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伟大的心灵


2004-07-16 09:34:42 作者:古野 来源:信德报(第217期)

    帕斯卡尔曾经讲到过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这三种伟大一个比一个高,后者比前者高,最后者最高。罗曼·罗兰也称颂过以思想和强力称雄的人,但认为真正伟大的是因心灵而伟大的人。  
    一个人要想实现帝王、首领的伟大或精神、理智的伟大,也许需要许多必备的条件和机会,这是人人所向往而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仁爱、心灵的伟大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而是人人不愿意去做的,惟人人不愿意去做而有人去做,才显示出一个人心灵的伟大。由此,让我想到德兰修女说过的一句话:“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很多人提起德兰修女的时候,都会觉得她是个伟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是卑微无能的,不可能像她,也不可能做她所做的事。在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她的一生:德兰修女,阿尔巴尼亚人,原名亚格娜·干萨·布泽昭。生于1910年8月,18岁便加入爱尔兰洛托修女会。于1950年在印度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其后更陆续成立“儿童之家”和“垂死人之家”。1979年,德兰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7 年9月5日死于“仁爱会”总部加尔各答,享年87 岁。她的个子瘦小,其貌不扬;但她却有一颗美丽的心。她不知多少回在肮脏、污秽的街道拥抱那些患皮肤病、传染病、甚至满身脓疮的人,把他们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他们、安葬他们。当他们被世上其他人践踏如尘的时候,还给他们一个人(一个原本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之人)的尊严,如此而已。但由此,德兰修女却成为跨越宗教和种族,超越国界和时代界限的道德力量的化身,让我们看到人性中的美善和希望。
    德兰修女对基督信仰的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简单的(这绝非是说不深刻),这就是仁爱。在加尔各答“儿童之家”希舒巴满墙上的标示,十分准确地阐明了德兰修女对世人的关怀、宽恕及“施比受更有福”的这一理念: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总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遗忘,不管怎样,总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易受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总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总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踢掉牙齿,不管怎样,总是要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
    德兰修女这样一个普通的人,这样一个谦虚和朴实的人,却创造了一个奇迹,正是由于她的精神和不懈工作,感召和震撼了时世人心,也正是她的精神,给迷茫和狂乱世界带来了一种希望,一种光明。
    德兰修女是伟大的,为此她取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但这种伟大和声誉并不是她所追求的,她甚至没有理会这些事,她只是坚持她信奉的真理,做她认为她该做的事情。
    在德兰修女身上我们也再次看到基督信仰的伟大,那种并没有财富也没有任何外表上的知识成就,但有着圣洁性的秩序的伟大。帕斯卡尔在他的《思想随笔》这样描述基督信仰的救主耶稣,“在他的身前并没有做出什么发明,也并没有君临天下;但有着谦卑的、忍耐的、神圣的,对上主是神圣的、对魔鬼是可畏的的伟大;只要我们考虑在他的一生、在他的受难、在他的默默无闻、在他的死亡、在他的拣选门徒、在他们的背弃、在他秘密的复活以及在其他事情之中的那种伟大,我们就会看出他是那样地伟大。”这种伟大是精神的伟大,在此,如果说一切伟大事物的光辉显赫,对于从事精神探讨的人来说,都是毫无光彩可言的。
    帕斯卡尔说:“精神的人的伟大是国王、富人、官僚以及一切肉体方面的伟大人物所看不见的。”
    “智慧的伟大———它若不来自上主,便会是虚无———是肉欲的人和精神的人所看不见的。这里是三种品类不同的秩序。”
    “伟大的天才们有他们的领域、他们的显赫、他们的伟大、他们的胜利、他们的光辉,而绝不需要与他们毫无关系的任何肉体上的伟大。他们不是用眼睛而是要用精神才能被人看到的,这就够了。”
    “圣者们也有他们的领域、他们的显赫、他们的胜利、他们的辉煌,而绝不需要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的任何肉体上的或精神上的伟大,因为这些对他们既无所增加,也无所减少。”  
    “他们是要从上主与天使而不是从肉体或好奇的精神才能被人看到的;上主对他们就够了。”

 

本文标题:伟大的心灵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