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总结了一个人的一生,盖棺定论!每年的11月,我们基督徒庆祝死亡和死后的结果。在11月1日诸圣节,我们庆祝了已经完美完成“做人的使命”,获得了成功的人们,就是已经进入天堂的圣人圣女们。
2007-2-10总第292期的“信德”上,曾摘录刊登基督教灵修专家谭沛泉博士《平凡生活与灵修》一书中的“读经灵修的态度”之——看圣经如占卜问卦一节。今续登之二、之三、之四。
(《玛窦福音》7章1—2,12节)“你们都该同心合意,互表同情,友爱弟兄,慈悲为怀,谦逊温和;总不要以恶报恶,以骂还骂;但要祝福,因为你们原是为继承祝福而蒙召的。”
凡是祈祷的人,总能在纷繁复杂的路口找到自己要走的正道。凡是祈祷的家庭,总能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举心向上,相互爱护,和睦平安。凡是祈祷的民族,他们总能找到前进的力量和希望。
其实在避静活动以前,林西德肋撒善会的会长李瑞思受其母亲影响,就一直服务老人,探望病人,陪伴临终者,避静之后成立善会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多,服务的人员更多了,有三十多人参与其中。
被钟声吸引前来的人群中,有一位就是该教堂的里伯亚总铎(DonMichaelA.Reboa)。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在1996年颁布的《奉献生活劝谕》中高度评价说:奉献生活根植于主耶稣的表样与训诲,是天父经由圣神赏赐教会的一个礼物,每一时代不论男女,总有人听从天父的召唤和圣神的推动,
更有甚者,还有人有意无意地将慈悲视为软弱,将宽恕看作妥协,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挥舞着教条和伦理的大棒来斥责他们眼中的罪人,却忽略了如何去同情他们的不幸并帮助他们的亟需。
如贪污盗窃、欺行霸市、涉黄赌毒皆祈求天主保佑;将幸福理解为精神或物质的享受,祈求天主保佑自己当官发财,甚至欺弱劫贫、背叛妻儿、嫌弃父母也求天主降福……为求得这些非分的东西,他们总试图通过世俗的钱财
(罗10:9-10)讲道者总不应忘记宣讲的中心是耶稣,很多讲道人在整台道理中未提及耶稣一次,或很少提到,这样的道理是宣扬福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