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圣言 服务贫苦
2017-01-10 10:57:31 作者:寇宏广 来源:《信德报》2016年11月24日,42期(总第700期)
虽然在同一个教区,却始终没有去过古冶林西堂区,并非不想去那里,相反的是一直都想找个机会去看看那里搞得有声有色的教会活动,一窥林西堂区每年上百人领洗背后的秘密,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羁绊着自己的脚步。
处于三岔路口的林西堂区(照片:寇红广)
2013年9月上旬到石家庄参加由信德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城市化与移民及牧民照顾”研讨会时,恰巧与林西堂区主任司铎张建林神父在那里碰面。晚饭后我们一边散步,一边交流林西堂区近些年的发展状况,聆听着张神父滔滔不绝的讲解,让我更想尽快奔到林西堂区。但这次林西堂区之行,却是在两年之后的事了。
河北唐山教区林西堂区张建林神父在介绍堂区建设(照片:寇红广)
林西堂隶属于唐山教区,位于唐山市古冶区城中心。1910年后,天主教传入林西。1917年唐山教区(原永平教区)建立古冶区林西崇德小学,在1931年建9间平房作为活动场所。1935年10月,许世魁神父(迁安市杨各庄镇杨各庄村人)捐资并号召教友捐款在古冶区林西第三员司房前街1号简易圣堂处建300平方米正式圣堂,于1936年建成。同年的圣神降临瞻礼祝圣了林西堂。文革期间及大地震后使林西天主教堂不存在了。政府于1986年在林西中心区拨地3.5亩作为建堂之用地,在1997年建成了如今的德肋撒教堂,2012年5月至10月进行了修缮。1998年9月27日,张建林神父晋铎后,被教区派遣担任林西堂区本堂司铎至今。
聆听圣言 喂养羊群
2008年之前,林西堂区与很多保守堂区一样,处于闭塞状态,一切教务都是按照原有的样式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直到张建林神父通过“信德”看到一些地区因着对圣经的重视,学习圣经后堂区有新的发展,张神父也就开始对圣经特别重视了。
从那年冬天开始,张建林神父就在教堂门口给教友们分享圣经,七八十位教友不顾寒冷围着神父聆听分享。等到第二年夏天的时候,人就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是出来乘凉偶尔看到的,然后就围过去聆听神父分享圣经。林西教堂是临街的,教堂门口是一个三岔路口,一条商业街直通到教堂门口,所以很多人都看过教堂门口围着一群人的情形。
随着聆听圣经分享的人越来越多,从2009年开始,张神父就把分享圣经的地点移到了教堂内,正式开始给教友们讲解圣经。从玛窦福音开始,张神父一章一节地给教友们讲,结合着生活与堂区情况,一直到2015年7月份,讲完了全部新约。张神父说,在讲解圣经的前三年,教友们的变化不是很大,到了第四年就有了起色,前来学习圣经的教友越来越多。
圣经学习班从一开始的星期一、二、四、五晚上连唱歌带讲经一个半小时,后来建立了六个圣经学习小组,各个小组的学习时间也都很稳定,各自根据自己的小组成员情况制定时间,白天晚上都有圣经小组的活动。为了鼓励教友们更好地学习圣经,张建林神父晚上还会抽时间到圣经习小组的家庭中参与他们的学习活动,给予指导。
张神父介绍说:“通过学习圣经,教友们的个人灵性生命开始复苏,个人使命感在增强,借着堂区的善会小组服务,福传意识逐渐明确,开始对外进行服务,且人数在不断增多,服务的态度也非常好。”这是教友们学习圣经后一个明显的表现,外出传教的人在增多。“以前大家都是进堂参与弥撒,结束后就回家,没有几个人传福音,有热心的教友和同事、朋友讲几句就不错了。通过这几年的圣经学习,再给教友们讲要理进行培训,最后堂区确定了34位传道员,由方建平主教颁发证书,激发了他们的传教热情。”近几年,林西堂区领洗人数也在不断翻倍增加,2011年不足40人,2012年72人,2013年120人,2014年172人,在唐山教区内林西堂区属于领洗人数倍增最多的堂区。
张神父说领洗人数并不代表太多的含义,但至少说明了传教的结果,说明堂区传教工作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张神父已经不要求领洗人数上的增加,而是关注对已经领洗人员的带领,除了代父代母要起到带领作用,堂区也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新领洗人员的信德。
每年林西堂区还组织圣经知识竞赛活动,以检验教友们的学习成果,也激励教友们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圣经,2016年4月10日还启动了抄写圣经仪式,并对完成抄写的教友给予表彰,除此之外,还组建了圣经剧团,教友们通过表演和观看圣经剧增加对圣经的认识和兴趣,让教友们在学习圣经方面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
