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缅怀中国教会的朋友林慈华神父(中)


2022-08-12 15:34:04 作者:叶声 来源:信德网

接(上)

三、留学生眼中的林慈华神父

林慈华神父细心照顾赴美求学的修士、修女和神父的生活,令大家非常感动。

苏州教区徐宏根主教对林慈华神父为中国天主教会的人才培育,为中美两国教会之间的友好交往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林慈华神父是一位热爱中国和中国天主教会的神父。他为中国天主教会的人才培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那些热爱中国和中国天主教会的友好人士树立了榜样,更是为了基督的福音传递奉献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我们必定会记住他所做的一切,中国天主教会感谢他的奉献,祈主赐予永恒的生命!”

内蒙古乌兰察布教区姚顺主教对林慈华神父的去世深切哀悼,他说:“我会为林神父献祭祈祷,愿天主赐予他天上永福;林神父曾为中国教会培育留学人员方面付出过很多心血,为中国教会和美国教会之间的友好交往做出过很大贡献,我对林神父的印象很深,感觉他很慈祥,做事非常认真细心,对我们都非常关心体贴,他也很爱中国和中国教会,我们都很怀念他。”

林慈华神父不但会帮助留学的神父、修女办理繁杂的出国手续,还非常有耐心,不愿落下任何一个修院一个教区后备人才的培育。

北京修院常务副院长师惠敏神父说,“作为第二批集体出发的20名留学生之一。当年我回内蒙老家办护照花了很长时间。令我感动的是,当时林神父告诉我,他和大家一直在北京等我。直到我拿到护照,他才带领我们20人一起去办签证,然后又一起出发。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不愿落下任何一个修院一个教区后备人才的培育。林神父不但是一位陪伴者,还是一位灵修路上的培育者及导师。他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甚至关心我们的仪表、衣着,要我们时刻有身份意识的认可及重视。”

而在每一位学子飞机落地时,林慈华神父也会神奇般出现在舷梯口亲自迎接,然后带他们办理入关手续,甚至还不顾路途遥远一路开车亲自将他们送去各自的大学报到。

上海教区佘山修院方补课神父称林慈华神父是其生命中的贵人和恩人。他回忆,“当年几乎所有的出国手续都是他帮我办的。在芝加哥落地时,他竟然神奇地出现在飞机的舷梯口接我们,带着我们办理了入关手续,然后又一起搭乘小飞机飞往Vermont的语言学校。后来,他不远千里一路开车送我们去天主教大学报到。他专程到陕西参加了我的晋铎典礼。我回国后的第二年,他来上海,听说我没去过北京,就特意带我去爬长城、游颐和园和故宫。开车师傅得知是这个老外带我游北京时,很是惊奇……”

林神父还关心每个学子的生活,带他们到购物中心买手套、外套、袜子等衣物及日常用品。吃饭时,教给大家如何使用刀叉和餐巾布。

在波士顿服务的申合修神父说,“凡认识林神父的人,都会感到他的细心,他对人的关爱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初到美国,是林神父亲自到机场迎接我们的到来。次日,他又带我们到购物中心买了好多衣物及日常用品。在吃饭时,他教给我们如何使用刀叉和餐巾布等。刚到美国,对一切都感到生疏,但有林神父如慈父般的呵护、陪伴、照顾,心很快也就平静了下来。你能很真实地体会到他的爱,因为他是用心在照顾你、帮助你。他对人的爱是真诚的,使我深深体验并领悟到“圣言降生成人、居住在我们中间”的意涵。林神父晋铎前曾是一位出众的外交官,晋铎后,他成为耶稣的“外交官”,以自己的言行努力来寻求人与天主的沟通,构建人与天主的关系。”

昔日申合修修士(左)与林慈华神父在厂洼

福州教区福清堂区林进德神父对林神父的帮助更是记忆犹新,“我于1993年11月办理出国留学接受神学培育,一路上能顺利进行,都有赖林神父默默的支持和帮助!记得1993年11月,刚到美国北部学习英语,气候开始变冷,神父亲自领我到大超市为我买手套、外套、袜子等过冬的衣物,亲自陪伴我们适应美国的生活,像父亲一样鼓励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当学成回国后,1999年,神父又亲自到福建宁德参加我的晋铎典礼,给我很大的动力!”

