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释义: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丙年)
2025-09-09 15:11:56 作者:刘铎
读经一 恭读出谷纪 32:7-11, 13-14
主题:金牛犊与梅瑟的代祷
32:7
那时候,上主吩咐梅瑟说:“你下去吧!因为你从埃及领出来的人民犯了罪。”
背景:
这是金牛犊事件的背景(出32章)。以色列民在西奈山下,因等候梅瑟太久,便要求亚郎为他们制造“神明”(即金牛犊)来崇拜。
神学意义:
天主在此刻称以色列人为“你的人民”,显示天主与他们的盟约关系已被破坏。他们不是单纯误会,而是犯了重罪(grave sin),即偶像崇拜,严重违背了《十诫》第一诫。
灵修反省:
天主对罪的态度是严厉的。信仰生活中,对圣约的不忠绝非小事。现代偶像可能不是金属牛犊,而是名利、权力、物质主义等,使人心远离天主。
32:8
“他们很快就离开了我指示给他们的道路,为自己铸了一只牛犊,向它跪拜,向它祭献,并且说:‘以色列,这就是领导你出埃及的神明。’”
背景:
以色列人仿照埃及宗教(埃及人崇拜公牛如阿庇斯Apis)来制造金牛犊。他们竟将这偶像等同于带他们出埃及的救主天主。
灵修反省:
他们将受造物当作创造主(参罗1:23),这是人类所有罪恶的核心:背离真天主,敬拜虚假替代物。这是教会传统所称的灵性淫乱。
教父解释:
圣奥斯定指出,这种行为不是因为缺乏天主的显示,而是出于心灵的背叛。人在没有耐心等待天主时,便自造神明,结果陷入偶像与虚假之中。
32:9
上主又对梅瑟说:“我看这人民真是顽固!
词义说明:
“顽固”(希伯来文 qesheh ʿoref)意指“硬着颈项的”,比喻牛不肯服从主人的缰绳。
灵修意义:
“硬颈”的民族不仅抗命,而且持续拒绝悔改。这预示着人类在原罪后理智昏暗,意志偏斜的倾向(教理第405条)。
术语:
这节显示人处于一种“属灵不服从”(spiritual obstinacy)状态,是一切罪的温床。
32:10
现在让我对他们发怒,消灭他们;但是,我要使你成为一个大民族。”
背景与神学:
天主似乎要放弃以色列民族,重起炉灶——让梅瑟成为新的“亚巴郎”。
经文的张力:
这是《出谷纪》中最深奥的经文之一。天主的话不是单纯宣判,而是一种试验(trial),也是呼唤梅瑟介入的邀请。
灵修意义:
天主虽然公义地宣布惩罚,但仍为人开了一条代祷与悔改之路。这是天主慈悲的奥迹——正义与怜悯并行不悖(参教理第211条)。
32:11
梅瑟便恳求他的天主上主息怒,说:“上主,你用大力,用强硬的手臂,从埃及领出来的子民,你为什么要对他们发怒呢?
代祷精神:
梅瑟在此展现出先知和中保的典范。他不是逃避天主的惩罚建议,而是以神圣的逻辑恳求天主记起祂的恩爱计划。
祈祷的样式:
他称以色列为“你的子民”(非“我的”);
他提到天主“强硬的手臂”(出埃及的标志);
他唤醒天主对自己作为的纪念。
灵修意义:
这预示耶稣基督的大司祭身份——为罪人代祷,求父宽恕(参希伯来书7:25)。梅瑟此时的行为,也呼唤信徒参与教会的代祷使命(教理第2635-2636条)。
32:13
求你纪念你的仆人亚巴郎、依撒格和以色列,你曾指着自己对他们起誓说:‘我要使你们的后裔,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多;我所许的那整块土地,必赐给你们的后裔,使他们永远占有。’
旧约盟约回顾:
梅瑟诉诸天主与列祖立的亚巴郎之约(创12:1-3, 创15章),指出天主自己曾“起誓”(swore by himself)不可背弃这诺言。
灵修意义:
梅瑟不是以百姓的功绩为基础,而是以天主自己盟约的忠信为根据。这是天主教灵修的重要原则:救恩源自天主的信实,而非人的表现(参弟后2:13)。
32:14
于是上主就撤销了要降在他子民身上的灾祸。
神学意义:
天主不是像人一样“改变主意”,而是在人的回应(代祷、悔改)中自由地施行怜悯。这是天主圣意的奥秘和灵活性,教理称为“天主照祂圣意响应人类祈祷”(教理第2739条)。
教父诠释:
圣依肋内说:“天主似乎让步,是为了唤醒人的信德与代祷之火。” 这不是天主的犹豫,而是慈悲的牧者引导人走回救恩之路。
小总结
神学要点:
金牛犊事件揭示人的堕落与天主圣约的张力;
梅瑟的代祷是预像基督的司祭身份;
天主的正义与慈悲并行,祂惩罚罪恶,却因人悔改而施怜悯;
天主的盟约是建立在祂自己的信实上,不是人的行为。
灵修反省:
我是否在信仰中制造了自己的“偶像”?
