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宠修士说:“没有灵性的基础,缺少生活的实质,又不明白礼仪的真正意义,对圣神的工作也一无所知,那么参与礼仪只能成为外在的形式,谈不上内心的真诚,得不到实效是理所当然的。
四、形式由机械转向鲜活我们的教会是一个生机勃勃蓬勃的教会,但一些堂区把鲜活多样的礼仪搞得僵死,使得整个堂区死气沉沉,缺乏活力。
圣周是教会礼仪年度的巅峰,是基督信仰的核心部分。在弥撒讲道中,教宗强调基督信仰不是道德主义,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奉献赠与。
我记得一个把菲律宾的礼仪圣歌翻译成中文的很有趣的项目,我们计划把翻译好的歌本在中国发行。吴彰义神父和当时的施培德修士及我要做这项工作,我们觉得很兴奋,但找不到资金。
除了她们的名字和礼仪时间以外,一种内在的联系把三位德肋撒紧紧连在一起。好像是同一根脐带似的把她们连结到同一水泉———耶稣基督身上。让她们同领同一水泉的水!把她们连到同一泉水的这同一根脐带是什么呢?
还记得有一次,儿子发病,从二楼跌下,头部着地,口喷鲜血,血溅满地,哭红双眼,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回忆起那些年的艰难生活,陈润华不禁泪流满面。
常年的劳累使利玛窦神父积劳成疾,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5月11日,57岁的利玛窦神父病逝于北京,明朝皇帝同意了耶稣会士的请求,赐利玛窦神父安葬于北京西郊二里沟的“滕公栅栏”。
妈妈研究不了教会理论,她对礼仪、行为这些外在的表现特别上心,领圣灰回来,她会贴着我额头,把圣灰与我“分享”;久旱时候,她会把枯圣枝拿到院里烧了,再念求雨经;有个头疼脑热的,她就划个十字、喝口圣水;她的信仰
智6:12-17;得前4:13-18;玛25:1-13在教会礼仪年最后的时期,也预示着我们每个人和整个世界等待主耶稣再来的背景下,我们从三个方面默观今天的福音和读经,(1)明智地等待,(2)生命的加油者
随后我们在新年当天参与了弥撒,我们都惊讶于弥撒礼仪的庄严肃穆,圣乐的美妙动人,内心极受安慰。内异症是个很矛盾的疾病,它会导致女人难以怀孕,而且容易复发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