林神父同样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关怀留学的修女,上海教区光启社会服务中心潘秀芳修女说,“我们出国时,林神父从上海一路陪同我们到美国,我们都是没出过远门的年轻修士、修女,更不用说出国了,所以啥也不懂。林神父替我们办理所需手续。到了美国,在祈祷、生活、学习中继续陪同我们。记得刚到美国,他就陪着那些修士们去买睡衣睡裤,对于我们三位修女他不方便,就请了一位女士帮我们去添置。西餐不会吃,他也手把手地教……点点滴滴都非常的细心。”

林神父不但照顾在美留学的神父、修女的日常生活所需,也非常关心他们的灵性生活。

美中天主教友好协会理事、芝加哥中国城圣德兰华人堂区本堂李东平神父对林慈华神父的细心关怀至今记得,“林慈华神父不仅是一位有远见的领导人,更重要的他是一位热心的使徒。我记得当我们在佛蒙特州圣迈克尔学院学习英语时,林神父每天都为我们做弥撒。在感恩祭的信友祷词部分,他邀请我们每人用英语做有个人意向的信友祷词。临时用口语做祷词,对刚到美国留学的我们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他非常有耐心,也很执著,不断鼓励我们,因为他相信这不仅是我们在一起祈祷的方式,也是我们练习英语的大好机会。当时我们经常看到林神父跪在小圣堂或手拿玫瑰念珠在校园里漫步祈祷的身影。他的好表样已经说明了作为一个牧者意味着什么!”

裴军民主教与林慈华神父等

同样,辽宁教区裴军民主教称林慈华神父是一位好牧人,一位慈父和导师,“记得抵美一个多月,林慈华神父一直陪伴我们。把我们送到各自读书的学校后,他随即返回国内工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我们打电话,询问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叮嘱我们要努力学习、同教区保持联系。在我的眼中,林慈华神父是一位圣善的司铎、一位杰出的牧者,更是我的良师益友!他还常常提醒我们要热心敬礼圣母,时至今日,每当拿起玫瑰念珠,脑海中常会浮现出手持念珠默默祈祷的林神父的身影。今天,我们不仅痛失一位信德的长者,更失去了一位好牧人,一位慈父和导师。相信林神父一生所虔敬的圣母玛利亚必将接引他回归父家。愿主恩赐林慈华神父永远的安息!”

自左至右:王和平,宗学宁,林慈华、申合修,任占军(1993)

四、与中国的缘分

林慈华神父和中国的缘分始于与一个中国教会代表团的相遇。

1986年9月30日,中国天主教代表团一行十人应美国天主教大学协会的邀请访问美国19天,期间,代表团访问了玛利诺会总院。其时,正在玛利诺会修院学习并等待晋铎的林慈华修士与代表团碰了面,并得以与中国客人有了第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这次相遇的经验坚定了他日后为中国及中国教会服务的信心。

“访问玛利诺总院时,两位修士和一位年青修女分享了他们追随圣召的灵修历程,荡人心弦。”昔日的汤汉神父(今日香港教区荣休枢机主教)在其“中国天主教友好代表团访美”一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一幕。(参见《鼎》1986.12. 第36期。)当年来自香港圣神研究中心的汤汉神父、温顺天神父和比利时南怀仁文化协会的韩德力神父应邀赴美协助接待工作,轮流担任中英文译员。

“57岁的林慈华修士就是两位作圣召见证的修士之一。他高兴地向中国客人介绍了自己的海内外教书育人和外交工作经验及圣召历程…… 面对来自中国的神长教友,作为一位即将晋铎的玛利诺会士,他在座谈分享现场也诚挚地表达了希望日后为中国社会及教会服务的浓厚兴趣及梦想。”当年曾协助林慈华修士做中译的韩德力神父这样回忆这段美好的邂逅。

其实,为玛利诺会士来说,其团体与中国的缘分始于该会联合创办人华尔宾神父(James A. Walsh, M.M.) 和浦礼士神父(Thomas F. Price)。他们在团体成立之初曾希望服务中国…… 为一位即将晋铎的玛利诺会士来讲,不忘其会祖及团体服务中国的希望及梦想一点也不意外。

据韩德力神父介绍,“当时,这位年长修士的见证故事给访问团留下了深刻印象。访问团成员之一金鲁贤主教随即饶有兴趣地又问了几个问题,林修士愉快地作了回答。林修士因此有机会认识了代表团各位成员,并与金主教建立了联系。这可能就是为什么1987年晋铎后,林慈华神父优先选择到上海一带服务的原因之一。”

梦想为中国人民服务及这次相遇的经验为林慈华神父带来了动力,促使他先后服务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佘山修院和北京全国修院,并得以成功地通过上海教区和“一会一团”取得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并于1991、1993和1994年分别为当时的中国教会成批送出了数量最多的三批留学生。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缅怀中国教会的朋友林慈华神父(上)

本文标题:缅怀中国教会的朋友林慈华神父(中)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