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富家少年也修道


2005-06-22 10:49:32 作者:刘秀荣修女 来源:信德报(第239期)

    陈忻德神父,圣名玛弟亚,1911年2月20日出生于上海浦东界沟湾(今花木镇)一个富裕、热心的老教友家庭。父亲陈新之,圣名西满,有很多地产,又是开古董店的老板;母亲张士珍,圣名玛利亚,浦东富裕人家的闺秀,生有三男三女。他排行第五,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他家有很多房子,中间客厅改为小堂。当时上海属江南教区(现在的江苏和安徽两省称江南省),本堂神父一般都是外国人,在教区传教的神父每年回上海两次,冬天都回到董家渡做避静,夏天回来歇夏。
    陈神父的家在辛亥革命最后一天,搬迁到董家渡暂住在堂里,那时陈忻德只有三岁。后来陈家在董家渡购了土地,盖了四座房,其中一栋是楼房。他们每天早上到董家渡堂望弥撒,下午拜圣体。父母还为他们家请来一位守贞姑娘在家里教教理、读经、唱歌,他开始知道天主教的道理,懂得恭敬天主。
    长大后,他就在董家渡公教进行会办的进行小学读书,当时校长是陆伯鸿先生。他加入唱经班、辅祭班,同神父接触较多,家里的人对神父很敬重,常请神父们到家里来,因此对神父留下深刻印象。陈忻德对圣堂里的事很有兴趣,回到家里模仿神父做弥撒、做追思礼等。他小学毕业后到徐汇公学就读。徐汇公学是耶稣会办的学校,照耶稣会的规矩严格管理,教育认真。那时刚恒毅主教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中国天主教教务大会,有60多位外国主教,其中有两位中国监牧参加会议。刚主教很爱中国教会,也很喜欢中国神父,听说他常请一位中国神父听他的告解。当时陈神父有幸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典礼和闭幕典礼。后来刚总主教到徐汇公学视察,学生以文艺演出表示对刚主教的热烈欢迎,刚总主教把徐汇公学献给耶稣圣心。那个情景使陈神父特别感动,突然一个 “我要当神父”的念头冒出脑海;同时,他从看圣书中又知道有些圣人如:圣类思公撒格、圣达尼老和圣方济各等,虽然出身富家,但也都离开家乡,毅然弃家修道。因此他也决心修道。
    他中学毕业那年17岁,考取震旦大学,有资格进法国办的任何一所大学,也可以修道;家里也有力量供他读大学,但他没有去读大学,一心想修道。于是给当时的院长姚赞唐神父写了一封信。姚院长说:“修道是天主的意思,但你自己要想清楚,修道是终身大事。你的情况我了解,离家修道是要准备吃苦的。”姚神父叫他慎重考虑一下,多多求天主。那时在国内,国民政府刚成立。刚主教又带给中国一个喜讯,教宗亲自祝圣了六位中国主教。而这时,陈家在上海租界内买了两大块地皮,盖了30多座出租房子。在重庆路的路口盖了一座三德坊,为陈家三弟兄的家产。当时陈忻德思想上有些波动。但到了圣类思瞻礼,他特别到小圣堂求天主,求圣母,求圣类思公撒格。后来再去见姚院长,表示愿意修道。于1929年9月4日,进了上海教区小修院,父母都支持他修道,父母对他讲:“你的一份家产我们给你保留,你要为我们光荣天主。”父亲送他去修院,开始修道生活。同班有7人:安徽一位,福建一位,南京三位,上海两位。进修院的第一年就开始一边读书,一边管理在土山湾做学徒的贫苦家庭的孩子们,主日给他们讲要理。在小修院先读三年拉丁文,再进大修院读两年哲学,在读哲学时,他还执笔写了《耶稣的小朋友》、《母亲》、《苦耶稣》三本小册子。读完哲学,修士中有的进苦修院,有的进耶稣会,也有的还俗了,还有一位转入南京教区后,到罗马传信部大学读书,圣神父后,在美国传教。陈忻德修士到江苏徐州实习,协助管理小修院,他教拉丁文、圣经和数学。那时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但是看到加拿大的神父,穿中国的衣服,吃中国的饭,他们关心爱护贫苦教友,他被深深地感动着。一年后回到上海大修院专心攻读神学,仰赖天主的恩宠,顺利读完四年神学必修课。
    1939年6月7日,陈忻德修士协同20多位弟兄一起,在朱开敏主教手里领受铎品。晋铎后他被派遣到唐墓桥做副本堂兼达尼中学校长。两年后,到曹家渡做副本堂兼弥额尔学校校长,兼7个小堂的本堂,每个星期六出去,巡视各堂,星期一回来。这七个小堂为:黄家厍圣母无玷圣心堂(今普陀区)、北顾耶稣圣心堂(现在没有了)、毛家堂圣母圣心堂(现在没有了)、奉显灵圣母为主保的金家堂(现常宁区)、怒江路无玷圣心堂、卢浦桥堂(已没有了)和王家堂,这些当时都属农村教堂。三年后,被调到扬州天主堂做本堂,兼达德学校校长,并在扬州震旦中学教法文。两年后调回上海浦东陆家嘴和其昌栈做本堂,兼达尼老小学和培尔小学校长。两年后,1948年被派遣到泗泾做本堂,兼若瑟小学(又名育才小学)校长,泾泗堂下属七个小堂,即:小东宇圣母七苦堂、横塘圣母领报堂(即现安息骨灰堂)、吴家浜露德圣母堂、双楼安德肋堂、蔡家浜耶稣圣心堂、槐家浜若瑟堂和胡家浜三王来朝堂,教友多数是农民,也有少数渔民,他们虽然很苦,但很热心。
    解放后到1958年10月3日,政府组织学习,一直到1959年3月结束。在学习后期,被划为右派。1961年又被逮捕,后被遣送到安徽白茅岭农场劳动改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落实宗教政策。他先给李思德主教(当时是李思德神父)写信,接到信后,教会里派人来看。他于1980年11月回到上海徐家汇,当时文革结束,三个月后他可以做弥撒了。1981年被派去七宝天主堂服务,1983年到傅家做本堂,仰赖天主的恩宠,圣母的眷顾,在教友的热心祈祷与帮助下,傅家玫瑰堂教务越办越好,记得1995年有一批外国教友来此拜圣堂,感叹说:若是到上海不来这里,真是遗憾!由于圣堂的装饰别有风格,祭台上的圣母犹如在云中显现,很多来拜圣堂的教友,眼睛注视着前方,仰视着慈母,热切祈求。
    陈神父在傅家做本堂二十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神父93岁时,光荣退休,调到徐家汇休养。2005年3月10日凌晨3时25分安息主怀,享年96岁。他一生充满艰辛,布满荆棘,荆棘中也有鲜花。3月14日下午,由邢文之副主教为他主持追思礼仪,参加礼仪的教友很多。求主援助他使他同主一起共赴天国的婚筵,分享天主的光荣。


 

本文标题:富家少年也修道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