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这方面走得更远的是蒂利希(PaulTillich)。他认为基督教信仰应与人的现实处境相互关联,神学应成为使人生和世界重获意义和希望的桥梁,寻求达到上帝与世人之间的沟通、和解、重新合一。
原文为意大利文(《公教文明》期刊LaciviltaCattolica2014.1,3-17)由耶稣会士,马塔里神父译成英文(1月6日修订)地点:梵蒂冈主教会议新大厅;时间:上午9:25张维明译成中文当教宗方济各做即兴的发言和谈话时
多年来,玫瑰山庄接待了来自意、班、法、英、比、德、波、奥、美、加、日、菲、印尼、马、香港、澳门、台湾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多人。
洪水之前,因人间充满暴力恶恶贯满盈,而受到惩罚之后,天主就向诺厄启示了这一历史规律: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要为人所流,因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创9:6)。
西藏昌都地区著名活佛诺那呼图克图,除了呼吁驱彼倭奴,还我故土,表示宁作战死鬼,不为亡国奴[14]的心声外,还多次在上海、南京等地主持大白伞护国法会上传授旨在镇护国家,退却强敌,息灾解难的大白伞盖坚甲咒等经咒
因此,可以明白:为什么在这一身体之外,在教会[这个教会,根据罗马诺•伽丁尼的表达,是基督对世界完整看法的历史性持有者「16」]于基督内的共融之外,信德就失去它的尺度,也就找不到它的平衡点,即维持信德的必要空间
比如在上海的顾长声写的《基督教与现代中国》,《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另外还有四川的学者写的教案史等等,都是对基督宗教在华的历史一个回顾。
印度马杜赖总教区伯铎.费尔南多(PeterFernando)总主教为主教们撰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正确关心教区司铎的人际关系技巧。
教宗方济各阅读了信函,在看到阿尔梅达(MartaTatyAlmeida)的名字后,他补充道:是的,玛尔大·塔蒂·阿尔梅达!她临终前来找过我!我来自缅甸。三年来,我们的处境一直很艰难。您建议我们怎么做?
礼仪学家,爱德华·科尔马汀认为,教会的礼仪是一个以文化为条件的团体信仰生活的表达。他把礼仪定义为具有人类学尺度或层次的团体敬礼,它分享了世界各宗教的敬礼或仪式的一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