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自带生活费修道、50万公里牧灵路,一位神父的真实生活


2025-01-20 09:05:18 作者:微末、明艳 来源:信德网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走上圣召之路的神父也有一千个理由。” 近日,与山东菏泽教区的纪德付神父谈到了圣召及神父的生活和工作,深深为其质朴的信念和热忱的服务所感动,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纪德付神父与教友们

一、圣召是宝贵的恩宠

1988年的春天,似乎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母亲焦道芝在四奶奶纪王氏的热心介绍下,接触到了天主教会,经历了各种试炼,焦道芝带着丈夫纪修乾和子女纪德仲、纪德进、纪德付、纪德平,一同走进了教会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母亲的转变,令其子女也十分热心。尤其是老三纪德付,在王殿铎主教的言传身教下,一颗圣召的种子在其内心开始慢慢萌芽。1994年的一天,王主教慈祥地看着纪德付,提出了让他修道的建议。母亲焦道芝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应允下来,她怀着对天主的无限信任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毫不犹豫地把纪德付送到了主教的住处。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在不经意间给人设置一些小小的障碍。由于修院还未开始招生,纪德付不得不暂时先与主教一起生活。在这段等待的日子里,他虔诚祈祷,积极参与堂口活动,在祭台前辅祭,细心地照顾主教的生活起居,同时努力学习教会的知识。在教会这个大家庭里,他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评价。

本来满心期待地想到修院学习,可修院却迟迟不招生,无奈之下只能先在主教身边做一些为主教洗脚、铺床等生活琐事。哥哥妹妹也时常担心,万一修道不成,岂不是耽误了成家立业的最佳时机。“说实话,那段时间我心里确实有些思想波动”,纪德付神父回忆起那段时光,眼中透露出一丝感慨。

纪德付深知,父母都是朴实无华的人,他们对于信仰的理解简单而纯粹,从未想过因此能在物质上获得什么好处,只是怀着一颗单纯的 “信” 心,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而儿子要去修道,他们也毫无保留地支持和奉献。就是在父母最纯朴最原始的信念影响下,纪德付走上了圣召之路。

纪神父与父母

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无论是教会还是主教,生活都十分清贫。纪德付有时甚至需要自己从家里带生活费,每次三十元、五十元,不够了再回家去拿。然而,父母对此从未有过丝毫的怨言,他们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为儿子保驾护航。在父母的默默支持和鼓励下,纪德付终于在1997年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他顺利地进入了山东省天主教圣神修院。

在修院的七年多时光里,纪德付如一块海绵,尽情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不断地修炼和成长。2005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修院毕业,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华丽蜕变。同年12月8日,在济宁市河晏门天主教堂,纪德付晋升为执事,那神圣的仪式,庄严的氛围,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使命。2007年4月20日,在济南胡庄天主教堂,纪德付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刻——晋铎,那天,他心中充满了感恩和喜悦。

纪德付神父感慨地说:“很多人都认为,我们为修道舍弃了父母、离开了家、放弃了美好前程,但回顾我的整个生活,我觉得修道不是舍弃,而是天主赐予的恩宠。”

二、信赖与爱之路

在教会服务的漫长岁月里,纪德付神父始终秉持着通过工作展现天主之爱的理念,这份执着深深扎根于他少时的珍贵记忆。

那是一段充满期待与不安的旅程。为赶瞻礼,纪德付跟着母亲和十几位教友,挤上公交车,从宁静的小乡村驶向菏泽市道碑东街60号天主堂。对于从未涉足大城市教堂的他而言,心中满是疑惑:在那陌生而宏大的地方,他们这些来自偏远乡村的人,会不会被忽视?又能否融入其中?

一路上,兴奋与忐忑交织在心头。然而,当他们踏入教堂的那一刻,所有的担忧瞬间消散。神父温暖的笑容、众教友热情的接待,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个人心间。在教堂里,纪德付看到来自菏泽教区十个县的教友们齐聚一堂,大家虽来自不同地方,却亲如一家人。彼此间那呵护的问候、真挚的互祝平安,让幸福的氛围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

“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教会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教会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这个理念,从此贯穿了我的整个铎职生涯。”纪神父回忆起那段经历,眼中满是温情。

与教友一起包饺子

纪德付神父不仅将这份感悟铭记于心,更是付诸实际行动。在堂区,他积极鼓励教友们勤奋工作。在他看来,努力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收入的提升,更能保障教友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以喜乐、自由且慷慨的姿态,为教会建设贡献力量。

