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释义: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丙年)


2025-08-29 10:58:10 作者:刘铎

1753866285817126.jpg

读经一《德训篇》3:19-21,30-31

这是智慧文学中的一段重要教导,强调谦逊(humilitas)的重要性。在天主教传统中,这段经文被理解为属灵成长的根基。

德训篇3:19-21,30-31

3:19我儿,你执行工作的时候,应当谦和;这样,你会比施惠的人更受人爱戴。

背景注解:

“我儿”是智慧文学常用的父亲对儿子的称呼方式,用来传递家庭、宗教与社会伦理的教诲。《德训篇》写于公元前2世纪,是希腊化犹太教背景中的作品,强调法律、智慧和敬畏天主的生活方式。

“执行工作的时候”在原文中可以指任何职责,无论是家庭中的,社会中的,或宗教职责。

灵修意义:

谦和(拉丁:mansuetudo)是圣神的果实之一(参阅迦5:22-23),与高傲相对,是圣德的标志。在教会传统中,谦和不只是外在的态度,而是内在认识到自己在天主前的卑微、完全依赖祂。

“比施惠的人更受人爱戴”:施惠虽是善行,但若缺少谦和,就可能被视为出于骄傲,而非真诚之爱。谦和使善行不显得高人一等,更能赢得人心,成为真正的“爱的见证”。

3:20你越伟大,在一切事上越当谦下;这样,你才能在上主面前获得恩宠。

背景注解:

这是一种典型的希伯来平行结构,用“你越...就越...”表达教导的强烈性。

在圣经中,“伟大”不仅指社会地位,也可以指灵修成就、智慧或属灵恩赐。而“谦下”是古以色列宗教伦理中极高的德行,与对天主的“敬畏”(timorDomini)密切相关。

灵修意义:

耶稣在《玛窦福音》11:29中说:“你们学习我,因为我心地良善,谦逊。”这是基督徒的榜样。真正的伟大在于像基督一样“洗门徒的脚”(若13:14),服务他人。

“在上主面前获得恩宠”(gratiacoramDeo)暗示与天主建立亲密关系,是圣宠(gratiasanctificans)的结果。谦逊是通往圣化(sanctificatio)之路的基础。

3:21因为只有上主的权能是伟大的,为谦逊人所尊崇。

背景注解:

这节显示出犹太信仰中的一项核心:天主才是真正的全能者(Omnipotens)。人的一切力量都来自天主。

“谦逊人所尊崇”: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天主的伟大,因此怀着敬畏与信赖(timoretfiducia)来赞美祂。

灵修意义:

谦逊的人将天主置于生命中心,这也是“心灵贫穷的人是有福的”(玛5:3)的具体体现。凡事归功于天主,是圣人如圣方济、圣女小德兰所活出的道路。

3:30骄傲人们的创伤,是无法医治的,因为邪恶的根子在他们身上已经根深蒂固,而他们却不自觉。

背景注解:

“骄傲”(superbia)是七罪宗中的首位(参阅《天主教教理》#1866),是魔鬼堕落的根源(依14:12-15),也是原罪的一部分(创3章)。

“无法医治的创伤”在圣经中常是形容灵魂已闭绝于悔改与恩宠。

灵修意义:

这节是在警告那些属灵骄傲者(superbiaspiritualis):他们不接受指正,不愿意悔改,正如法利塞人那样,看不见自己的罪。

“根深蒂固”提醒我们罪有积习成性的危险。而“却不自觉”是灵修之路上最致命的盲点,这需要良心的省察(examenconscientiae)和灵修导师的指引。

3:31明智人的心领会寓言;智慧人的心愿是希求热心的听众。

背景注解:

这里对“明智人”和“智慧人”作了区分,前者理解深意(parabola),后者愿意分享和启发他人。

“寓言”(parabola)不只是故事,也代表圣经中隐藏的属灵真理。

灵修意义:

明智与智慧是七恩中的两项(依11:2),帮助人进入天主奥秘。真正的智慧不自满,而是愿意启发他人——这是传教的精神,也是教会教师(doctorEcclesiae)的标志。

“热心的听众”意味着灵魂的准备和敞开,如同玛利亚“把一切存在心中反复思想”(路2:19)。

总结与应用

这段《德训篇》的读经一,是一篇关于谦逊之德的灵修宝训:

谦逊是属灵生活的根基:如同圣奥斯定所言:“如果你问我灵修生活的第一步是什么,我会说是谦逊;第二步,还是谦逊;第三步,仍是谦逊。”

谦逊吸引圣宠:天主“抬举卑微的人”(路1:52),而“抗拒骄傲的人”(雅4:6)。

骄傲是灵修上的盲点与毒药:它使人拒绝恩宠,无法悔改。

属灵智慧愿意分享并倾听:如同圣教会圣师和灵修导师,智慧之人不仅自己领悟,还愿引导他人一同走近天主。

读经二《致希伯来人书》12:18-19,22-24a

这段经文对照了旧约与新约的启示方式,展示新约救恩的圆满,并以强烈的对比来强调我们基督徒所参与的恩宠与神圣共融。

12:18

「你们不是走近那可触摸的西乃山,那里有烈火、乌云、黑暗、暴风,」

背景:

