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前辈 | Remembering my Predecessor
2012-11-26 15:10:10 作者:陈孟利神父(Ari Dy, SJ)/文 戎利纳修女/译 | By Ari Dy, SJ, Translated by Sr. Lina Rong 来源:信德网
苏乐康神父为一切人成为一切,但我要特别纪念他做我中华使徒工作导师的一些事情。当我1985年小学毕业的时候,他结束了光启学校校长的职务。他邀请了辛海梅枢机在我们的毕业典礼上讲话。很多年后,我才慢慢了解他和辛枢机是多么亲密的朋友——他怎样带着辛枢机开始访问中国教会的地标之旅,这些又怎样引发了一系列的帮助中国教会的项目。
我加入耶稣会的时候,苏神父是耶稣会亚太区省会长们的主席,同时他也负责中国办公室。当时,我尚未晋铎,在耶稣会传媒中心服务。苏神父的办公室在三楼,我在他下面的二楼。有苏神父在身边令人很快乐,但更大的祝福是和他探讨菲律宾的中华使徒和传教工作,我在这一工作上的兴趣都是通过我和苏神父的联络培养起来了的。
我记得一个把菲律宾的礼仪圣歌翻译成中文的很有趣的项目,我们计划把翻译好的歌本在中国发行。吴彰义神父和当时的施培德修士及我要做这项工作,我们觉得很兴奋,但找不到资金。当彰义上楼请苏神父帮忙的时候,我们的项目资金就有了着落。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确定苏神父是真相信这个项目呢,还是很高兴看到他光启学校毕业的男孩子们愿意为中国教会做点什么;无论怎样,他为这个项目确定了一笔基金,使这个项目能成为事实。那两本中文圣歌集还在菲律宾的中华天主教团体中使用,也真的在中国发行。
苏神父从来没有要我们偿还他给我们的种子资金,这笔资金为快速启动一些和中国相关的项目变得非常有用,如我的第一本书,《编织一个梦想》,和影片《合掌祈祷》 ,两个都是关于怎样把天主教信仰和中国文化合一。
我在2000年到2004年读神学期间,苏神父曾让我在菲律宾全国华侨使徒牧灵委员会上发言。我分享了在本地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把礼仪方案在不同环境中进行了尝试,并协助菲华侨团体负责人进行会议反省。
苏神父住在雅典耀大学的耶稣会会院中,为他的时代,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推动者。每次我们一起去开会或参加集会时,他都是开车到我居住的轼耀拉会院来接,让我倍感当不起。我们每次都很早到。有一次,我们两个最早到, 坐在那里等着其他人来。我随便说了句“我们总是在等人。”在那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时刻,苏神父回应说,“噢,我这一辈子都是在等人。”
苏神父总是在推动事情的进展。2004年晋铎后,我要搬到雅典耀大学的耶稣会会院居住,而苏神父要搬回光启学校,正好是同一天。他要我帮他处理掉跟他多年的旅行箱。他平静地说自己老了,再也不会去世界各地出差开会了要回到光启学校继续他中国办公室工作。他安排我接替他多年来兼职的菲律宾全国华侨使徒牧灵委员会的秘书,协助该委员会主任Ted Buhain主教工作。
我们继续花时间讨论中国项目。为庆祝光启学校成立50周年金庆,我协助并陪伴他去圣方济各沙勿略去世的上川岛和徐光启的诞生地上海以及一些耶稣会教堂的朝圣之旅。最后一次的旅行,他只用了一个很小的旅行箱。
过去几年里,苏神父竭尽全力为马尼拉东部圣胡安区的绿山光启学校及光启内湖分校的贫困学生筹集奖学金。苏神父的心脏越来越弱了,但他渴望见到光启内湖分校六月的开幕,那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我之后几次见他都是在医院里。吴神父和我在他清醒时为他祈祷过一次。我在离开马尼拉回英国读书那天看望了他,他正在睡觉,我就悄悄地为他做了祈祷。
苏神父从来都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他也从来都不让人注意自己。在为其庆祝80岁生日的典礼上,我们为苏神父颁发了终生成就奖。他的稍微让步合作让我们惊喜不已,因为在为自己方面他从来都会谢绝!他的注目点永远都是使命,从来都不是他自己。
最近在英国的衬衫和海报上,常会看到一些要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并要之共存的字句,显示出英国人这方面的倾向。我很容易想象去世后的苏神父会告诉我们:“保持镇静,继续前进,”这个想法让我很有安慰。
我们会的,苏神父!对您,我们要说:愿天使合唱团来迎接您,愿他们领您进入天国,愿您找到永恒的生命,愿上主以他的慈悲拥抱您!
(作者为耶稣会菲律宾省中华使徒工作的负责人。目前在英国亚非学院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