“我倡导教友们努力工作,发家致富,但同时也着重强调自愿奉献的重要性,绝不能给教友增添负担。”纪神父语重心长地说,“当然,这也促使我时刻保持警醒,确保教会财产使用透明。心里必须有本清晰的账,教友们若想知晓他们的献仪去向,我要随时都能给出准确答案。唯有如此,才能赢得教友的信任,让教会管理步入良性循环。”

在日常牧灵过程中,纪神父还时常提醒教友们信德的重要。2017年,巨野县核桃园镇核桃园村教堂计划建造一座圣母山。经过多地考察,终于确定了令人满意的方案。然而,当神父满怀激情地准备开工时,教友们却心生疑虑。“神父,建这么漂亮的一座圣母山,得花多少钱啊?咱们根本承担不起,上哪儿去找这么多资金?”

面对教友们的担忧,纪神父坚定地回应:“不要为钱发愁,只要我们做的是天主喜悦之事,相信在其佑助下,必定能够成功。”事实正如纪神父所言,在建设过程中,一切超乎想象地顺利。教友们纷纷响应,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每当资金即将耗尽之际,总会有人慷慨奉献。不久之后,一座宏伟漂亮的圣母山建成了,成为当地教会一道靓丽的风景。

纪神父与教友在漂亮的圣母山前

除了坚定教友的信德,纪神父深知榜样的力量无穷无尽。他强调,教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肩负着与时俱进、爱国爱教的重大责任。在日常生活里,他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积极与各界人士携手,投身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事业。他的行动,不仅展现了天主教会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更带动了当地教友从自身家庭做起,传承良好家风,踊跃参与社会服务,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好公民。

带领教友开展慰问

三、累并爱着

在牧灵工作的道路上,纪德付神父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友众多,而神父短缺,他一人肩负着单县、成武、巨野三个堂口的管理重任。每个主日,他都开启漫长的奔波之旅。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天空,他便早早起床,静心祈祷,精心准备讲道内容。8点半,准时在第一个堂口举行弥撒。随后,他匆匆驾车赶赴第二个堂口,继续举行弥撒。直到下午,在最后一个堂口结束弥撒时,他已在百余公里的路途上奔波了整整一天。

最早纪神父是骑着摩托车下会,后来为方便带着修女、教友一起服务、出行买了第一辆车,而这辆车在达到28万公里的时候换成了现在的车辆,如今这第二辆车也已行驶了21万公里。纪神父就是这样一位一直为主的事业奔波的人,而且会一直奔波下去。

日常生活一角

一天结束时,纪神父也会感到身心俱疲,但他会想想自己的榜样福若瑟神父。福若瑟神父当初来到鲁南地区,四处辗转,不辞辛劳地找寻教友,开教劝人,发展教务,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日记和资料。“福若瑟神父付出了比我们更多的艰辛。每当想到这些,我便充满力量,继续投入到服务和工作中。”纪神父感慨地说。

直到2024年5月,纪神父的身体亮起了红灯,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躺在病床上的他,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时间的珍贵。“我时常思考,生命如此短暂,尽管我一直在全力以赴,但却不知道自己还能为教会和教友服务多久。”住院期间,他倍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祈祷、念玫瑰经,只要稍有空闲,便沉浸在教会文献的学习中,思索着如何更好地引领教友过充实的信仰生活。

在巨野县教堂为老人们庆祝重阳节

纪神父始终主张 “以工作活出信仰”,他自己身体力行,也鼓励教友们如此践行。从最初独自操心三个堂口的大小事务,到如今教友们能够主动承担起各种服务工作,为他分担重任,这一转变见证了教友们的成长与进步。

出院后,纪神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教友灵性生命培育的重要性,不断为教友们寻找各种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信仰,使灵性生命得到滋养与成长。

司铎,作为神圣使命的担当者,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播撒着信仰的种子。当他们用微笑化解困难,用行动诠释教义时,信仰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转化为鲜活的力量。纪德付神父正是千千万万奋战在牧灵福传一线司铎的生动写照。我们满怀期待,每一位司铎都能在这尘世的旅程中,尽情释放信仰的光芒,以喜乐为画笔,书写出触动灵魂的篇章,引领众人一同走向充满爱与希望的道路。

本文标题:自带生活费修道、50万公里牧灵路,一位神父的真实生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