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罗马的学者普林尼(23-79)给当时迫害基督徒的罗马皇帝图雷真(52?-117)的信中述说,那时基督徒在小亚细亚俾斯尼亚(Bithynia)建立教会时这些人在一起集会、唱诗。(连载三)
明天启五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于西安崇仁寺,消息广传,中外震惊,遂引起世界各国名流、学者、教士的兴趣和关注,视如至宝,以亲目睹为快,前来观光的有南怀仁、汤若望、方德望、鲁德昭等人。
介绍一下它的简史:庇护十一世教宗与未来的庇护十二世,两者身后是科学家古列尔莫·马可尼拉特朗条约签订后不久,庇护十一世教宗便委托古列尔莫·马可尼在新成立的梵蒂冈城国领土内建造一座广播电台,并敦请数学与物理学者
教友分布在社会各种环境中,有传教的好条件,且教友中有许多是老师、学者,他们文化高、学位高、人品好。所以,对于教友们,神职人员应重视、引导他们,加强他们的传教意识,在福传工作中发挥光与盐的作用。
据圣经学者的统计,“平安”这个词在福音中曾出现百余次之多。当年他派遣72门徒,两个两个地外出传教,曾叮嘱他们:“不管进入哪一家,先说:愿你们平安。”
景教在中国的命运与佛教不同:佛教在唐武宗灭绝一切外来宗教后还能再度崛起,甚至成为社会主导力量,逼得当时儒家学者不得不吸收一些佛教学理精蕴,才得重振儒学颓风;可是景教却一蹶不振,以致逐渐消灭。
此外,正如一位学者说的,伊斯兰教徒的处境非常困苦,因此非常容易燃起怒火。问:伊斯兰世界有些成员认为教宗本笃十六世将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要的基督信徒与伊斯兰教徒间的对话中断了,您认为这样的说法对吗?
新近注册了信德文化学会,目的就是回应中国社会和教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填补内地教会在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尝试从教会和社会两个层面研究基督信仰及其思想文化,推动中国教会、神学和礼仪的本地化进程,同时也为教内外学者朋友提供一个相互探讨
山西部分教内外的民乐专家、学者、不同教区的神长分享发表了相关民乐主题的文章。
但是,梵二大公会议50年后,开始有礼仪学者发出疑问,礼仪单一化是否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