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次弥撒中同修女们分享过:我来之前,也很担心被传染,但是因你们的不怕,我也来了,也做了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仍然无法像达弥盎神父那样,因感染麻风病而高兴,我不觉得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逢年过节尤其是过中国节日就请他们一起聚餐,复活节、圣诞节邀请他们参加教会活动。
信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把对现世的追求引向对永生的盼望(当然还有一个层面是把对永生的盼望落实到现世过有爱的生活),这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生死事大,面对亲人死亡这桩大事的时候,我们是通过扩大规模、增加环节等可见的物质的方式来把它办成一件大事呢
直到1965年,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向那些在战争中帮助过犹太人的国际义士颁发奖章,伊蕾娜的名字才开始浮出水面。1983年,人们还以她的名字在以色列种了一棵纪念树。不过总体来说,世人仍然对伊蕾娜知之甚少。
梁志忠退休前的信仰是一个空壳,教会的一切为他来说是陌生的,他说:“从年轻时一直到我62岁退休,极少想起过天主,信仰早扔在了世俗的背后,扔在了欲望的背后,扔在了工作的背后,生活中找不到信仰的痕迹,只是知道自己曾经领过洗
按:澳门回归前夕,1999年3月笔者曾经专门到澳门采访过林家骏主教,并通过本报向内地广大读者朋友介绍了迎接回归中的澳门教区(详见1999年5月1日“信德”)。
堂区地处农牧区,正是农闲时节,为过隆重的圣诞节,提前一个月便开始了准备工作,神长教友们采用了便于农民接受的、热闹的、民俗的庆祝方式庆祝圣诞,无论从教堂内外的装饰上还是晚会节目的宣传安排上,处处体现乡土化
前几年曾经举办过同样特殊的一场,俄罗斯红军合唱团(RussianRedArmy)为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表演。
唐寅刚说神师慢走,就醒了过来了。第二天夜晚,唐寅早早睡下,果然神师按约又入梦境,这次谈论之间,内容更广泛,层次更深入,论理更精确。
主耶稣在世时,也“复活”过一些人,如会堂长雅依洛的女儿(路8:40-56)、纳因城寡妇的儿子(路7:11-17),以及拉匝禄(若11:17-44)等,在旧约中厄里亚先知复活过一位寡妇的儿子(列上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