陪伴临终 给予关怀
2009年林西堂区邀请李保富姊妹做过一次避静活动,此后林西堂区成立了林西德肋撒善会。其实在避静活动以前,林西德肋撒善会的会长李瑞思受其母亲影响,就一直服务老人,探望病人,陪伴临终者,避静之后成立善会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多,服务的人员更多了,有三十多人参与其中。
因为历史原因,有些老教友的儿女失落了信仰,善会人员通过陪伴临终老教友,给老教友儿女讲教会的道理,很多老人的儿女重新认识了信仰。新教友的家属如果有病了,善会人员也去探望,他们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机会去给别人讲解福音,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信仰。
据李瑞思回忆,在还没有成立善会之前,林西堂里收留过一位曾姓老人,老人是后嫁人的,等老伴去世后,老伴的几个儿子出点钱,让教会给照顾。因为老人不能动,只能在床上拉尿,即使教友们再清理,屋子里还是弥漫着浓浓的异味。一天下午刘瑞思去看望老人,感觉老人呼吸不太正常,看样子不太好,她就和看堂的陈姐说:“陈姐,我今晚不走了,和你一起陪伴着老人吧。”
晚上李瑞思和陈姐陪护老人的时候,老人反复说着一些话:“谁是我的亲人啊?我出生后就没有了妈,跟着奶奶长大,我从17岁就做了别人的媳妇,没有享到一天的福啊!”老人一边说一边哭。李瑞思回应着老人说:“大妈,我就是你的亲人。”
后半夜,老人呼吸就困难了,到凌晨三点多,教堂里突然停电了,整个院子黑洞洞的。李瑞思就点上了蜡烛,与陈姐一起为老人祈祷念经,陪伴着老人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当时她两个女的陪伴着临终者,还停电了,也是非常害怕的,只能依靠天主给自己胆量,守护着临终者。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种特殊的考验,也正是因着这样的考验,才让她越来越有勇气把陪伴临终者的这个善工做下去。
老人去世后,李瑞思就叫来了她的丈夫,堂区养老院的院长得知此消息后也赶了过来,一起给老人换了衣服,并打电话通知了老人的家属。老人的家属非要给李瑞思他们钱,因为按照当地外教的习俗,请人给过世老人穿衣服是要付酬劳的,李瑞思他们拒绝了。李瑞思已经记不得给多少个去世的人穿衣服了,她说很多逝者的家属不敢或者不知道怎么给逝者穿衣服,就请她们去,她们就去免费为他们服务。
从那以后,李瑞思就开始不断地去陪伴临终者。临终者往往面容上不太好看,呼出的气息也异常难闻,一般人都难以接受,但李瑞思却坚持了下来。她说:“陪伴临终者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神圣的使命,从中我能够感受到主所给予的力量。”
很多临终者的家属都被李瑞思的行为所感动,为了感谢她对临终者的陪伴与安慰,家属们都纷纷请她吃饭,李瑞思感觉那是自己应该做的,实在推脱不掉,就让神父去,神父也趁着与家属接触的机会,给家属们传教。
在李瑞思的带动下,林西堂区陪伴临终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现在,林西堂区临终关怀组也到敬老院去陪伴临终者,但因为敬老院情况特殊,他们只能白天守护,傍晚离开前就做个祈祷,把临终者交托在天主的手中,让天主来看护临终者。他们在陪伴临终者的时候,还会给临终者擦洗身体、修剪指甲、理发等,希望临终者能够干干净净的。有些临终者的儿女们看到后深受感动,他们说,作为儿女的都做不到这么周全,没有想到天主教徒做到了。
林西堂区进社区服务(照片:李金贵)
探望孤寡 爱主爱人
在林西善会长期探望的人员中,有一位将近90岁的独居老人张立华,老人原有一个美满的家庭,1978年唐山大地震时25岁的女儿去世,老伴想念女儿过度,也随着去了,老人就一直守寡至今。老人在教友们的服务下而感动领了洗,但她很是坚强,只是让给她服务的人收拾一下屋子,买买东西。直到2011年她摔伤腿骨,躺在床上。
在老人摔伤腿骨时,刘瑞思正好在外地学习,她就委托其他教友去看望老人,等她回来后第一时间便到老人家里,了解到老人一直躺着,好几天都没有动,更不用说去厕所了,她就和老人商量,给老人脱掉裤子洗洗,而老人坚持不让。后来才发现老人的裤裆里已经积满了屎尿,李瑞思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给老人清理。老人的皮肤破了,化了血脓,已经感染了。善会服务人员里正好有医生,就给老人进行了医疗清理,上了最好的药,穿上干净的裤子。老人感动地不知说什么才好:“天主的人啊!我会在天主面前为你们说好话。”
老人一躺就是好几年,教友们轮流去探望老人,给老人送去包好的饺子,做好的饭菜,让老人感到家人般的温暖,即使躺在床上也不会孤单。
