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经释义:圣母升天节


2025-08-11 15:50:55 作者:刘铎

1753866285817126.jpg

读经一 恭读默示录  11:19; 12:1-6, 10

这段选自《默示录》的读经一,是圣母升天节弥撒的重要经文。本节日庆祝玛利亚灵魂与肉身一同被接升入天国。这段经文以象征性的语言揭示天上的胜利,强调玛利亚在救恩史中的独特角色。

1「那时天主在天上的圣殿敞开了,天主的约柜也在他的圣殿中显露出来了;」

背景解释:
《默示录》11章结尾预示着12章异象的高潮。约柜是天主临在的象征,旧约中约柜保存在至圣所中,不轻易显露。如今它显现在天上圣殿中,象征天主的救恩已完全实现,也预示玛利亚——她是“新约的约柜”,因为她怀了“真天主与真人”。

灵修反思:
玛利亚全然属于天主,她的身体成了天主圣子的居所。我们在玛利亚身上看见一个愿意完全开放给天主的灵魂——也被接纳进入永恒的圣所。我们是否愿意让自己成为“生活的约柜”呢?

2「天上出现了一个大异兆:有一个女人,身披太阳,脚踏月亮,头戴十二颗星的荣冠,」

背景解释:
“女人”象征以色列、教会,也直接预示圣母玛利亚。她身披太阳(光荣),脚踏月亮(超越变幻)、头戴十二星(十二支派或十二宗徒)。这是一个既属地又属天的形象,充满母性和胜利的尊荣。

灵修反思:
玛利亚不仅是耶稣的母亲,更是我们的属灵母亲。她头戴星冠,是“新以色列之母”。她身上的荣美来自对天主完全的服从。愿我们效法她,身披信德、脚踏软弱、以望德为冠冕。

3「她胎中怀了孕,在产痛和劳苦中,呼疼呻吟。」

背景解释:
这句象征“救恩的临近”。玛利亚在孕育救主的过程中,虽然是无原罪的,但仍参与了救恩的痛苦。她在加尔瓦略山脚下的痛苦,正是母亲的“临盆”。

灵修反思:
我们每个人也在属灵的生命中“怀胎”,等待天主在我们心中诞生。信仰不是没有挣扎的道路,我们要在痛苦中相信:新生命正在形成。

4「然后天上又出现了另一个异兆:有一条火红的大龙,它有七个头,十只角,头上戴着七个王冠。」

背景解释:
“火红大龙”代表魔鬼撒殚,七头十角象征他虚假的智慧与欺骗性的势力(也可能指反基督的势力)。这股邪恶势力不甘被光明驱逐。

灵修反思:
信仰之路并不平坦,仇敌常在暗处埋伏。但我们不要怕,玛利亚作为“救恩之晨星”,总在斗争中保护她的子女。她以自己的“是”,粉碎了撒殚的欺骗。

5「它的尾巴将天上的星辰勾下三分之一,投在地上。」

背景解释:
象征堕落天使随魔鬼反叛,被逐出天界(参阅:默12:7-9)。这也说明魔鬼影响深远,但并非无所不能。

灵修反思:
我们每日都面对被诱惑的危机。玛利亚帮助我们站稳信德,提醒我们:堕落不是天主的旨意,悔改仍有机会。

6「那条龙便站在那要生产的女人面前,等她生产后,要吞下她的孩子。」

背景解释:
魔鬼企图阻止耶稣的诞生、使命与救恩的完成(参:黑落德杀婴,魔鬼试探)。这也是教会历史中对真信仰的不断迫害。

灵修反思:
教会在世上是被攻击的“母亲”,但她的子女靠主得胜。我们每次接近圣体圣事时,都是在参与基督的生命,拒绝龙的吞噬。

7「那女人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那要以铁杖牧放万民的;那女人的孩子被提到天主和他的宝座前。」

背景解释:
这男孩是基督(参:咏2:9)。祂的胜利是最终的,复活升天、坐于天主右边,已超越一切反对者。玛利亚身为天主之母,也被接升天,分享祂的光荣。

灵修反思:
耶稣的升天,是我们的希望。玛利亚的升天则是这希望的“预先实现”。我们也要因信德与爱德生活,得享天国永福。

8「女人就逃到旷野去了,在那里有天主已给她准备好的地方,叫她在那里受供养一千二百六十天。」

背景解释:
“旷野”象征天主保护的地方,也是灵性成长与试探之地(参:以色列旷野、耶稣四十天)。1260天是象征时期,表示有限时间内教会或圣母受苦却蒙眷顾。

灵修反思:
我们的人生有时仿佛流放于旷野,但天主不会遗忘祂的子民。玛利亚的信仰使她在任何境遇中都信赖天主,也鼓励我们这样做。

9「那时我听见天上有大声音说:“如今我们的天主获得了胜利、权能和国度,也显示了他基督的权柄,因为那日夜在我们的天主面前,控告我们弟兄的控告者,已被摔下去了。”」

背景解释:
这是整段异象的胜利高潮!魔鬼作为“控告者”已被战胜,基督得胜显明,天主的国度来临。

灵修反思:
圣母升天不是她的胜利,而是天主的胜利在她身上的彰显。她是第一位完全分享复活光荣的人。我们跟随她,也蒙召进入这最终的光荣。

小总结(教义+灵修)

