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心灵的宁静
2009-10-28 10:03:02 作者:迦南 来源:《信德报》2009年10月20日,30期(总第389期)
深秋的清晨。独自漫步在德国圣奥斯定修院的花园,身处五颜六色的树林中,头顶是亮丽如洗的天空,脚下是墨绿的草地和金黄的秋叶。宁静在晨光的气息中流动,回味过去,走过的路恰似这五颜六色的树林,留下的是层层清香;憧憬未来,希望如正在冉冉升起的太阳,渐渐染红了地平线上的天空。这让我刚刚祈祷过的心灵,感到已经消失多年的充实。金色的阳光渐浓。远处,上百年的哥特式建筑群渐渐清晰,暖色融融,旭日无语,秋叶挂着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中闪烁,草木的气息微微地嵌入心脾,只有树叶中麻雀的偶尔叫声使清晨多了份跳动的旋律,宁静让我重新溶入了自然。
在这静谧之中,回顾人生。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忙忙碌碌只为追逐着财富,追逐着名利,追逐着幻想……不停地欢喜又不停地悲伤,不懈地追逐又不断地失望,不断地失去又不断地追逐。以致没有时间,守候心灵的宁静,欣赏人生,阅读生命,品味生活的芬芳。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不可想象。不可否认,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红尘滚滚,物欲汹汹,人心越来越浮躁,时尚越来越火爆。特别是对于那些充满了丰富幻想的年轻人,哪个人不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爱情、美丽、才智、权力、财富和名誉。但追逐一生,这样的财富又有几人全部拥有。即便拥有,如果我们缺少了心灵的宁静,恐怕每一项财富都会变成可怕的折磨。生活的经验让我感到,外在的物质追求往往容易使人陷入无止境的地步,而能否满足这些追求,常常并不完全取决于自己,当痴迷于这些追求而不能满足时,将会陷入深深的痛苦。过分的、无休止的追求,只会妨碍人对生命乐趣的享受,使人生变为一场苦役。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常常保持心灵的宁静。即便生活如何艰难、困苦,我们也不会去责备任何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任何人和事。宁静是心灵的一片净土,她让心灵得以休憩,去理性地反省什么才是人真正的生命形态。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说过:“注意你自己,把你的目光从你的周围收回来,收到你的内心,这是哲学对它的学徒做的第一个要求。哲学所要谈的不是在你外面的东西,而是自己。”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真正的生命形态,更重要的是向内求索,而不是向外追逐。只有向内求索,倾听自我的心律,看清自我的面目,提升自我思想的深度。沉淀生活中的浮躁,过滤人世间的粗俗,创造奇妙的思维,洞察事物的深处,了解并能把握其本质。进而驾驭外在的事物而不被外在事物所驾驭的人格境界。人们才会以细腻的心灵、活泼的心智、朴素的心态,对一草、一木、一石、一鸟展露出其美妙的灵韵凝神遐思。在造化的幽微平常处,感受春天花的芬芳四溢;夏日云霞的万里灿烂;金秋万物的五彩缤纷;寒冬雪花的圣洁无瑕,其中蕴含着大智者的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基督的信仰启示我们,大智者即大爱者就是万物的造化者天主。天主赐予许多人才能和美丽。财富是平凡的,名望也不稀有,但心灵的宁静才是他允诺的最终赏赐,是他爱的最佳象征。人唯有获得心灵的宁静才能获得真正的喜悦和幸福。即便他身陷困苦和不幸,他仍能以信仰的力量,守候心灵的宁静,依靠天主安慰而饱享心灵的喜悦和幸福。记得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搭船到英国,途中遇到暴风,全船的人惊慌失措。他看到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祈祷,神情十分的安详。 等到风浪过去,全船脱离了险境,这人很好奇地问这老太太,为什么一点都不害怕。老太太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玛尔达,已经被天主接走,回到天乡,二女儿叫玛利亚住在英国。刚才风浪大作时,我就向天主祈祷。如果接我回天乡,我就去看大女儿。如果留我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去哪里我都一样,所以我怎么会害怕呢?无论是什么样的遭遇,总不致惧怕。把命运交托天主,充实而用心地过好每一天,这便是守候心灵的宁静的力量。
当人们心灵不安的时候,生活就在无味与躁动中失去宁静。宁静,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奢侈的享受,更是一种境界。走在城市或乡村间明亮的阳光里,清风拂面,看人来人往,看车水马龙。每个人似乎都有一个目的,总有一个归宿。透过喧嚣和繁闹,内心的浮躁总是企望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让我们一起守候心灵的宁静吧!生命的历程告诉我们,如果说岁月是一条源源不断的长河,人生只不过是漂流在长河中的一叶小舟,在流动的生命中,有风平浪静的港湾,也有惊涛骇浪的风云。她像秋来叶黄,冬来雪降的多变季节,也像风去云来,雨去天晴自然的无常。世间无常,人也无常。人总难免红尘世俗的纷扰,社会风尘侵蚀。人也总是有欢乐也有忧愁。但是,只要我们坚信在河的彼岸,就是我们向往的天乡,有天父慈祥的笑颜,有圣母温暖的怀抱,有无数圣人圣女以及我们的亲人、朋友在等候、期盼我们来临。我们就能在当下的生活中,守候心灵的宁静,让一切不再左右我们的心态和改变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的心灵在和谐、安详、清醒的希望中获享宁静的喜悦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