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八13)无论如何,在这短短的几句劝言中,我们获得了三点启示:(一)基督信徒当热心行善,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终极目的在获得至善,至善即幸福。
这句格言从我青年时代起就给了我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是宽容的持续不断的源泉。
尽管说外帮人并没有进入启示的领域,但他们还是能够在信仰的庭院中向惟一的天主奉献祈祷。以色列的天主,即万民的天主,永远都在期待着他们的祈祷,他们的探索与他们的请求。但现在,世俗的事物却操控了你们。”
这对我们来说有很多启示。事实上,今天看不到生命中重要的东西的风险是巨大的,而且矛盾的是,恰恰在圣诞节期内这种风险会增加。圣诞节的思维正发生改变,沉浸在一种侵蚀其意义的消费主义中——圣诞节的消费主义。
1300年,波尼法爵八世(BonifacioVIII)教宗开启了天主教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禧年,他呼求圣伯多禄与圣保禄,藉着圣宗徒的庇护宣称赦免所有人罪过的权力,这是来自福音书的启示,《玛窦福音》十六章19
而圣经和神学启示我们:人的一生就是荣主益人亦即爱主爱人。爱是基督宗教信仰之核心,爱是我们做人处事之标准。在圣咏第十九首中阐明:乾坤揭主荣,穹苍布化工。朝朝宣宏旨,夜夜传微衷。默默无一语,教在不言中。
我称谢你”,同时也表明了祂与天父之间的亲密关系——“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
礼仪就仪式本身既是启示又是隐藏,启示是把某种信仰的部分告诉你,但更多的还是隐藏着,因为我们用语言是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所以礼节既表达了我们的信仰,又藉着我们的弥撒仪式反过来影响我们去理解信仰。
对诺斯替教派的作者来说,所有与复活了的主有联系的人物都有意义,他们也有可能把耶稣的更多启示公布出来。在符合教会法典的《若望福音》中,我们所遇见的玛利亚·玛达肋纳是耶稣复活的见证者。
主耶稣启示我们,天主就是祂的父亲,也是我们每人的天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父的爱子爱女,我们彼此都是兄弟姐妹,今天带着爱的使命生活在世界上,将来我们更要回归天堂,在永生永福中团聚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