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行善是心灵的需要


2005-02-14 10:07:27 作者:梅乘骏 来源:信德报(第230期)

    最近我在报上读到一条小新闻:一辆公交空调车上有一位中年女乘客坐在老弱病残专座上。售票员请她为一位老太让座,她却说:“我花了三块钱乘坐空调车,图的就是有个座位。你要我让座,就把我的车费还给我,我就下车。”当然,她受到一致的谴责。
    我在古书上读到过:挟泰山以超北海而不为,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与老者拄仗而不为,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古人又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而不为,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理应受到道义的责备。
    今年1月1日的“信德”上有篇译文转载,题为《没有一件善事是渺小的》,作者在文章最后说:“许多次我曾问我自己,我们的善行是否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以至于根本无法带来改变。然而,在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德兰修女所说的那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做不了什么伟大的事情,只能怀着伟大的爱心去做一些小事。’”
    “一个小小的善举,可媲美于运动一小时后得到的舒畅。”这是一条标语,来源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次著名的示威游行。
    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富瓦社区有位萨姆神父,他反对该州政府出台的一项法案:驱逐社区里三名行乞十年以上的乞丐。政府的理由是,他们已经相当富裕。三名乞丐被迫远走佛罗里达。萨姆神父反对的理由有点出人意料,他强调的并非应该可怜这些乞丐。他的理由是:“40年来,我曾在六个社区担任神父,这六个社区的居民富裕程度差不多,但有一个社区来教堂忏悔的人最少。难道这里的人不够虔诚吗?后来我发现,这个社区有一家孤儿收养中心,那里有五名孤儿。这五名孤儿给社区的居民带来了福音,孤儿使他们有了行善的地方。经常行善的人,心灵不会出现问题,因此忏悔的人就少了。富瓦社区的三名乞丐,也是富瓦社区的福音。把他们赶走了,富瓦社区的居民想通过布施获得心灵安慰和满足的机会也就没有了。作为一个神父,我能接受这样的法案吗?”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了萨姆神父的观点后,引发了一场示威游行,反对州政府的这项法案。他们的口号是:“花时间去帮助别人,会医治自己的创伤。”“一个小小的善举,可媲美于运动一个小时后得到的舒畅。”后来,法案被取消,三名乞丐在警察的护送下,从佛罗里达返回新墨西哥。富瓦社区的人全部出动欢迎乞丐归来。
    据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行善不仅是一种私人的美德,还是一种心灵的需要。但愿我们这个社会永远弥漫着善良的空气。我们不要抗拒心中善良发出的召唤。行乐要及时,行善更要及时。其实,很多时候,行善与行乐就是一回事。(见《中国青年》)
    我回想起在徐家汇大堂前的蒲西路上,长时期以来,每逢主日,总有一批乞丐向来堂的教友行乞。前几年,这些乞丐突然不见了,据说是有碍市容观瞻,他们被赶走或被遣送了。但是,我们徐家汇堂区的神长和教友们,是否像富瓦社区的萨姆神父那样思考过“行善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心灵的需要。”
    我们不必为没有布施机会而犯愁,在“信德”上我们不是能经常读到各种“求助”的讯息吗?

本文标题:行善是心灵的需要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