教义层面:
此读经用象征语言展示圣母玛利亚在天上光荣的地位。她是“新约的约柜”,是“教会之母”,她生下救世主耶稣并始终与教会并肩作战。她的升天预示所有信徒将来在基督内的复活与升天。

灵修启发:
玛利亚信赖到底,忍受属灵的“产痛”,而最终进入永福。这鼓励我们在信仰旅途中,不惧“红龙”的攻击,因为主已得胜。让我们在生活中敬礼圣母,效法她的谦逊、信赖和爱德。

读经二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  15:20-26

这段选自《格林多前书》第15章的读经,是圣母蒙召升天节的第二读经。保禄宗徒在此强调耶稣复活的真实与普遍意义,并揭示:耶稣是复活的“初果”,我们在祂之后也要复活,玛利亚作为“属于基督的人”,最先完全分享这复活的光荣。

1「弟兄们:基督从死者中实在复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

教义背景:
“初果”(希腊文 aparchē)在旧约中指献给天主的第一批庄稼(参阅:肋23:10)。保禄以此类比,指出耶稣的复活是所有亡者复活的“第一批”——保证之后还会有更多的“收成”。换言之,耶稣的复活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带动众人复活的开始。

灵修反思:
玛利亚是“属于基督的人”中最亲密的一位,她在今生完全服从基督、承行天主旨意,因此她也最先、最完全地分享了“初果”的恩典——这正是她升天的奥迹所在。

2「因为死亡既因一人而来,死者的复活也因一人而来;」

背景说明:
这里的一人是亚当与基督的对比。亚当的罪带来了属灵与肉体的死亡;基督的服从带来生命。保禄常用这种“二元结构”表达救恩历史的更新(参:罗5:12-21)。

灵修反思:
玛利亚虽然是亚当的后裔,但因她无原罪的特恩,在基督内彻底战胜了死亡。她的升天,就是基督复活能力最真实的果实。

3「在亚当内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内众人都要复活;」

教义要点:
这里明确说明,死亡是普遍的,但复活在基督内也将成为普遍的现实。人类因亚当失去原恩,因基督得回永生。

灵修反思:
圣母是全人类复活希望的象征。她虽是人类的一员,但因与基督结合最深,已在天上光荣中复活。这提醒我们:终有一日,我们也要如她一样,在基督内得生命。

4「不过各人要依照自己的次序:首先是作初果的基督,然后是在基督再来时属于基督的人,」

结构说明:
保禄说明复活有秩序:

第一:耶稣基督复活

第二:信徒在基督再来时复活(包括圣母)
这也可看作一个“救恩的时间表”,即天主的计划有其安排与先后。

灵修反思:
玛利亚虽已升天,但她是“预先分享基督复活的那一位”。我们现今生活在“等待第二阶段”的时期——就是期待基督的再临。她为我们指向终点,是我们的希望之母。

5「再后才是结局;那时,基督将消灭一切率领者、一切掌权者和大能者,把自己的王权交于天主父。」

 教义解说:
“结局”指世界的终末。基督将一切敌对天主的势力瓦解,向父完全交还一切,完成救恩工程。天主国将完全实现。

灵修反思:
圣母的升天是天主国来临的“预示”,她既已登上天上的光荣,也参与那将来普世更新的计划。我们应效法她,信赖地活在今世,望向未来。

6「因为基督必须为王,直到把一切仇敌屈伏在他的脚下。」

旧约引用:
这句引自《圣咏》第110篇,是早期教会关于默西亚王权的核心经文。基督今已复活、为王,正在透过教会推进天主国,直到一切罪恶与反对都被消灭。

灵修反思:
玛利亚的升天预示基督的胜利,她是“得胜之后的王后”。我们在苦难中不应丧志,因为基督的王国终将全胜。

7「最后被毁灭的仇敌便是死亡。」

教义重点:
死亡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但它不会永存。耶稣的复活已是胜利的开始,圣母的升天则是这胜利的第一成果,末日复活将彻底毁灭死亡的权势。

灵修反思:
对信仰者而言,死亡不是终结,而是门槛。玛利亚没有经过死亡的腐败而直接升天,是复活希望的明证。我们要在这信念中安慰彼此,面对死亡不再恐惧。

小总结(教义 + 灵修)

