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特里萨修女生于马其顿一个富裕的家庭。12岁时萌生了做修女的愿望,18岁远赴印度受训成为修女,27岁发终身誓愿并升任女修道院院长。
)劳耀拉大学、印第安那州(圣十字会)圣母大学等高等学府;同时参观了一些修会团体(遣使会、耶稣会、仁爱会)和慈善服务机构,如医院、老人院、学校,到为贫困者和无家可归者免费提供餐饮的机构实习服务,深入美国家庭和华人家庭做客
家庭虽然贫穷,但接待我们总是大方热情。当时政策刚刚开放,尚未公开,学习几十天就突然换一个地方,多次打游击,秘密行动,他勇敢地走在小小羊群的前面,不断地鼓励我们说:走耶稣的道路不能怕吃苦,要随时作见证。
一、蒙主恩召留学深造1987年,韩博出生于山西太原市一热心教友家庭,他有一个弟弟。父母事主虔诚,慷慨大方。
3.夫妇有别:丈夫和妻子要有分工,各负其职,又要情投意合,共建美满家庭(今天,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周围的情况,便可得知离婚散伙,逐年增长,分道扬镳,遗弃子女,无不令人心痛和遗憾!)
这是该部为陪伴信众善度禧年的系列工具之一,有多种语言,并分为本堂区团体、家庭、青年、隐修院、要理讲授、退省等部分,参见iubilaeum2025.va/it/notizie/notizie-da-vatican-news
(P.F.,11)2005年,《天主教理教》已经有五十多种语文的译本,成为主教们教导公教教义,及编撰当地教理书的可靠依据。
晚年袁引修女和朱兆娟修女(朱兆娟修女的资料参见海门教区网站及香港《公教报》)三、拯望会简史拯望会(原名拯亡会SocietyofHelpersoftheHolySouls,简称SocietyofHelpers
接下来的10年,我们内部出现纷争不和,分“地上地下”,争论谁是“三至”的,谁是“三自”的,谁是罗马公教,谁是官办教会,哪个神父的弥撒有效,哪个神父的弥撒无效,等等。
但这里却是一块福地,很多的浪子在这里重新回到了父家,很多丢失信仰的人重新点燃了信仰的热情,很多濒临破裂的家庭破镜重圆,很多的福传精兵从这里踏上了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