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镜子
2004-03-18 09:01:43 作者:古野 来源:信德报(第209期)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以心为镜”我们又能知道什么呢?
在浩繁沉重的人世,我们的目光是有限的,我们的智慧是有限的,而世界却是无限的。在有限与无限之间,人是何其渺小。但是人生来却有超越这种有限,而走向完美走向永恒的渴望,于是向往永恒生命便成为人生的向往。
基督的来临便让人生的向往,变成了现实可行的途径。他亲口对我们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 14:6)但在追求永恒的路上,人的目光注向于外物多,趋向于自身的少;注视肉身的多,反观内心的少。
其实,人生在世数十年,如果说历史是人社会的镜子,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需要许许多多的镜子,玻璃的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模样,知道了胖与瘦、黑与白、丑与美;心灵的镜子,看到了自己的心灵,感知到了自己的良知与鄙劣、仁慈与凶残、高尚与无耻。人的容貌是天生的无可厚非的;同时人的模样也是会随着年龄变化的。但作为心灵却无影无形,无时无刻,无处不存,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关照着我们。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人生是喜还是悲,生活是苦还是乐,他都永远存在。他从我们有知觉的那一刻起,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跟随我们走过漫漫人生。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一心一念,都记录在他里面。在这里,一切善恶、美丑昭然天下,一览无余。这面镜子,你呵护他,他就护佑你,使你得到安乐与幸福,你背叛他,他就惩罚你,使你陷于矛盾、痛苦和不安中。因为他就是你的灵魂,就是你注定要有的生命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是人与兽的根本区别。
在生命的道路上,是升华还是堕落,是明澈还是混浊,这是时刻存在的抉择。趋向于他,皈依他,你就接近真理,接近永恒正义,你就离天国近;背叛他,摧残他,你就离魔鬼近,离地狱近。地狱的门是大的,而天国的门是小的,只有努力进去的人才能进去。在人生命的道上,人啊,要警惕!“你们醒寤祈祷罢!免陷于诱惑。心神固然切愿,但肉体却软弱。” (谷 14:38)
历史的明镜,人心的明镜为我们留下了多少深刻的警示。当基督跋涉于人世传播天国的福音时,他的光照亮了世界,照亮了人心,他用自已的生命为真理、正义、永恒作了见证。他成为人类一面永远的镜子,存在于人类社会,存在于听闻他名的人心中,就成为我们心灵的一部分。当然我们还可以由此引申出许多镜子,在心识上,财富是一面镜子,他照出了人心的贪婪与博大,权利也是一面镜子,他照出了人性的自私与无私,灾难也是一面镜子,他照出了坚强与懦弱。
心灵这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但是有的人拥有的是沾满尘埃污垢的镜子,有的人拥有的是哈哈镜,有的人拥有的是明亮的镜子,有的人拥有信仰的镜子。有尘埃污垢的,照出的是灰暗肮脏的世界,哈哈镜照出的是变形失真的世界,明亮的镜子照出的是真实清晰的世界,而信仰的镜子则是照出世间万事万物的智慧,为此,圣·波那文图拉在《心向上帝的旅程———旷野中一个卑微者的沉思 》中说:“我以为,沉思意味着只须擦拭并磨光我们心灵的镜子,外在的镜子少有甚至毫无裨益。因此,上主的人,请首先留意你良心的不安,然后再举目仰视闪耀在镜子上的智慧的光芒,以免从凝望智慧的光芒中堕入更深的黑暗的深渊。”
明代的吕坤在《呻吟语》中同样以东方的智慧说:“安而后能虑,止水能照也。”心灵安静下来才能进行思虑,一如静止下来的水才能照见形状一样。波涛荡漾的水面,凹凸不平,就无法映照出物体的面目。心灵的镜子光洁平滑,才能真正地反映出事物的本来。但心镜明亮,光洁无尘,不仅需要我们有清醒的理性、高涨的热情、坚强的意志,更需要像基督在旷野里守斋祈祷四十天之久,不受外物的诱惑,(谷 1:13) 泯去自己的意志,而进入全心依托的圣德。唯如此我们才能依靠神圣的恩典,变得谦卑而虔敬,痛悔而热忱,经过圣神水与火的洗礼,爱慕并渴望神圣的智慧,惊异上主的大能并品尝他大爱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