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素棺(节选)五


2011-05-19 14:54:20 作者:郑义 来源:《信德报》2011年4月20日,12期(总第443期)


    人们常在心里闪过一个疑问:为何教宗的面容总是很悲戚、愁苦?

    有位记者则把这一不解上升为尖锐指责:为何教宗还要把他最后的痛苦展现给世界,为何他不早日退位?他的目的是什么?有人作出了如下解释:教宗愿意永远和世人在一起,只有世人给他带来安慰。他要像耶稣基督那样,把他的痛苦和受难展现在人们眼前,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斗胆质疑这一解释。教宗不是“展现”型人物,不是演员,没有作秀。圣者的一生,就是从形体走向精神,从芜杂走向单纯,从表现走向率真。他们的满面苦相,实在是缘自内心深处的悲悯——

    圣城耶路撒冷,纳粹大屠杀纪念馆。纪念大厅四壁以未经雕凿的大石垒成,气氛压抑。两名随从抬着花圈,走向黑色大理石卧碑。教宗拄杖随后,步履颠跛。他致辞说:“在这座纪念馆里,我们的心灵亟须静默,在静默中追忆。我们要在静默中,设法为涌现的记忆找出一个意义。我们保持静默,是因为没有任何言语,足以表现出大屠杀的悲痛历史。”小唱经班在轻声哼唱,老人面色凝重,长时间沉默无语,整个身体都在微微抖颤。

    乍得,非洲中部那个极端贫穷的国家。越野车在沙漠上行驶,一个仅有几座小土房的村落进入视野。教宗吩咐停车,走进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土屋,去看,去沉思,去理解,目光惊讶而沉痛。从此,从乍得这个被人世所遗忘的小小村落,教宗开始不倦地讲述黑色非洲的苦难和世界的责任。

    在巴西,那个在苍翠山峰耸立着巨大耶稣雕像的、热情奔放的巴西,教宗走进最潦倒绝望的贫民窟。面前所展现的,是超出想象力的恐怖的穷困。他睁大眼睛,不断向四面张望,痛苦而无助。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把人们从这绝境中拯救出来。他颤巍巍摘下自己的戒指,送给遇见的一个不知名姓的穷人。随行者大吃一惊,那是教宗的戒指呀!这位精神世界最有权威的人,那一刻显然深感无力。那张皱纹纵横的脸上,流淌着难掩的忏悔与自责。
 

教宗身着印第安服饰与当地在一起

    在哥伦比亚,这个孕育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的国家,《百年孤独》中所描写过的那些对印第安人、黑人、穷人、妇女儿童的不义却依然存在。在一个公开集会上,一位部落首领抛开官方事先核准过的讲稿,直陈社会不公。有人制止不住,冲上讲台要抢夺麦克风。教宗神色冷峻,大声说:“让他讲!”全场肃然。主啊,您让我放牧您的羊群,可他们还在百年的孤独中挣扎……
 
★★★
 
    若望·保禄二世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一位教宗。在担任圣职的27年里,这位通晓八种语言的传道者,发表了三千多次演讲,访问了127个国家,路程合计一百多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三倍。可谓足迹所至,无远弗届。以至于那些以奔走为业的记者,也尊崇地称他为“飞行的圣座”。这位“上主的众仆之仆”,拄着他的杖,风尘仆仆躜行于途,一直走到老病侵寻的暮年走到死。一如旧约时代,梅瑟拄着牧杖,带领百万奴隶出埃及、过红海走向自由之地,走向自己的死亡。千禧之年,教宗登上西乃山巅,迎着三千多年前吹拂过梅瑟的高原之风,远眺上主应许之地。那一刻,他定然如梅瑟一样感悟到岁月无情。

    再也走不动了。垂垂老矣。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酷爱足球、滑雪、登山、游泳、划船的运动健将。家乡斯卡瓦河洪水泛滥时往返横渡如得水蛟龙之强健,已成流水落花之忆。往昔1米8的身高,80公斤体重,标准的运动员身材,如今已是弯腰曲背,步履蹒跚,他的公开演讲已令人目不忍睹:手在抖,讲稿在抖,话筒在抖。语音含混不清了,面部表情也僵硬迟钝了。那一年,在他的出生之地,一个露天大型集会上,参与表演的少年们唱起了“祝您长命百岁”,他颤抖着嘟囔了一句“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短暂静默之后,掌声骤起,全场笑翻……

    死亡迫近了。他不怕死吗?

    2005年早春,罗马时间4月2日晚9时许,一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溘然长逝,享年84岁。他死于春天,复活节之后,万物复苏的季节。

本文标题:素棺(节选)五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