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闻过则喜


2008-09-25 09:47:08 作者:马达钦 来源:信德报(总第350期)

编者按
    现在,社会大力宣传和提倡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很多成语故事,源自历史典故,极富深义,尤其用福音的精神来解读,更有意思。今连载几篇,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闻过则喜”这个成语说的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高兴。表明一个人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善意批评。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孟子说:“子路(孔子的学生),别人把他的缺点错误告诉他,他就很高兴。禹的时代,禹听到别人对他说有益的话,就会给对方拜谢。舜的时代,更是伟大,舜善于和他人沟通,为了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他总是非常愉快地学习和吸取别人的优长,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从前他自己在耕田、制陶、打渔的时候,都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学习他人长处,共同发展。大舜在一个地方住上一年,便能聚集一大群人共同居住;住上两年,那地方就成了村庄;住上三年,那地方就成了城镇了(《史记·五帝本纪》)。舜从平民百姓一直到做了帝王,没有一种优点不是从别人身上学习来的。从别人身上学习长处,来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做有益的事了。所以,君子的成就没有什么比与人为善更大的了。
    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需要我们有谦逊的心态,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听得进逆耳忠言,已是不凡;如果能“闻过则喜”,那就更加显得品德修养高尚了。
    圣经上记载,耶稣时代,犹太人中的法利塞人、经师,因为太过于注重律法而变得待人冷漠无情,忘记了爱德精神才是天主诫命的总纲,所以曾遭到主耶稣激烈的指责:“祸哉,你们经师和法利塞人假善人!因为你们给人封闭了天国,你们不进去,也不让愿意进去的人进去……”(玛23:13-36)但是,当时的经师和法利塞人,他们似乎并没有“闻过则喜”,悔悟改正,相反文过饰非,非但不改,还仇恨耶稣。主耶稣的善意规劝,对于他们终是“良药苦口难下咽、忠言逆耳不愿听”了。这是“闻过则喜”的反面例子,令我们扪心反省。

 

本文标题:闻过则喜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