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爱
2014-01-23 14:22:46 作者:佚名 来源:《信德报》2014年1月2日,1期(总第565期)
“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至成伤。”
这是印度德肋撒姆姆说的一句话。每读到这句话我都特别有感触。这句话是一个充满极大的爱之人才能说出的灵修感悟。这句话诠释了我们信仰生活的核心,我们灵性生命成长的关键,我们的生命就是“必须不停地去爱”,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当我们爱到深处的时候,我们会时时刻刻谨守自己,谨慎行事,唯恐在任何点滴小事上伤害主耶稣的圣心。当我们爱到极致的时候,我们会诚切而恒久地祈祷,为能与主耶稣时刻保持亲密的联系。当我们爱到成伤的时候,我们会完完全全地舍弃自我,摈弃己见,而全心全意地关心他人、博爱众人。
德肋撒姆姆用她的一生,见证、诠释、传递了基督的爱。她关心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无论贫富贵贱。给予饥饿的人食粮,给赤裸者衣服,照顾患病者,扶助贫困者,拯救被遗弃者,帮助失业者,使临终的人平安死去,尤其是对穷苦的人,用双手接纳他们,用心胸拥抱他们,使他们有尊严地在天主的爱中死去。这些就是德肋撒姆姆用大半生的时光奋力做的。她把穷人当作是“受难基督”的化身,“倾尽所能让他们过上有爱、有尊严的生活。”
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让他们含着微笑离开这个世界。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地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亲切地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
她不给自己留一点积蓄,也从不使用任何奢侈品,就连教宗赠送给她的林肯牌高级轿车,她也通过义卖将所得款项用于修建一所麻风病医院。在领取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她把奖金全部捐献了出去,为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办事。
对于心灵正在趋于麻木和冷漠的我们来说,重要的不仅是阅读与背诵她的这些文字,而是身体力行地去寻找德肋撒姆姆与我们生命的内在联系,并谦卑而诚实地从头开始学习如何去爱别人——世界上没有不值得我们爱的人。
或许我们不可能像德肋撒姆姆那样,建立那么多救济所,服务那么多穷苦的人,因为这其中必有天主的奇妙安排与指引。但是她给予别人真诚的平等的博爱,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与学习。
我们常常讲“爱”。可是,爱最需要的是实践,没有实践的爱是空谈、是虚妄。倘若能带着一颗博爱而真诚的心去待人处事,人生也会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感动。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日本一家事务所想购买一块地皮,但被地皮的主人——一位性格倔强的孀居老太太一口拒绝。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老太太恰好经过这家事务所的门前,她想顺便劝总经理“死了这条心”。她推开门,发现里面收拾得十分整齐干净。她觉得自己穿着脏木屐走进去很不合适,正犹豫不决时,一位年轻的姑娘笑容满面地迎上来。姑娘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拖鞋给老太太穿,然后像亲孙女一样搀扶着老太太慢慢上楼。穿着带有姑娘体温的拖鞋,老太太在瞬间改变了坚决不卖地皮的初衷。
姑娘并不认识老太太,而且她一眼就看出老太太既不是来洽谈业务的客户,更不是来视察的政府大员。给予每一位来访者体贴和关怀,也许仅仅是职业的需要,但我宁愿相信她是出于善待任何一个人的爱心。
爱心与权威无关,权威高高在上,而爱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爱心付出时是一种平等的态度和行为;爱心也与怜悯无关,怜悯到底带着一点俯视的意味,而爱心来自十二分的真诚,没有丝毫虚伪和做作。爱心,有时真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爱是生活的色彩板,没有爱的生活是单调无味的。爱是生活的调味剂,没有爱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爱是生活的保鲜剂,没有爱的生活是将会变质,甚而坏掉。没有爱的我们,就是生活的行尸走肉,工作的机器,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只有爱,会让我们人生充满喜乐与热情,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有了爱,人生才有价值,才有真意。有了爱,我们才不会在磨难困苦面前悲哀绝望,才不会在考验挑战面前软弱退缩。因为在各种境遇中,我们都相信天主爱的旨意存在其中。所以,不会害怕,不会失落,只会相信,只会顺从。
