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问答(出三五-三六章)


2025-08-04 15:23:57 作者:刘铎

1753839447629768.jpg

《出谷纪》第三十五章 问答

一、关于安息日的法律

问1:梅瑟首先提醒以色列人遵守哪一条诫命?
答:梅瑟首先提醒他们守安息日,因为这是“为上主的圣日”,在这一天必须完全安息,不可作工,否则应受死刑(出35:2)。

问2:为什么在安息日连“生火”也被禁止?
答:因为生火象征着工作或家庭劳作,安息日必须完全分别为圣,表示对天主主权的顺服与信赖(出35:3)。这是表达信德的行为,也预表默西亚时代的属灵安息。

二、关于献礼的命令

问3:天主借梅瑟邀请百姓做什么?
答:祂邀请所有“甘心乐捐”的人,奉献建造会幕所需的材料。这是天主与子民合作的神圣工程(出35:5)。

问4:百姓需要献上哪些物品?
答:包括贵重金属(金、银、铜)、各种染色毛线和皮革、宝石、香料、橄榄油、皂荚木等(出35:5-9),这显示天主圣所的建造需动员全体资源。

三、关于工艺的分工与召叫

问5:天主特别拣选了哪两位技术能手?他们被赋予什么能力?
答:贝匝肋耳和敖曷里雅布,他们被“充满天主的神”,有智慧和技能,能设计并执行各种精美工艺(出35:30-35)。这说明艺术与技术也可成为服事天主的方式。

问6:为什么这段描述艺术与工匠的能力如此详细?
答:这强调天主的临在不仅在礼仪中,也在工艺与美的呈现中。正如教会圣堂的建筑、器皿与圣像,都有其圣化意义。

四、关于人民的响应

问7:以色列子民如何回应梅瑟的呼吁?
答:他们“甘心乐捐”,无论男女、富人或首长,都自愿献上财物与劳力(出35:20-29),显出他们对天主的敬爱与渴望参与圣工。

问8:哪些人特别参与制作圣所物件?
答:包括具备技艺的妇女,她们参与纺织与刺绣。这显示男女皆可在信仰中贡献所长(出35:25-26)。

✨ 灵修反思

问9:这章教导我们对今日教会生活有何启发?
答:我们每一个人都被召叫用天主赋予的恩赐来参与祂的工程,无论是金钱、技术、艺术或服务。教会是一个共同体,每个肢体都是圣所建造的一部分(参罗12:4-8)。

问10:守安息日在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它提醒我们每周应特别分别一天,亲近天主,远离世务,重整生活的中心。这也是天主对我们的恩赐,呼唤我们进入祂的平安与圣宠中。

《出谷纪》第三十六章 问答

一、关于捐献与工程的开始

问 1:谁负责监督并实际执行建造圣所的工作?
答: 贝匝肋耳和敖曷里雅布,以及其他有智慧与技巧的工匠,按上主的吩咐,由梅瑟召集并指导建造圣所。

问 2:以色列子民对圣所的建造表现出什么态度?
答: 他们天天清晨自愿送献仪,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慷慨,直到材料过多,工匠请梅瑟下令停止捐献。

问 3:这段关于停止捐献的记载,给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什么启示?
答: 它教导我们:真正的奉献来自甘心,天主悦纳甘愿而非勉强的心;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奉献中要有秩序与辨别,避免浪费或炫耀。

二、关于会幕的制作细节

问 4:会幕的帐棚是如何构造的?使用了什么材料?
答: 用十幅精制的布幔组成,材料包括细麻和紫色、红色、朱红色毛线,并绣有革鲁宾(即天使)。布幔用金钩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帐幕。

问 5:帐棚的顶和外罩用了什么材料?
答: 帐棚的顶由山羊毛制成,有十一幅布幔;上面罩一层染红的公羊皮,再加一层海豚皮,提供遮盖和保护。

问 6:帐棚的支架和结构是如何做的?
答: 使用皂荚木制作木板和横木,并包金处理,底座为银质卯座。所有结构彼此相连,稳固庄严,象征天主临在的稳固居所。

三、关于帘幕与圣所区隔

问 7:帐幔的作用是什么?
答: 它分隔至圣所与圣所,是天主圣洁临在的象征,帘上绣有革鲁宾,表达天主圣殿的尊荣不可侵犯。

问 8:会幕入口的帘幕有何特殊?
答: 它是用紫色、红色、朱红色毛线和细麻编成,挂在五根包金的柱子上,入口帘幕象征接近圣殿需怀敬畏之心。

灵修反省

问 9:今天我们如何理解“建造会幕”的精神?
答: 圣殿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信仰群体同心合意的结晶。今天的教会和我们的心灵同样是“圣神的居所”,我们也受召以敬虔、奉献和合作来建造属神的生命与团体。

问 10:我们在奉献与参与教会建设中可以如何学习以色列子民?
答: 我们应如他们一样,以甘心乐意、无私奉献的精神参与教会事工。但同时要聆听教会的规劝,明白节制与秩序的重要,尊重牧者的指导。

出谷纪第36章问答.pdf

出谷纪第35章问答.pdf

本文标题:圣经问答(出三五-三六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