灵修和心理上作出调整。
  当两位不懂人际关系技巧的神父一起生活,他们的问题便会更糟。相反,若其中一人熟悉人际关系技巧,他们的关系就会改善。当一个正受烦恼困扰的神父遇到一个深谙人际关系技巧的神父,他的问题就会得到改善;但若遇到不谙人际关系技巧的神父,问题就会恶化。

(一)聆听我们的司铎
  灵修指导、辅导和心理治疗都是简单的聆听技巧。
  聆听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一种积极方式的静默,以创造性和强而有力的方式参与他人的生命。聆听就是理解、经验并接纳他人。在聆听的过程中不加以判断、评价或审核,目的是体会他人的世界里正在发生的一切。
  借着聆听,我们告诉别人:「你对我很重要。」主教有责任借着聆听表达对司铎的关爱和照顾。然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沟通都是单向的。主教习惯于讲话、讲道、询问、调查、训诫、建议、推理和解释,因而难以聆听司铎的心声。我们铎职中的主要角色是向别人传达信息,因此,聆听为我们主教并不容易。
  若主教缺乏聆听的态度,那就显示他不愿关怀司铎。聆听是加强交流的有效方法。祇说不听的态度阻碍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说话者变成了中心;聆听者让别人成为中心。我说话时,我变得重要;我聆听时,别人变得重要。
  喋喋不休的原因有许多,通常是掩饰自己害羞的过程,也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喋喋不休是一道话语的围墙,阻碍我们和他人交流。喋喋不休是胆怯的表现,是自我意识的阻碍。当我们安静,一些隐藏的感觉可能会出现在有意识的脑海。喋喋不休可能是暗示自己灰心失意,要求别人关心。

聆听与听:
1. 听是为了获得信息,聆听是关注讲话的人。
2. 听是针对别人讲话的内容,聆听是关注别人如何讲话。
3. 听是为了自己,聆听却是为了别人的缘故。
4. 听决定于自己的内心,聆听取决于别人的内心。
5. 在听的过程中,我用耳朵;在聆听中,我用整个的自我。
6. 听的过程没有个人的参与;聆听的过程有个人的参与。
7. 听无法进行沟通,聆听促成沟通。

聆听的效果:
1. 聆听就是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就没有爱。
2. 聆听是爱,是关爱司铎的第一步。
3. 聆听具疗效。当主教聆听神父的话,就能在神父的心理上产生作用,例如:「我的主教真的很关心我,他愿意为我付出时间。」
4. 若我们聆听,就能鼓励神父更乐意分享他们的生活。
5. 若我们聆听,就能接触到司铎的内在生活。
6. 神父知道主教在聆听他时,他会体验到自由、工作满足感和感恩。
7. 通过聆听,主教与司铎建立亲切关系。亲切待人与关怀他人息息相关,对建立有效的关系十分必要。
8. 主教聆听神父的话时,神父也乐意聆听主教的话。
9. 若主教聆听神父的话,不对神父的行为做任何判断和评价,神父就会安心跟主教分担自己的问题。
要成为好的聆听者,主教应该花时间聆听司铎的话,接纳司铎的本性,信任自己的司铎,视司铎为有别于自己的人。