这是印度德肋撒姆姆说的一句话。每读到这句话我都特别有感触。这句话是一个充满极大的爱之人才能说出的灵修感悟。这句话诠释了我们信仰生活的核心,我们灵性生命成长的关键,我们的生命就是“必须不停地去爱”,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当我们爱到深处的时候,我们会时时刻刻谨守自己,谨慎行事,唯恐在任何点滴小事上伤害主耶稣的圣心。当我们爱到极致的时候,我们会诚切而恒久地祈祷,为能与主耶稣时刻保持亲密的联系。当我们爱到成伤的时候,我们会完完全全地舍弃自我,摈弃己见,而全心全意地关心他人、博爱众人。
德肋撒姆姆用她的一生,见证、诠释、传递了基督的爱。她关心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无论贫富贵贱。给予饥饿的人食粮,给赤裸者衣服,照顾患病者,扶助贫困者,拯救被遗弃者,帮助失业者,使临终的人平安死去,尤其是对穷苦的人,用双手接纳他们,用心胸拥抱他们,使他们有尊严地在天主的爱中死去。这些就是德肋撒姆姆用大半生的时光奋力做的。她把穷人当作是“受难基督”的化身,“倾尽所能让他们过上有爱、有尊严的生活。”
在街头,这个瘦小的修女亲手握住快要死的穷人的手,给他们临终前最后一丝温暖,让他们含着微笑离开这个世界。在医院,这个受着病痛折磨的修女亲吻艾滋病患者的脸庞,为他们筹集医疗资金。她给柬埔寨内战中被炸掉双腿的难民送去轮椅,也送去生活的希望。她细心地从难民溃烂的伤口中捡出蛆虫,亲切地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
她不给自己留一点积蓄,也从不使用任何奢侈品,就连教宗赠送给她的林肯牌高级轿车,她也通过义卖将所得款项用于修建一所麻风病医院。在领取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她把奖金全部捐献了出去,为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办事。
对于心灵正在趋于麻木和冷漠的我们来说,重要的不仅是阅读与背诵她的这些文字,而是身体力行地去寻找德肋撒姆姆与我们生命的内在联系,并谦卑而诚实地从头开始学习如何去爱别人——世界上没有不值得我们爱的人。
或许我们不可能像德肋撒姆姆那样,建立那么多救济所,服务那么多穷苦的人,因为这其中必有天主的奇妙安排与指引。但是她给予别人真诚的平等的博爱,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与学习。
我们常常讲“爱”。可是,爱最需要的是实践,没有实践的爱是空谈、是虚妄。倘若能带着一颗博爱而真诚的心去待人处事,人生也会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感动。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日本一家事务所想购买一块地皮,但被地皮的主人——一位性格倔强的孀居老太太一口拒绝。一个天寒地冻的下午,老太太恰好经过这家事务所的门前,她想顺便劝总经理“死了这条心”。她推开门,发现里面收拾得十分整齐干净。她觉得自己穿着脏木屐走进去很不合适,正犹豫不决时,一位年轻的姑娘笑容满面地迎上来。姑娘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拖鞋给老太太穿,然后像亲孙女一样搀扶着老太太慢慢上楼。穿着带有姑娘体温的拖鞋,老太太在瞬间改变了坚决不卖地皮的初衷。
姑娘并不认识老太太,而且她一眼就看出老太太既不是来洽谈业务的客户,更不是来视察的政府大员。给予每一位来访者体贴和关怀,也许仅仅是职业的需要,但我宁愿相信她是出于善待任何一个人的爱心。
爱心与权威无关,权威高高在上,而爱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爱心付出时是一种平等的态度和行为;爱心也与怜悯无关,怜悯到底带着一点俯视的意味,而爱心来自十二分的真诚,没有丝毫虚伪和做作。爱心,有时真的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爱是生活的色彩板,没有爱的生活是单调无味的。爱是生活的调味剂,没有爱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爱是生活的保鲜剂,没有爱的生活是将会变质,甚而坏掉。没有爱的我们,就是生活的行尸走肉,工作的机器,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只有爱,会让我们人生充满喜乐与热情,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有了爱,人生才有价值,才有真意。有了爱,我们才不会在磨难困苦面前悲哀绝望,才不会在考验挑战面前软弱退缩。因为在各种境遇中,我们都相信天主爱的旨意存在其中。所以,不会害怕,不会失落,只会相信,只会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