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问答(出十三-十四章)
2025-07-24 11:10:57 作者:刘铎
《出谷纪》第十三章 问答
一、奉献长子的法律(出13:1-16)
问1:为什么以色列子民要奉献长子给上主?
答:因为上主说:“凡是开胎首生的都属于我。”(13:2)这是为了纪念上主在埃及降罚时,保护了以色列人的长子,使他们免于死亡(参13:15),因此长子属于上主。
问2:这奉献是否包括人和牲畜?
答:是的,凡是开胎首生者,无论是人或牲畜,都要奉献于上主(13:2,13:12)。
问3:长子必须真的被杀作为祭品吗?
答:不是。人类的长子要“赎回”,即用祭品代替(13:13)。例如,首生的驴若不以羊赎回,就要打断颈项。人类长子一定要赎回,不能祭杀,因为人的生命是圣的。
问4:这个奉献有什么灵修意义?
答:这是对上主救恩作为的记号,是对祂主权与眷顾的认信。它象征信赖上主、将一切归于祂,并纪念祂以“大能的手”救赎我们(13:9, 16)。
问5:这项规定是否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忆?
答:不仅是记忆,更是礼仪行动。梅瑟教导百姓要在“阿彼布月”——即犹太历的第一个月,举行无酵节,吃无酵饼七天,并教育子孙,传承信仰(13:8,10)。
二、出埃及后的引导(出13:17-22)
问6:为何天主没有引领百姓走近路?
答:因为那条路通往培肋舍特地,容易遇敌。天主担心百姓因惧怕战争而心回埃及(13:17)。所以祂绕道,引领他们往红海方向的旷野(13:18),显示祂的智慧与顾虑。
问7:百姓是怎样离开埃及的?
答:他们是武装着出发的(13:18),而且带上了祖先若瑟的骨骸,履行祖先的遗愿(13:19),这是对祖训的忠信与信仰的传承。
问8:天主怎样在旷野中引导他们?
答:天主亲自以“云柱”在白天引路、“火柱”在夜间照明,不论昼夜都不离开他们(13:21-22)。这是天主临在的标记,表达祂不离不弃的引导与保护。
补充灵修反思
记号与记念(13:9, 13:16):这些法律的设定,是为了使信仰“刻在手上与额上”,象征应常行在主道、常思主言(参申6:8,启7:3),天主教灵修中,这呼应了圣号、祝福、圣像的意义。
救恩纪念的持续性(13:10):上主的救恩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代代相传的。这启示我们,每年庆祝逾越节、复活节,正是进入这持续的救恩纪念中。
《出谷纪》第十四章 问答
1. 问:天主为什么要命令以色列人在海边安营?
答:天主有意让法郎以为以色列人迷路、被困在旷野,从而使法郎心硬来追赶他们。这样,天主便能在法郎和其军队身上显示祂的神能,使埃及人知道祂是上主(出14:2-4)。
2. 问:法郎为什么再次决定追赶以色列人?
答:法郎和他的臣仆后悔放走以色列人,不甘心失去他们的劳力,因此动员全军,尤其是六百辆精良战车去追赶他们(出14:5-7)。
3. 问:以色列人看见埃及军队追来时,有什么反应?
答:他们非常恐惧,向上主哀号,并埋怨梅瑟,说宁愿留在埃及为奴,也不要死在旷野(出14:10-12)。
4. 问:梅瑟如何安慰以色列人?
答:梅瑟鼓励他们:“不要害怕,站着别动,观看上主给你们施的救恩。”他宣告,上主将替他们作战,他们只需安静等待(出14:13-14)。
5. 问:天主吩咐梅瑟做了什么事?
答:天主命令梅瑟举起棍杖,伸手向海,使海水分开,好让以色列子民在海中干地上走过(出14:15-16)。
6. 问:云柱与天主的使者在夜间如何保护以色列人?
答:天主的使者与云柱从以色列人前面移到他们后面,在埃及军队和以色列军队之间形成障碍;一面黑暗,一面发光,使双方整夜无法接近(出14:19-20)。
7. 问:以色列人是如何过红海的?
答:上主用强烈的东风一夜吹开海水,使海底变为干地。以色列子民走在海中干地上,海水在左右如墙壁一般(出14:21-22)。
8. 问:埃及人追入海中后发生了什么?
答:上主使他们的战车混乱,车轮脱落,使他们难以前进。然后梅瑟再次伸手,海水回流,把追赶的埃及军队全部淹没,没有一个人幸存(出14:24-28)。
9. 问:这一事件给以色列人带来什么属灵的影响?
答:以色列人看见了上主施展的大能,对上主产生了敬畏,并信从了祂与祂的仆人梅瑟(出14:30-31)。这是他们信仰旅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10. 问:这段经文在天主教灵修中有何象征意义?
答:红海象征洗礼,梅瑟预像基督;以色列人通过海底进入自由,预示信友因洗礼脱离罪恶与奴役,进入天主子女的自由。云柱和火柱象征圣神的引导,天主的拯救是出于恩宠,而非靠人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