这是指《出谷纪》19章,梅瑟带领以色列人到西乃山领受法律的事件。天主的显现伴随着自然的可怕现象(烈火、乌云、黑暗、暴风),象征着天主的威严、圣洁与审判。

“可触摸的”强调西乃山是物质的、感官可感的,属于旧约启示的“外在”阶段。

灵修意义:

这段经文是在说:你们基督徒的信仰不是停留在恐惧、距离与形式上的宗教生活。西乃山代表的是旧约的法律精神、恐惧与距离。而新约中,我们不是靠近恐怖的天主,而是进入祂的家——这体现了恩宠(gratia)战胜法律(lex)的神学真理。

12:19

「有号筒的响声和说话的声音;当时那些听见这声音的人,都恳求天主不要再向他们说话了。」

背景:

继续描述西乃山上的场景(参阅出谷记19:16-19)。当天主亲自说话时,以色列百姓感到极度恐惧,以至于请求由梅瑟代替他们听天主说话(出20:19)。

灵修意义:

这是强调旧约启示的“可怕性”与人类在罪性中对圣洁的恐惧。这也说明,人若没有中保,不能承受天主的圣洁。因此,为我们新约信徒而言,耶稣作为中保(MediátorNoviTestaménti)的角色至关重要——祂使我们能亲近天主,而不是惧怕。

12:22

「然而,你们却是在走近熙雍山和永生天主的城,天上的耶路撒冷:」

背景:

“熙雍山”原指耶路撒冷的圣殿山,象征天主的临在;但在此处,它代表的是“属天的熙雍”,也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Apoc.21)。

“永生天主的城”是天主与祂子民共处的地方,象征着救恩圆满的实现。

灵修意义:

在基督内,我们已经透过信德和圣事进入“属灵的熙雍山”。教会的礼仪(特别是弥撒)使我们实际参与“天上的耶路撒冷”的敬拜。教父常将教会视为“在世的天国种子”,在感恩祭中,我们预尝天上的盛宴(参阅《教理》#1326,#1090)。

12:22下

「在那里有千万天使的盛会,」

背景:

“千万天使”是《达尼尔书》7:10的图像,也出现在《默示录》中(Apoc.5:11),指天主宝座前的天使大军,昼夜赞美天主。

灵修意义:

这说明我们在弥撒中的参与,不是一个地上的孤立活动,而是参与普世敬礼(cultusuniversalis)。每次圣祭,我们都与天上的天使和圣人一同参与天主的礼赞。这正是《感恩经》中的“同天上天使圣人齐声赞颂祢的光荣”。

12:23上

「有那些首生者的集会,他们的名字都已经登记在天上,」

背景:

“首生者”在圣经中是属于天主的(出13:2),象征特殊祝福和产业的继承。此处指的是在基督内重生的人,即圣洗中的新子民,属于“初熟的果实”(雅1:18)。

“登记在天上”暗示《默示录》中的“生命册”(Apoc.20:12),表明这些人是属于天主的、得救的人。

灵修意义:

我们因圣洗(baptismus)成为天主的子女,名列于“生命册”中。这节经文鼓励信徒活出被拣选的身份,不是靠血缘,而是因信德与圣宠参与到天主的家族中(《教理》#1271)。

12:23下

「还有审判众人的天主,和那些已得到成全的义人的灵魂,」

背景:

“审判众人的天主”指出天主是全宇宙的主宰,所有人最终都要面对祂的审判(参见玛25章)。

“已成全的义人”指那些完成尘世旅程、灵魂已被净化而进入天堂的人,即“圣人”。

灵修意义:

这里描述的是“天上教会”(Ecclesiatriumphans),我们在地上的“战斗教会”(Ecclesiamilitans)与他们相连。这是诸圣相通功(communiosanctorum)的伟大奥秘——我们与所有已成圣的兄弟姊妹在基督内合一。

12:24a

「以及新约的中保耶稣。」

背景:

这是整段经文的高潮与核心。耶稣被称为“新约的中保”(MediátorNoviTestaménti),对照旧约中梅瑟是中保角色。

此处直接关联到耶稣的苦难与死亡,“新约”即祂在最后晚餐所说的:“这是为你们倾流的血,是新约的血。”(路22:20)

灵修意义:

耶稣不仅是中保,更是唯一的救主与大司祭(PontifexMaximus)。祂借自己的宝血,为我们开启通往天父的道路。

祂所建立的盟约不是建立在法律上,而是在圣神与心灵中的盟约(cf.耶31:31-34),透过信德与圣事使我们成为新以色列。

整体属灵总结

这段读经二向我们展示了:

旧约西乃山的启示是可怕、外在的,强调天主的超越性;

新约熙雍山则是天主亲临、恩宠充盈的临在,是爱的盟约与属灵团聚的象征;

我们借着基督,参与了天上的礼赞,与天使、圣人、义人一同敬拜;

每一次弥撒、祈祷、圣事,都是进入这“天上的耶路撒冷”的现实参与;