(二)接纳司铎的本性
  人的最深切需要,就是得到其生命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接纳。我不被接纳时,就会受到永久的致命打击,内心会感到绝望,无法得到自我的满足。
  接纳并不意味着赞同或不赞同别人的感觉、行为和说话;不是保持中立的态度,也不是表达对别人同情;不是容忍别人的行为,也不是接受他人的恶行,更不是迫使他人变成自己。
  接纳意味着爱,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素质。爱的意思是无条件的接纳。接纳别人才是真正爱的行动。感到被接纳,就是感到被爱,才能发挥疗效。
  接纳意味着不判断,这不应与虚假支持别人的思想、感受和行为的态度相混淆。不妄断的态度是指主教不主观判断司铎的过错,而是将之留给天主。
  接纳是无条件且积极的尊重,意味着我们与他人接触时,不会把他们加以分类,而是接受他们的本性。也就是说,主教从神父的想法、感受和价值观去理解他们。这种态度帮助主教不要求神父都像自己一样,而是让神父做真正的自己。主教对神父的这种态度,并非表示主教赞同或不赞同神父的言行或感受,而祇是完全接纳他们。
  这种「接纳别人的本性」的理念来自天主本身。借着创造工程,天主接纳万物。天主无条件接纳我这个样子,并没有要求甚幺审核。天主接纳我,连同我的罪恶、弱点。荡子比喻、亡羊比喻、怜悯淫妇,以及圣伯多禄背叛自己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天主和耶稣是如何完全地接纳每个人。
  在怜悯淫妇的故事中,耶稣告诉我们,若不能先接纳人的本性,就不能要求这人在灵修上有任何进步。耶稣并没有通过恐吓、威胁、惩罚或法律来改变那位淫妇,而是通过接纳来改变她的生活。
  由于天主接纳我们的真我,我们也要接纳别人本性。我们接纳有问题或麻烦的神父时,我们就是在宣告这种无条件的接纳。我们不仅是在宣讲耶稣基督的喜讯,也是为此作见证。
  这种人际关系技巧可以给司铎带来改变。通过接纳,我们可以促使问题神父改变和成长。若深受困扰的神父体验到被主教完全接纳或关爱,这必然推动他在灵性和心理上改变。
  主教不能在不完全接纳他们的前提下,要求他们改变行为。否则会导致自我憎恨。反之,才会带来真正的皈依。
  为了促进接纳,主教应该培养以下对待神父的基本想法、感受和态度:(1)我们的神父基本上都是善良可爱。(2)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理解、接纳和支持。(3)从本质上说,我们的神父都在不断成长。(4)每个神父都是独特的人。

(三)了解司铎
在人际关系中,有三种可行方式去了解人:
1. 通过第三者了解别人
我们通过第三者的看法了解一个人,得到的信息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很有可能因而对他人作出错误判断;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靠第三者提供的证据来了解人。若我们以其它神父的说法来判断某位神父,这方法未必正确。

2. 通过自己的看法了解别人
这是人们互相了解的常用方法。了解别人时,我们运用所有能力和其它内在资源包括思考、感受、观感和技能等。我们也从自身、自己的生活空间、内在参照标准和心理领域,理解和判断别人。主教主观感判断某位神父,有可能会错误,因为他会受到自己对这位神父的喜恶等情绪影响。

3. 以感情移入方式了解他人
  这是最佳也是最难做到的方式。这方法要求我们放弃自己的内在参照标准,然后进入他人的内在标准,从其立场理解他。在这种方法中,我们经验到他人的世界,不在于我们是否同意这个人。这种了解方式又称为「感情移入了解法」。
  根据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的说法,感情移入了解法的意思,是了解别人的世界好象你自己的世界一样,却不失去这个「好象」的特质。其定义包括两个要点:能够了解他人的私人世界、心理世界或经验;以及能够与他人交流这种了解。
  在主教与司铎的关系中,主教必须拥有进入司铎经验领域的能力,就如他经验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同时不能失去自己的身分。这就是所谓的「好象」特质。然而,主教并非这位神父,因此要在真实体验神父发怒的原因和程度的同时,自己保持不发怒。在这种感情移入了解法中,主教不应从感情上进入神父的生活,而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其实,这是从智力上了解神父的情况。过于感情投入,就会变为同情,是在感情上与神父认同,并流露怜悯之情。感情移入了解法为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是必要的。
  天主降生成人的奥迹其实就是感情移入的过程。圣保禄宗徒谈到基督能够移入人类的感情:「他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斐2:6-7)。
  主教必须效法耶稣,进入神父的经验和心理世界,从而完全了解神父。这会有助与神父建立融洽关系,也会帮助神父对自己的性格加强了解,从而帮助他改变行为。

我们在了解司铎过程中的回应
  罗杰斯对人们如何彼此沟通做了重要研究,发现在沟通过程中,人们用五种方式传递信息:(1)评价式响应——建议;(2)解释型回应——分析;(3)支持式回应——确保安心;(4)调查式响应——询问;(5)了解式响应——反省感受。