教义总结:
圣保禄在这段经文中讲述了“复活的秩序”:基督—属于基督的人—最终的结局。圣母因其无罪与圣德,被预先接升入天,是“属于基督的人”中最完美的代表。

灵修启发:
玛利亚的升天不是个人恩宠,而是全人类命运的预示。我们也蒙召效法她,信赖基督的复活大能,活出圣德,最终与她一样分享永恒的生命。

《福音》路加福音 1:39–56

1“那时候,玛利亚起身,急忙往山地去,来到犹大的一座城。她进了匝加利亚的家,就向依撒伯尔问安……”

背景与说明
这段描写“访问”之事(the Visitation),玛利亚受天使启示后,急往山地去探访依撒伯尔,正值她第六个月怀孕。

灵修反思
玛利亚以行动呼应信德。信仰不是被动等待,而是积极上路,将自己带着喜悦与祝福分享他人生命。

2“依撒伯尔听到玛利亚问安,胎儿就在她的腹中欢跃。依撒伯尔就充满了圣神,大声呼喊说:‘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

 背景与说明
依撒伯尔载着圣若翰,因圣神感动认出了默西亚母亲。胎儿在母腹中“跳跃”,象征对主的欢迎。

灵修反思
信德不仅关乎眼见,也关乎心感应。圣体圣事中,若我们以信德迎接主,也能在内心中感受到主的临在与喜悦。

3“‘那信了上主传于她的话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

背景与说明
依撒伯尔称赞玛利亚的信德,强调“宗徒信经”中对天主话语的信靠。

灵修反思
信德回应天主的启示,是信仰生活的核心。我们要像圣母一样,对祂的应许全心信靠。

4玛利亚的“Magnificat”(谢主曲)(1:46–55)a. “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灵欢跃于我的救主、天主”

背景
开篇结构对仗(灵魂/心灵,颂扬/欢跃,主/救主),回响旧约诗篇诗歌王朝。

灵修反思
信德生活的首要是赞美天主,铭记祂的身份与恩典,并从喜悦中彰显敬拜的生命。

b. “因为他垂顾了他卑微的使女,今后万代的人都要称我有福;因为全能者为我做了奇事,他的名号何其神圣。

背景
借旧约约纳之歌的框架,强调天主的仁慈永不止。

灵修反思
天主不会忘记小角色。祂在看见我们的谦卑和服从时,就臻光荣与奇迹。圣母因全能者的奇迹而得光荣,也成了我们生命里具体希望的窗子。

c. “他对敬畏他的人广施慈爱,千秋万世。他运用手臂大施神威,把心高气傲的人击溃。”

背景
这一段展示天主的“向高举、向卑抑”的永恒法则,象征天主国的价值颠倒。

灵修反思
这提醒我们谦卑的重要。圣母正是这个天主国价值颠倒的典范:被高举者,是因她无条件信服和服从。

d. “他使饥饿者饱飨美味,却使富有者空手而回。”

背景
这在教会传统中被称为“颠倒的正义”,再度彰显天主公义仆人、弱小胜于世人。

灵修反思
信仰不是世俗的成功公式,而是为穷人、被边缘的人带来希望。我们在投入教会、团体和社会时,应体现这种天主式的正义。

e. “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因为他常念及自己的仁慈…应许我们的祖先…”

背景
强调天主对亚伯兰所立永远盟约的忠信,显示基督降生不是偶然,而是天主历史救恩的延续。

灵修反思
救赎史是有根有源、贯通过去与未来的计划。玛利亚是天主盟约成全的见证,也昭示信众分享这盟约恩典。

5️“玛利亚同依撒伯尔住了三个月左右,就回本家去了。”

背景与说明
停留三个月强调圣母的服事。

灵修反思
实际行动中服事是信仰的体现。玛利亚诚实地陪伴他人,也隐秘地作后盾。照样,我们在教会或家庭中如何以静默服事展现信德?

小总结(教义 + 灵修)

✨ 教义层面:

“访问”彰显了圣母在救赎史中的服事角色,是人子与圣母母性的预备阶段。

Magnificat(谢主曲) 是最古老的玛利亚颂歌,建立在旧约基础上,表达天主对盟约人民的信实与颠覆性拯救。

圣母在敬虔与信从中被高举,也预示天主颠倒世俗结构、将光荣降给谦卑者的救恩意图。

✨ 灵修启示:

信德即行动:如同玛利亚急奔去,也让我们信仰不仅停留言语,而是带着爱心付诸行动。

颂赞与反省:“Magnificat”(谢主曲)召唤我们以心灵敬拜天主,因祂的奇妙与公义,让我们在每次祈祷中重申信德立场。

谦卑生命的亮光:圣母的谦卑成就被高举。天主时常在平凡中施奇妙工程,我们也要在默祷与服事中展现天主的颠倒力量。

本文标题:圣经释义:圣母升天节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