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肋撒姆姆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需要一句安慰的话、需要一个鼓励和陪伴的人,比需要一块面包的人,多得多。当我们怀着赤子童心,分享出自己的“五饼二鱼”时,我们的家庭、团体和社会就会被爱所更新。
这里也先后更换过许多位本堂神父,每位本堂神父都在续建这个堂区的硬件工程,更重要的是把大堂盖在每位教友的心中,让他们的心中拥有一座天主的圣殿,事实上,这个工作,比外在的硬件更难,更重要。
主耶稣告诉门徒们天父比祂大,祂的生活就是承行天父的旨意。然而,祂也同样告诉门徒们,“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内,父在我内”(若14:9-11)。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范缜(约450—515),他认为神与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所以我们会无数次地不可遏制地焕发自己的激情,去写到脚下的土地,山川与河流,因为没有比它们和人的关系再能够形容和接近那种莫名的力量的关系了。
然而,如果相信天主所在的地方是诸天,一如在世界的最高处,那麽飞鸟必定比我们更有福气,因为它们比我们更接近天主。但是并没有写说:天主接近那些住在高原或住在高山上的人,而是写说:上主接近内心忏悔的人。
后来我们才了解到,麻风病人全部都住在山上的,能找到比这更好的地方真的不太容易,这里的条件可能是最好的了。建在麻风村以外的地方不可以吗?
在以下的圣经章节中,欧瑟亚先知给了我们一个很美的例子来表达天主的爱,先知将之比拟为父亲对孩子的爱:「当以色列尚在童年时,我就爱了他;从在埃及时,我就召叫他为我的儿子。
还有谁能比祂更“小”?然而这小小的种子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死了的祂复活了,并藉着原本胆小如鼠的门徒以简单的方式——宣讲祂的故事——开始,由于祂的力量,历经数世纪的发展,教会今天“大”到遍布全世界。
我记得很清楚,我有位小学同学,文化水平比较低,想要到西藏去当兵,半夜来到我家,拿一瓶西凤酒来找我,托我告诉父亲。我告诉了我父亲,父亲让我把这瓶酒退还给我那位同学,后来爸爸帮助他去西藏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