在我们与神父的关系中,可以用以上这五种方法加以反省。
1. 评价式回应
  主教对司铎及其问题作出判断。这种方式破坏沟通。沟通一旦失败,关系的建立也会失败。无论何时我们判断一位神父,都是依靠自己心理和经验领域。我们在特定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对神父作出的观感可能是错误的。事实是一回事,而我们对事实的看法又是另一回事。这跟我们对天主的看法是一样的。关于天主的事实是一回事,我们对天主的看法是另一回事。因此,对事实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要了解司铎的行为,最佳方法是从司铎的内在参照标准出发。

2. 解释型回应
  这种响应的目的是告诉神父,其行为对他本身造成的影响。这种响应可以成为推动神父成长的巨大动力。然而,解释不该强加给别人,而是提供给对方考虑。

3. 支持式回应
  主教司铎关系的重要一面是,主教对司铎提供心理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关系可以减低问题的严重程度,而且在司铎经历巨大困难时,给予他们支持。

4. 调查式响应
  每当主教觉得有必要就某些事件和问题取得更多数据时,就会使用这种响应,设法得到更多资料,为的是帮助司铎处理问题。

5. 了解式回应
  这种响应特别有助于我们以司铎的内在参照标准了解他们的问题。因此,我们作出响应时,应该让司铎体验到自己对他们的关怀,表达对他们无条件而积极的尊重。

在人际关系中运用了解式回应
  人际沟通的过程中,约八成信息是用上述五种方法传播。因此,在我们与司铎的关系中,我们的回应大都属于这五种方法之一。当中了解式回应是与神父建立关系的最好方法。借着这种响应,主教设法从神父的角度,了解神父的观感和经验世界。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与司铎一起反省,而不是替他反省,或检讨他的问题。在主教司铎的关系中,主教应该设身处地了解神父,并集中于主观事实。这种了解式响应会使司铎感到主教对他们的关怀。

(四)对质
  在关怀司铎的过程中,适当使用对质技巧可以大大促进神父的个人成长和活力。对质能让主教帮助神父省察自己行为的后果,纠正自己。
  在对质过程中,主教与神父分享一些数据,包括神父的行为及这些问题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神父更能注意自己的问题,从而改变。对质近乎积极性响应,有助司铎自我警觉,同时也邀请他反省。事实上,对质能迫使司铎面对真我。
  对质的目的不是表达我们不喜欢这位神父,而是表达我们对他的关爱。主教不应利用对质向神父发泄自己的挫败感和愤怒。因此,就算我们不喜欢某位神父,也不应该利用对质作为惩罚、报复或支配他的机会。倘若我们喜欢某位神父,也不应该回避对质。对质是我们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因此,若你不想跟某位神父建立关系,那就不要跟他对质。
  对质的危机是有可能破坏关系。有些主教可能不想通过对质来伤害司铎的感受。若主教关注司铎的个人成长,就应该准备经历这不愉快的过程,从而促进司铎健康成长。

对质的态度
1. 对质应该跟主教与神父关系相称。主教与神父的关系越亲密,对质的作用就越大。若神父与主教的关系很好,就会很乐意接受主教的对质。
2. 司铎当下接受对质的能力也很重要。若他正承受压力,那就未必是对质的适当时机。
3. 在对质过程中所用的措辞不该伤害司铎,以免导致关系破裂。
4. 对质应该在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精神下开展。主教越能以身同感了解神父,就越能安慰神父。
5. 若主教使用解释性对质,应紧记这种方式祇是对司铎行为的假设,而非自明的事实。因此,别把解释性对质作为事实来陈述。
6. 对质应当循序渐进。
7. 对质是对事不对人。

