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出,圣若瑟·瓦斯是所有基督徒的榜样,在今天,所有基督徒都蒙召在多元宗教的背景下,本着尊重别人、持之以恒和谦逊的态度提供福音的救赎真理。
所有人,教宗、枢机、主教、司铎、男女会士和平信徒,都蒙召为世界主教会议祈祷。它需要的是祈祷,而非闲话!我们也要为那些对祈祷感到遥远或生疏的人祈祷。为家庭世界主教会议祈祷,对所有人都有益处。
我们估且这个死者已经接受了耶稣的福音,成了个热心的基督徒,蒙耶稣的救恩,获得了常生。那么他的死给我们的悲哀,还仅仅是暂时的、无足轻重的。
我因一场大病而蒙召,近七年来,第一次到这么远的乡下,相比城市的诸多病态,这儿真是另一番景象。渔民教友领我们到达江边,上了他们的机动船(渔民基本上都是以船代步),穿上救生衣,起航。
虽生命有许多坎坷,但天主的爱抚平了他的痛,教友的热烈掌声更是他最大的鼓励;天母堂徐姊妹一家4人将一起领洗;大坪林圣三堂殷巧云姐妹也得着特恩,先生和女儿一同听道理、准备领洗;每人的生命故事或有不同,但都同蒙天主召唤
只要真悔,无不蒙赦矣。由此可知,他对教理和圣事非常熟悉,他知道一个人于临终之际,在没有神父施行傅油圣事的情况下,只要发上等真切的痛悔也可以获得罪赦。
在病危之际,徐光启不顾自己的身体,依然为汤若望、罗雅各等参与修历的传教士请功,并做出一些具体安排,推荐同为天主教徒的李天经管理历局,均蒙谕允。可见,徐光启心系教会,虽在临终之际,心中牵挂的还是教会。
在成长中备受艰辛,孤苦伶仃,但蒙众位恩人相助,先入耶稣会,后留学国外,又经受27年管制。他爱修士就如自己的孩子,总会尽力增加修士们的零花钱,找机会跟修士们聊天,消除修士们的孤独感和顾虑。
1932年她随意大利修女到蚌埠,1933年前往意大利修会学习,三年后加入乌苏拉会并发圣愿,取名玛利亚·若望·玛达肋纳,在意大利期间,曾蒙教宗比约十一世两度接见。
他可以赖上主获胜,今天你也一样,仰望他,呼求他,依赖他,赞美他,歌颂他,你必获得新力量,必蒙他祝福! 现在,让我们一起祈祷说:上主,我们的好天主,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次参加高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