在他人软弱时,我是否有为他们代祷,像梅瑟那样?
当我跌倒时,是否信赖天主不变的慈悲,而非自己有限的善行?
读经二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弟茂德前书 1:12-17
经文出自圣保禄宗徒写给弟子弟茂德的一封牧函,是所谓“保禄的教牧书信”之一,其重点是勉励教会领导人忠于福音使命。
1:12
“我们的主基督耶稣,赐给我能力,我衷心感谢他。因为他认为我是忠信的,才委派我为他服役。”
背景:圣保禄(前名扫禄)原为迫害基督徒的法利塞人,后来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蒙召(参见宗9),转而成为外邦人宗徒。
教义意义:这里保禄感恩主耶稣“赐能力”(κατέστησέν με δυνατόν),是指耶稣在恩宠中坚固他,使他能胜任宗徒职务。这也体现出圣召恩宠(gratia vocationis)的神学。
灵修意义:我们即便软弱,只要忠信,主便会使用我们为祂服务。“忠信”不是完美,而是在信德中坚定不移地回应召叫。
1:13
“我本是个亵渎者,迫害者和施暴者;但天主怜悯了我,因为我当时是在不信之中,才做了那些愚昧无知的事。”
背景:保禄亲自参与迫害早期教会(见宗7:58;宗8:1-3),他公开承认自己的过犯,是为强调天主的慈悲。
教义意义:这句强调无知之罪(ignorantia invincibilis)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人的罪责,但仍需悔改。
灵修意义:即使我们过去犯了重罪,只要悔改归向天主,祂的怜悯将如洪流般洗净我们。“我本是...但天主怜悯了我”应成为罪人的盼望座右铭。
1:14
“然而我们的主赏赐我格外丰盈的恩宠,使我在耶稣基督内有了信和爱。”
教义意义:“格外丰盈的恩宠”(希腊原文是“恩宠加倍丰富”)指的是治愈性恩宠(gratia sanans)和宠佑(gratia actualis),在罪人中产生更新的力量。
灵修意义:信与爱是恩宠的果实(参加5:22),在耶稣内得以实现。我们若愿意接纳恩宠,也能活出这“信与爱”的生命。
1:15
“有一句确实而值得完全接纳的话:就是‘基督耶稣到世界上来,是为拯救罪人。’在罪人中,我实在是罪魁。”
教义意义:这是“简明信条”(kerygma)的一部分,说明基督降生的救赎目的。保禄称自己为“罪魁”(希腊原文: protos),不是虚伪的谦卑,而是真实认识自己的罪恶与天主的慈悲对比之下的悔罪。
灵修意义:当我们承认自己是罪人,就为恩宠开启大门。这句话提醒我们,不是靠行为称义,而是靠基督救赎我们(参罗3:24)。
1:16
“但是,我依然蒙受了怜悯,因为基督耶稣要在我这个罪魁身上,显示他的无限忍耐,为给将来信靠他而得永生的人一个榜样。”
教义意义:保禄成为救恩的榜样(τύπος),显示天主无限的忍耐(μακροθυμία),这是天主的属性之一(参出34:6)。
灵修意义:你的过去并不决定你的未来。天主甚至能借你曾经的软弱来成就祂的荣耀。悔改之人可以成为其他人得救的见证。
1:17
“愿尊崇和光荣归于万世的君王,那不死不灭,不可见的唯一天主,直到永远!阿们。”
教义意义:这是保禄的劝慰式赞词(doxology),表达对天主本体的赞美:“不死不灭”(ἀφθαρτος)、“不可见”(ἀόρατος)、“唯一”(μόνος)皆是古典神学对天主属性的描述。
灵修意义:当我们经历恩宠与悔改的奇迹时,最自然的回应就是赞美。灵修生活必须以上主为中心,以祂的荣耀为目标。
小总结
这段经文是一篇浓缩的救恩见证与教义宣言:
圣保禄展示了他如何从罪人的深渊中被基督拯救;
天主的怜悯不是因人的功劳,而是因祂自己的慈悲;
