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与普适价值陈才俊:人类自从有能力认识世界和自己,便开始思考人类共同的命运,大量东西方先哲圣贤一直在探寻、筑构人类的核心价值体系。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的最深刻教训是对人权的不尊重。
换言之,我们有责任用汉语词汇描述和解释出具有普世性的同时代圣贤有益的启迪,进而连接起中国与世界的一道特殊精神纽带。
二《德训篇》中的孝道 《德训篇》或《息辣箴言》是旧约智慧书中犹太圣贤的训言,是一篇对诸德的教诲,作者是一位研究智慧文学的经师,著书约在公元前200-170年间,比《孝经》晚三个世纪。
古今中外圣贤的宝贵经验,能使我们灵修路上的努力事半功倍。
圣贤施教,以孝为本。《孝经》: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此章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即是讲孝道,厚德由行孝而来。意思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动机,和初衷,并且能想到这样做的后果。
“内圣”是加强自我修养,追求圣贤品德,践行君子人格。修身养德,特指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使内心符合“圣”的标准。“外王”是经世济民,治国理政,特别指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
文王深知天下荒谬古怪,四海怒潮鼎沸,大贤多隐于岩谷,奸佞当道,民不聊生;今飞熊应兆,赖上天垂象,特赐圣贤助我,是西歧之福,家国之幸!
(多14:10、11)对于害人自害的事,古代圣贤有个绝妙的比喻:恶人谋害贤者好比仰天而唾,唾液不至天,还从己堕,落满脸颊;又如逆风而扬尘,尘不至彼,反倒沾染己身,灰头土面。贤者不悔,祸必灭自己。
耶稣之所以责备法利塞人为伪君子及假善人,正因为他们在外表上一切显得中规中矩,甚至处处毕恭毕敬,使人误认为他们真是一群圣贤之流;可惜他们一切只重视外表,至于内心的贪欲及邪恶始终原封不动;他们满肚子只有俗人的名利双收及荣华富贵
中国历代的圣贤们强调天、地、人的合一,而其中的主张与基督宗教的主张有雷同之处,但传统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对于启示和超自然现象难以解释。这种文化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去接受真正唯一神的存在而转向泛神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