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祢是救赎苦难的至善者,我的心不知祢的美善,简直不配为心!耶稣祢是慈祥悲悯的极仁爱者,我麻木到不知感祢恩惠,简直不配为人!
给予饥饿的人食粮,给赤裸者衣服,照顾患病者,扶助贫困者,拯救被遗弃者,帮助失业者,使临终的人平安死去,尤其是对穷苦的人,用双手接纳他们,用心胸拥抱他们,使他们有尊严地在天主的爱中死去。
落魄者的自尊最脆弱也最容易被摧毁,尊重是仁者的至善。尊重,不仅仅给落魄者带来生活下去的勇气,还给成功者带来执着追求下去的信心。尊重,让落魄者和成功者都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并以此去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顺境。
《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董仲舒在天人感应的意义上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但在待人接物时却盛气凌人,常常忽略最基本最简单的文明礼貌;有人在建堂筹款中出手阔绰成千上万,但平日却很少进堂祈祷参与弥撒……如此偏颇失误,是每个人都会犯的毛病,切愿有志修德渴望成全者,
在这位牧羊者眷顾下的羊群——献县西坦区的教友们,他们个个质朴敦厚,热心虔诚。
所有存活于人世间的芸芸众生,无一不是处于爱与被爱之中,父母因爱生子女,子女因爱敬双亲,其中的牺牲付出也是因着真爱纯爱而化辛苦为欣乐,化劳累为快慰,甘心情愿为被爱者承担额外的义不容辞的繁琐沉重责任,并且常会达致无微不至的细腻周到程度
第二天的活动以认清自己开始,分享夫妇给大家发了个性评估表格,来测试自己是助人者、组织者、思考者还是催化者,大家以喜欢自己什么或不喜欢自己什么来自我反省。
“事”者,各种压力,烦恼、忧虑、悔恨。“闲看秋水”就是冷眼看待世界上的风云幻变,以及家庭里外的是是非非。“静听天和”就是悉心聆听天上的启示和良知的呼唤,来丰富自己的灵性生活。
西彼廉是一位主教致命者,他亲自领受了默示录所描述的情况,再次找到了实现这一切的一条惊人的道路:“几时我们颂念‘救我们于凶恶’时,就再没有留给我们什么所要祈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