信德与爱德的生活是恩宠的果实;
悔改之人可成为他人得救的“榜样”;
最终一切的荣耀归于天主。
这段读经对我们今日的灵修生活也提出了挑战与安慰:我们虽不配,因着基督的忍耐与恩宠,也可以被赋予神圣的使命与生命的改变。
福音 恭读圣路加福音 15:1-32
路加福音 15:1-2
那时候,好些税务员和罪人都来接近耶稣,听他讲道。法利塞人和经师纷纷讲论说:“这个人交接罪人,又和他们吃饭。”
背景:税务员被犹太人视为与外邦人合作的叛徒,常与“不洁”之人(罪人)并列。法利塞人和经师为律法的专家,追求“分别为圣”。
灵修意义:耶稣主动接近罪人,反映出天主慈悲的牧灵姿态,不是隔离罪人,而是亲近他们、召唤他们悔改。这也启示我们:教会是罪人的医院,而非圣人的俱乐部。
15:3-7:迷羊的比喻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了一只,而不把九十九只留在荒野,去寻觅那失落的一只,直到找到为止呢?……因为我失去的羊又找到了。”
背景:牧羊人是当时普遍的职业。耶稣使用听众熟悉的图像,表达天主对每一个人的关注。
灵修意义:这一比喻是关于救恩普遍性的启示。迷失的羊象征罪人,牧人象征基督——善牧。九十九只象征自以为无罪的义人,而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迷失的时刻。天主不是计算大多数,而是寻找每一个失落者。
15:8-10:失钱的比喻
“一个妇女,有十个银币,若是遗失了一个,哪能不点上灯,打扫房屋,细心寻找……?”
背景:银币(希腊文:drachma)相当于一日工钱,十枚可能是结婚嫁妆。失落一个具有重大意义。
灵修意义:妇女象征圣神或教会,灯象征圣神的光照。打扫房屋象征皈依的过程。天主对人的寻觅是主动的,充满耐心与慈爱。
15:11-32:浪子回头的比喻(慈父的比喻)
15:11-16
小儿子要求家产,远走他乡,挥霍放荡……被迫去放猪(犹太人视猪为不洁)。
背景:子女生前分家产是不寻常的,象征对父亲(天主)的背叛与离弃。放猪象征堕落到最低点。
灵修意义:小儿子象征陷入重罪的灵魂,其行为象征拒绝恩宠、浪费天主的恩赐(自由、理性、生命)。
15:17-20
他反省,决意回家,并准备忏悔的话:“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
灵修意义:这是忏悔圣事的原型。意识到自己的罪、痛悔并决意归向天主,是悔改的真正开端。
15:20b-24
父亲远远看见他,就动了怜悯的心,跑过去拥抱他……披袍戴戒、宰牛犊庆祝。
灵修意义:父亲象征天父。袍子象征恢复洗礼的恩宠,戒指象征儿子身份,鞋象征自由人的尊严。宰牛犊象征圣体圣事的盛宴,预示悔改后与教会的完全共融。
15:25-30
大儿子抱怨:“我从没违命,却没有庆祝。”拒绝进屋。
灵修意义:大儿子象征自义之人或法律主义者,他们不理解天主慈悲,也缺乏对兄弟的爱。
15:31-32
“你常与我同在……你这个弟弟死而复生,应当欢乐庆祝。”
灵修意义:天主的爱对所有子女是完全的。慈父劝导大儿子(象征自以为义的犹太人或教会内冷漠的信徒)也要悔改于爱的眼光。
总结灵修要点:
慈悲为先:这章三重比喻形成“慈悲福音”的高峰,展现天主如何主动寻找每一个迷失的灵魂。
悔改的喜乐:在天主眼中,一个罪人的悔改足以引发天上的欢乐。这启示我们教会要以悔改者为中心,而非定罪为先。
教会的责任:如同妇人点灯找钱、牧人去找羊,教会的使命是传扬福音、施行忏悔圣事,帮助人恢复与天主的关系。
兄弟的心态:我们不要如大儿子那样妒忌悔改者,而应像天主一样满怀慈心地迎接回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