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从一首古诗中悟出的修道精神


2025-11-18 09:09:15 作者:罗晓平神父

我读清代诗人郑板桥的《竹石》一诗,悟出诗中有很深的修道哲理,想与大家分享。全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写竹,但竹并不是主题。诗人借竹之志,写人之志——更准确地说,是写生命在逆境中所呈现的坚韧与荣耀。竹的根扎在破碎的岩石中,看似艰难,却因此更牢固;竹干经历风雨击打,仍挺拔青翠。郑板桥用竹来象征坚守、定志、韧性与忠诚。

若我们将此诗置于信仰的光照下,它所传达的,简直是修道者、信仰者、婚姻中人、基督徒共同的生命写照。

一、破岩中的根就是修道人与信仰者的初心

修道者的道路,是被天主召叫的道路。但“召叫”往往是柔声的,而“道路”往往是崎岖的。许多修道人,初发心时像嫩竹刚刚扎根,满怀热望,渴望全心属于天主,渴望以生命作奉献。然而,真实的道路却可能像“破岩”——枯燥的日常、灵修的荒漠、性格的磨合、使命的重担,以及不断显露自身的软弱、脆弱与不成熟。

但诗告诉我们:竹之所以挺拔,是因为它的根选在破岩。换言之:天主并不把我们从生命的“岩石中”救出来,祂往往是让我们在岩石中扎根。修道的道路一旦选定,就如竹已“咬定青山”。不是倔强,而是忠贞;不是固执,而是爱。

真正的修道精神不在“开始很热情”,而在“遇到艰难还不放松”。这不是人的坚强,而是天主在内心的坚强。

圣保禄说:“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
——斐 3:13-14 ,这正是“咬定青山”的精神。

二、千磨万击是生命的磨炼,是天主恩宠的工作

信仰并不是风平浪静的旅程;修道更不是脱离现实的桃花源。“千磨万击还坚劲”——竹的坚韧,不是天生,而是风雨造就。天主往往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塑造我们,通过失败让我们谦卑,通过受挫让我们懂得依靠,通过贫乏让我们寻求祂,通过被误解让我们学会宽恕。

许多人向天主祈求力量时,祂并没有除去困难,而是把我们放进更大的挣扎中,因为祂知道,唯有经过磨炼,我们才懂得真正的力量来自祂。

正如圣女小德兰说:“一切都来自天主的恩宠。” 当生命遇见风雨时,我们常想逃避;但竹不逃,它让风吹,让雨打,不是被动忍受,而是主动成长。

修道者亦然,在团体生活的磨合中,在顺服中的挣扎里,在使命的劳苦里,
在灵性枯干的荒漠中——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天主在雕琢灵魂。

竹之所以成为“竹”,不是因为环境顺利,而是因为它在不顺利中成长得更坚强。

三、东西南北风是婚姻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采

诗的最后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对婚姻的人而言尤为贴切。在天主教信仰中,婚姻也是圣召,是一条与修道同样严肃、同样神圣的道路。许多人以为婚姻是“幸福生活的开始”,但基督徒知道,婚姻是两个人,在天主面前立誓一起走向圆满、走向圣德的旅程。

这旅程绝不会只有春风,更多时候是性格的冲突,生活的压力,责任的重担,彼此的软弱。若没有“咬定青山”的坚持,婚姻就会成为被风吹倒的竹。

但若以天主为根基,无论东西南北风如何刮,夫妻都能仍然牢固地站立。婚姻不只是“相爱”,更是“立根”——把根立在天主内。

不是“我喜欢你,所以我留下”;而是“我向天主许诺,所以我留下”。圣若望保禄二世说:“家庭是圣召的摇篮;婚姻是日常生活中的圣化道路。”

因此,婚姻也需要修道精神,忠诚、忍耐、牺牲、祈祷、宽恕与永不放弃。

四、心中有青山是给每一位基督徒的生命提醒

无论你是修道人、已婚人士、单身者,这首诗都能成为生命的启示。每个基督徒都必须面对生命的风雨;每个基督徒都必须学会扎根;每个基督徒都必须在天主的计划中成长。

“青山”是什么?是天主、是使命、是圣德、是你的召叫。“破岩”是什么?
是你的环境、你的困难、你的限制、你的脆弱。“咬定”是什么?是信德、是希望、是爱、是坚持。当你愿意扎根在天主内,你就能像竹一样,在世界的风雨中挺立。

五、结语

让我们重新读一遍这首诗,但这一次,把它当成天主对灵魂的温柔提醒:咬定青山不放松 —— 信仰一旦选择,就不要退缩。立根原在破岩中 —— 天主让你在困难中扎根。千磨万击还坚劲 —— 所有磨炼都是祂塑造你。任尔东西南北风 —— 有天主为根,什么风都吹不倒你。

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无论在修道、婚姻、家庭、工作还是使命中,都能像竹那样——立根于天主,经磨炼而坚强,在风雨中挺立,因忠诚而青翠。

 2025年禧年11月14日于罗马

本文标题:从一首古诗中悟出的修道精神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