这激励我们以圣德生活,回应我们作为“登记在天上”子民的身份。

福音《路加福音》14:1,7-14

「一个安息日,耶稣进了一个法利塞人首领的家中吃饭,众人都留心观察他。」

历史背景:安息日(希伯来语Shabbat)是犹太教最重要的宗教日子之一,象征天主在创造世界第七天休息,犹太人必须遵守,不作工,只休息敬主(参见出谷纪20:8-11)。

法利塞人是当时犹太社会中极为虔诚的一支宗教派别,严守梅瑟法律及口传法律,注重外在礼仪,但常因法律主义而与耶稣冲突。

属灵含义:耶稣选择在安息日和宗教领袖共餐,表明他不回避挑战,也不害怕在严苛法律下展现仁爱和天主的救恩。众人“留心观察他”也预示着对他行事的质疑与试探。

「耶稣注意到被邀请的人争坐首位,便对他们讲了一个比喻说:」

犹太婚宴背景:在犹太文化中,席位代表身份与尊荣。首位留给主人最尊敬的宾客,坐在那里显示宾客地位高贵。

比喻文学体裁:耶稣用比喻(parabolé)教学,是福音中常见的教导方式,透过具体的形象引导听者进入更深层的属灵省思。

属灵含义:耶稣对“争坐首位”行为的观察并非针对表面礼仪,而是指出人心中的骄傲与虚荣。

「你被人请去赴婚筵的时候不要坐在首位上,恐怕有比你更尊贵的客人也被请来;」

婚筵的象征意义:在圣经中,婚筵常象征天主的国(参玛22:2)。耶稣借此具体生活情境,引导人反思在天主前真正的地位。

教义应用:这句话揭示一个伦理教训:不要自以为义,常自抬身价,否则会在天主的判断前显出羞辱。

「那请你而又请他的人要来对你说:‘请把座位让给这一位!’那时你就要含羞地去坐末位了。」

羞辱(humiliation)与自我评估:犹太文化非常重视面子与尊严。耶稣指出,追求荣耀的心反而会使人陷入羞辱,这是属灵上的“贬抑”。

灵修意义:天主不喜悦骄傲的人,骄傲是七宗罪之首。教父们(如圣奥斯定)教导:谦卑是一切德行的根基。

「你被请时,应该先坐末位,等那请你的主人走来对你说:‘朋友,请上坐吧!’那时,你在同席的众人面前才有光彩。」

末位的神学意义:坐在“末位”象征放下自我、愿意屈身,这与基督在十字架上自我牺牲相契合(参斐2:6-11)。

朋友(希腊文philos)的称呼:表示主人对客人的认同。只有真正被主认可的人,才能被高举。

属灵层面:我们不该寻求自我荣耀,而要等待天主的提拔。真正的“光彩”来自于与主的亲密关系,而非世人的眼光。

「因为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贬抑;凡自谦自卑的,必被高举。」

天主的逆转法则(Divinereversal):这是耶稣反复强调的真理(参玛23:12;路1:52)。天主的国不按世俗标准分配荣耀。

灵修反省:我们应常行“自知之明”的操练,在祈祷中省察自己的骄傲,并祈求获得谦卑的恩宠。

与圣人共鸣:圣方济各、圣女小德肋撒等圣人都活出这条谦卑之路,被称为“属灵的小路径”。

「耶稣也对请他的人说:‘你设午宴或晚宴的时候,不要请你的朋友、弟兄、亲戚或富有的邻人,恐怕他们也要回请而报答你。」

文化背景:犹太人常互相请客,形成社交网络,建立“你来我往”的人情债体系。耶稣指出,这种行为若仅出于功利交换,便失去属神的价值。

伦理呼吁:信仰不是交易,而是白白的施予。耶稣劝勉信徒要超越人情关系的局限,实践无私的爱。

「你设宴的时候,要请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人。」

四类弱势人群:在当时被视为社会边缘人,也常被认为“受诅咒”或“不洁”。耶稣却把他们放在优先的位置,象征天主国度对“卑微者”的偏爱。

天主教社会训导:强调“优先照顾贫困者”(preferentialoptionforthepoor),呼应《教会宪章》第8章所说“教会以穷人为己身的标志”。

「这样,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无力报答你;但是义人复活的时候,你必定得到报答。」

“有福了”(makarios):类似真福八端(玛5),指出一种天主所喜悦的生活状态。

义人复活(复活的奖赏):预示末世审判与复活(参若5:29),凡在今世实行慈悲者,必要在永生中得奖赏。

灵修意义:信仰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天上的报答”而活,而非今世的荣誉。

综合灵修反省

这段福音深刻揭示基督徒的价值观应与世界不同:

世界推崇权势与荣耀,但基督教信仰教导我们走“自谦自卑”的道路,仿效基督的“虚己”(斐2:7)。

施予不能出于功利,而应因爱天主、爱近人的信德之德行(参《雅各伯书》2:14-17)。

这一教导也启发我们在牧灵工作中关心边缘人群——贫穷者、病人、残疾人——因为他们是“基督在受苦中临在的奥迹”。

本文标题:圣经释义: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丙年)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