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士利玛窦、汤若望、魏继晋、鲁仲贤、吴渔山都擅长谱曲作乐。1751年,法国耶稣会士钱德明来到北京,与北堂的教友合作谱写了中文弥撒曲。今天,北堂把中国文化的礼仪传统再度复苏。
可能是由于我在上海佘山修院读书期间系统学习过法语,学习过拉丁语,所以,意大利语对我而言,并不是很陌生,它们的语法很接近。
最后,让我一生为之深深感动,并一默观就禁不住要流泪的,是我们的主在十字架上所表达出来的那份彻骨的,无与伦比的慈悲。那是一份宽恕到底的慈悲,达到人类大爱之高峰的慈悲:父啊;宽恕他们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活节要比圣诞节更重要,因为它是为了庆祝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第三天复活。
每次弥撒中,我们都参与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这句话赋予了教会继续举行圣体圣事的使命,即:弥撒圣祭的必要性。
他还为苗族发明文字,翻译印刷圣经,使得普通苗民都能识字,使得最落后的威宁一度成了‘西南文化圣地’——在辛亥革命前就有了学校、医院、足球场、游泳池,还有运动会
每位穆斯林,只要条件上允许,一生中至少一次踏上圣地,并七次走过“克尔白”天房(麦加城内供有黑石的穆斯林圣堂,为全世界伊斯兰教徒朝觐的主要地点和祈祷时朝拜的方向)。
对纳匝肋耶稣的发现在圣地的朝圣中,天主把纳匝肋耶稣的面貌启示给他。这位天主子取了肉躯,降生成人,三十年之久在这穷乡僻壤的纳匝肋度着隐晦的工人生活。这份不可言喻的贫穷和谦卑,在他内回响,宛如一个召唤。
在他的盛情邀请下,今年暑假,我抽时间去了帕多瓦这个安多尼朝圣地朝圣,并且在神父工作的堂区,小住一周时间,享受美好的暑假时光。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工作就是祈祷,也邀请我们,不仅将圣堂看成是主耶稣临在的圣地,而且也要将我们工作的办公室、公司和整个社会看作是主耶稣临在的圣堂。以敬畏的心善待每一个人,以积极投入的精神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