林西善会还接触过一个特殊家庭,因为那位教友患了白血病,丈夫是精神分裂症,儿子也有点抑郁。患病教友的丈夫犯起病来就打人,扇她耳光是常有的事,有时候还会把她从窗户扔出去。对于一个患了白血病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再遇到这样的一个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一次她丈夫在外面犯病打了人,派出所就把她丈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她给刘瑞思打电话诉说了情况,刘瑞思就去安慰她。那位教友说,如果自己不是信仰天主的,早就想不开了,是天主在照顾着她的家。刘瑞思经常陪着那位教友到教堂拜圣体,让天主的光照耀到她的家,给予她家里光明。
林西堂区的善会并非是节庆式的帮扶,也非形式化的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做,把帮助贫苦孤寡当成日常的工作,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从不拒绝。刘瑞思介绍说,林西堂区在服务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祈祷与学习,服务人员基本上都参与堂区的圣经小组学习,或者参与拜圣体活动,他们汲取信仰的食粮之后,再去服务,每天交互着,每人都感觉充满了圣神的力量。
林西堂区举办学圣经展成果知识竞赛 (照片:李金贵)
形式多样 活动翻新
林西堂区现在的各个组织已经成为了网络状,除了各个圣经学习小组之外,还有祈祷小组、服务小组、缝纫组、唱经班、乐队,甚至还办了月刊《玫瑰花雨》,各个小组之间穿插服务,各有特色。
缝纫组负责人宋淑兰介绍说,缝纫组在2013年成立,现在有七八个教友在那里服务,最小的年龄也在60岁左右。堂区的祭衣、唱经班服装等所有针线活都是由缝纫组服务,同时也为教内外朋友服务,比如教友家里有结婚的、有小孩的,或者贫困孤寡老人家庭的被褥等,临终老人的寿衣等,缝纫组都是义务为他们缝制。有时候临终者去世的比较急,缝纫组就加班做寿衣,经常做到半夜,每年都会做出一百多件,受到了教内外朋友的称赞。
唱经班德兰合唱团在吸纳成员上也打破常规,除了吸纳教友之外,外教朋友也可以参加,在他们参与的同时,也认识了信仰,有的还领洗入教了。三十多人的唱经班里,竟然有二十多名教外朋友,这在很多堂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林西堂区却这样做了。每个星期四上午,唱经班还有一位教外的指导老师专门来义务服务。古冶区文化馆的退休干部,叫张贵和,已经七十多岁了,一分钱报酬不要,每次来指导都是站两个小时,那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十分感动。宋淑兰激动地说:“这些教外朋友和咱们一起来唱圣歌,是多么好的事情啊!尤其是已经有通过参加唱经班领洗的,这是多么好的传教方式啊!”
除了唱经班大量吸纳教外朋友外,林西堂区的德兰乐队也如此。2015年乐队一共14位成员,其中只有三位是教友,其他的都是教外朋友。每次乐队演出的时候,大家都已经分不出哪位是教友,哪位不是教友了,因为他们都是非常投入地演出,教外成员在每次演出时还特别准时,从来不耽误一次活动。林西堂区就是敞开教堂的大门,欢迎教外朋友参与到堂区的活动中,让他们主动来接近信仰,感受信仰。
张建林神父介绍,林西堂区从2014年开始,每年还搞一次消夏晚会,在晚会中除了有教友准备的节目外,林西堂区的会长马振坤教友还从天津请来教外朋友参与。教外朋友不仅积极参与演出,还乐于奉献,为林西堂区筹措善款,以鼓励林西堂区做更多的社会公益服务。这已成为林西堂区每年消夏晚会的特色,并通过这种形式,与社会组织携手慈善事业,扩大了天主教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四大瞻礼前,林西堂区会印制邀请函,把瞻礼的弥撒及活动时间安排都写上,由教友随身带着,发放给不信教的亲友及不经常进堂的教友,还有新领洗的教友,邀请他们到教堂参与瞻礼活动。不能见面的亲友及教友,则进行电话通知,凡是能够通知到的,就通知下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会活动中。
用张建林神父的话来说就是:不能错失任何一个传教的机会,只要有机会把信仰传播出去,就要牢牢抓住,即使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而在传教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聆听圣言,服务贫苦。林西堂区的教友们也谨记着张神父的话,积极参与圣经学习,认真服务贫苦,在社会中作光作盐,广扬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