(五)真诚
  真诚指能够接受优点和缺点、可爱和讨厌的素质,以及积极和消极的感受。它同时意味我们要言行一致,表现真我。真实的人在经验、意识和分享等方面都是和谐一致。
在我们与神父的关系中,真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若主教真诚对待神父,不装腔作势,神父就会更自由与我们建立深厚关系。我们祇有在真诚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关系,才能表达我们对司铎的热切关爱。在与司铎的关系中,主教不该虚假。主教不能接纳自己的某些弱点,就会在人际关系中变得虚伪不实,因而感到有必要戴上面具。
  我表现真诚,就能帮助神父变得真诚。我不真诚,就会使他变得虚伪。当两个真诚的人相遇,他们就会建立真诚关系。我们热爱真诚的人,因为他们说的话都发自内心,从不掩饰。

构成真诚的行为
(1)不扮演任何角色的关系。
(2)自然产生的关系。
我们应该顺其自然,而不应该感情用事。我们不必权衡要说的话,也不必在内在与外在的自我之间安装多个过滤器。
(3)无防御的关系。
神父对我们的态度不好时,我们应该尽力了解他,而不是为自己辩护。
我能真诚面对自己,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情况。但我不能真诚面对神父,因为我不知道他们的情况。有些主教了解神父的情况,却不了解自己的情况。
神父知道我们真诚对待他们,就会与我们建立深厚关系。如果我们在这关系中祇扮演某个角色,他们也会跟我们扮演角色。

(六)尊重司铎
  尊重的意思是重视神父,因为他们是人,是天主的孩子,是我们的弟兄;表示我们珍视司铎的个体性和独特的尊严;表示我们认同司铎的价值,视他为人,而非数目或对象。
耶稣非常尊重人,把人放在对象和法律之上。人不是被使用的对象,需要尊重和爱护。耶稣关心病人、罪人、税吏、荡子等,这都表现他对人的尊重。
我们对神父的尊重必须表现在态度(被动的价值)和行动(主动的价值)上。一旦态度变成行动,态度就变成我们生命中的价值。

构成尊重的行为
下面列举部分行为,展示主教如何把尊重的态度转变成行动:
积极聆听;设身处地了解他人;戒绝批判;避免增强破坏性行为;时刻关心;信任他人;尊重他人的独特性和个体性;无条件积极尊重他人;不强迫别人遵循自己的指导。

九. 在修院培育中学习人际关系的技巧
  一项对司铎的研究发现,三分之二的神父不具备足够的人际关系技巧。尽管修生未来要履行的牧灵工作需要各种人际关系的技巧,但修院的司铎培育一直把认知技能放在首位。即使有些修院提供人际关系技巧课程,但课程也欠缺系统化。结果,神父擅长举行圣事,宣讲《福音》,管理教友,但人际关系技巧却欠佳。过于注重智力或认知培育,而忽视人格或人际关系技巧的培育,将无助于未来司铎的全人培育。
  过于重视智育的结果是,神父拥有神学、灵修及学识,但却缺乏人际关系。有些神父是「书呆子」、理智或知识型神父,却不具备人的素质。铎职生活可能成为某些神父逃避人际关系的避风港。
  过去的培育工作中,人格培育及人际关系技巧不受重视。我们的司铎培育不鼓励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神父接受独自生活的训练,要独立、单独生活并远离世物,因此有些神父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人际关系被视为私事,而非灵修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应该意识到人格发展和人际关系在培育工作中的重要。我们需要有助建立亲密关系的培育,以及包含人际关系层面的灵修。我们必须把人格发展和人际关系技巧与铎职生活整合,才能帮助司铎发展为完整的人。

总结
  如果主教愿意关怀司铎,就一定要比司铎做得更好。在我们渴望帮助他人之余,自己也不能置之度外。在我们能够帮助司铎之前,我们应该充分掌握人际关系技巧。主教不仅应该在关怀司铎的过程中发展这些技巧,神父也应该从我们身上发现这些技巧。我们应该成为神父的典范,帮助他们成为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神父。
  今天的司铎渴望找到具有人际关系技巧的人性化主教。他们希望主教是一位关心自己,并与自己建立亲密关系的主教。司铎生活和牧灵工作能否达致圆满,将取决于我们与神父之间的关系。

本文标题:关怀司铎的人际关系技巧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