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苦中,信仰能使我们看到希望,信仰是我们在黑暗中行走时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们不至于在前进的路上跌倒、走入迷途,信仰引领我们追求光明。2012年春节后,本堂吴神父介绍我认识了福传拉拉队。
主我感谢你,是你用慈爱的圣心温暖了我麻木铁石的心,是你把我从罪恶中拯救出来,是你把我从黑暗带到光明,我愿意在以后的生活中常常跟随你,永不离开你,永远在你的光照下生活,生活在你的爱里。
积克这时正是上天不应,入地无门,身处黑暗之中,作出呼号。后来还是魔鬼从地狱中掷出一块煤火到一个南瓜内,只能照明前面的一片前路,永远的来回天堂地狱之间。
也许那些不认识耶稣,尚在黑暗的阴影中徘徊,且正向着地狱行走的人们,正是因为你我还没有行动起来,没有发挥盐和光的作用。基督徒生命的过程,就是为基督作证的过程;基督徒的生命不发光,他的生命就是死的。
月光吞噬了大地的黑暗,却无法抹去我对她的思念,星光点缀了苍穹的美丽,却无法驱赶我心中的孤寂。一丝丝的思念,一阵阵的心痛,谁能为我抚平?
每天就如同生活在黑暗与死亡之中,即使他生物般地活着,也只能被称作活着的死人啦。换句话说,他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充其量可被称作一个动物,因为人需要度人的生活,要不断地追求真、善、美、圣。
这是黑暗与专制下的中世纪难得的一种人道与人性之光,当人放弃了自我的优越感,放弃高于动物或其他生灵感时,才能与其他生灵沟通。乔托这里表现的也许不只是圣方济各的事迹,他画的也许是一种体验或信仰。
《圣经·创世纪》则载: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大地还是混沌空虚,深渊上还是一团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创1:1-2)当时尚未明确肯定天主创世以前任何东西都没有,只不过是混沌而无秩序。
教宗方济各首先谈到一个自相矛盾的观点:在现代化的几百年来,基督信仰、它的喜讯和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自始都是通过光明的象征得以表达;但是也常常被盖上迷信黑暗的印章,背负反对理性光明的骂名。
夜已深,灵魂对主的渴求驱散了那席卷而来的黑暗,慢慢跪到主前,任由泪水带我进入静默的祈祷中。在静默中,我开始回顾生命的长河,我要看看自己为什么会堕落到今天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