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心田,耕农田
2017-03-30 10:47:08 作者:纪彦星 来源:《信德报》2017年3月19日,11期(总第715期)
她,自小被选拔学外语,通多种语言;名牌大学毕业后,到央企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到访几十个国家,曾被派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工作;助力中国加入WTO……
如今,她静静地耕田,已经十六年。她的背驼了,手指变形了,她耕耘的那片土地从有些板结的黄土地变黑成了肥沃的土壤,百草离离,蛙鸣虫唱,鸡犬相闻,百鸟欢歌。
她为何在四十岁时选择了回归田野?其中的缘由为何?
张志敏在天福园孤耕
认识食物 决心农耕
文革后恢复高考,原准备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的张志敏考入了大学。谁知一年后患上了血液病,医生告诉她,没有十年二十年治不好她的病。张志敏从电影《血疑》中得到启发,她要了解自己的病并找到生病的原因:从小学到高中的寄宿生活是有规律的,大家一样的伙食、一样的作息,为什么自己会生病呢?她反省到自己从小爱吃话梅类小食品,而加工话梅需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她选择了中医治疗,并开始认识食物。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懂得药食同源,食物可亦食亦药,不作食物的植物往往是某种特效药。那时候流行喝红茶菌,她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关于红茶菌不同泡制方法治疗不同疾病的小册子,暑假,她每天在家泡制饮用红茶菌,果然血色素增加了三克。后来她一直坚持食补食疗,七年,血液病治愈了。生病让她认识并体验了食补食疗的作用,让她明白了食物与生命的关系。
天福园内散养的动物
上世纪八十年代,欧洲国家制定了食品农残含量标准。因从事食品国际贸易,她较早地了解到农药会残留会危害健康。几年后,她被派驻外使馆工作。虽然身在国外,她仍然比较关注国内食品相关产业变化。她注意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与食物相关的五产业发生巨变,种植业化学工业化,养殖业生物工程化,食品加工业、餐饮业添加剂配方化,饮料业崛起,饮料代替水。生命所需要的食物、饮水受到广泛而深度的污染。任满回国时她看到曾经熟悉的城市变成了巨大的建筑工地。她咳嗽了四个月才适应了故乡变化了的空气。此后,她常感身体不适并常会呕吐。
为了获得健康食物,1997年她在河北省某地委托亲戚租种了100亩地,不用任何化学肥料、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结果发现农民不用农药化肥竟然不会种地。在往返北京与河北农地之间的途中,她注意到京石高速公路上有几座长长的跨河大桥,桥下已没有水。农耕传承中断、河水断流,让她震惊。她明白了健康食物不是独立而存在的。
2000年春天,她进口的美国柑橘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的第一个实际行动,为中国获得美国的永久性最惠国待遇和加入WTO创造了有利局面。但是也有人说:“这回狼真的来了”,开放农产品市场首当其冲受害的是中国农民。振兴中华,需要农耕复兴,农民强,民族强,她决心要走出一条新农民之路。2001年,她在京郊租地开始建设农庄。
天福园内的蜂箱
天主召叫 回归羊栈
她原来不认识天主,亲朋好友中也没有一位基督徒。在张志敏33岁那年,6月3日下午,看完球赛,天空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她急忙回家跑到阳台关窗户。当她握住窗户手把的刹那,一阵疾风刮来,竟将两扇窗户玻璃都刮碎了,玻璃落下,正好砸在她的左脚面上,立时一厘米高的血柱在脚面喷涌。因找不到止血药,给邻居朋友打电话耽搁了很长时间。当她被送到医院时,脚趾因大量失血已经变得又黑又硬了。进了急诊治疗室,“我感觉自己脱离了身体,治疗室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小的亮点,我感觉在走远。我心想:‘我这是要去哪儿呀?上帝保佑我吧!’一下子我回到了我的身体。”张志敏回忆道。这次经历使她深深感受到灵魂的存在,让她知道冥冥之中有一个主宰。回到家,躺在床上养伤,她开始思考人为什么而生活。但是12天拆线后,她又一门心思扑到了工作上。她拄着双拐上班、出差,加班加点地玩命工作,恢复到之前的“工作狂”状态。
1997年12月2日晨,张志敏从睡眠中醒来,感觉天旋地转。家人送她去了两家医院,但都没有查出任何问题,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12月3日,她开始昏睡,不吃不喝。在昏睡中,她看见“蔚蓝的天空上,出现一张极美的面孔,凝视片刻,消失了,又出现,凝视片刻,又消失了”。如此这般几次。在医院工作的好友得知她在家昏睡十几天后,建议她的家人尽快送她到医院输液。12月20日,从早到晚输液十几个小时,至零点时,她发出微弱的声音,嘟囔了一句话。在旁看护的妹夫赶忙问道,“姐,你说什么?”她应声重复一遍,“我要去宣武门教堂”。妹夫以为她在说胡话。随着重复那句话,她醒了,听到了自己所说的话,感觉很诧异。
12月21日天亮后,她出院回家。躺在床上回想自己经历的生死考验,想起那极美的面孔,不知这个人到底是谁。“我要去教堂吗?”她心生恐惧。为了保命,她决定去一趟教堂。
她不知道宣武门教堂在哪里,只能打车到教堂门口,却踌躇着不敢进。这时一个女人从教堂里出来取自行车。她小心问道:“我能进去吗?”由于身体虚弱,她声音微弱,对方没有听到。她走近又重复了两遍,那位俯身开锁的大姐直起身时,终于听到了她的话,热情地表示欢迎。她仍然不敢进去,大姐干脆又锁了车,把她送进教堂,交给陈世杰大姐。那天是12月24日。陈大姐热情地接待她,为她讲解,并邀请她参加当天下午的弥撒。她考虑到自己身体虚弱,请陈大姐为她“安排个位置”。下午她去教堂,走到上午说话的地方,恰好陈大姐迎面走来,遂把她带到祭台前的栏杆处。水泥台上铺着红色棉垫,她倚栏而跪观看弥撒,什么都没听懂。弥撒中一会儿一首歌,有的还是世界名曲,让她觉得有些兴趣。有生以来她第一次下跪并跪了那么长时间,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到底,我就有劲了。”弥撒结束后,她打车回家,行至和平门时,突然感觉自己浑身有劲儿了。这个感觉很神奇,让她觉得“我要去宣武门教堂”并非只去一次。
可是,有什么理由去教堂呢?她喜欢唱歌,于是参加了唱诗班。学唱的第一首歌是《天主的凝视》,“若是聋子愿意听见,跛子愿意行走,病人知道需要医生,希望就出现……”站在唱经楼上,打开弥撒歌本,从没唱过的弥撒曲,张志敏竟张嘴就能唱,可是下来就又不会了。
宣武门教堂是一个国际堂区,有很多外国人来。一次,一位外国人需要帮忙,她顺便帮了一把,正好被张天路神父听到了,邀她加入英文唱诗班。就这样,每周日的中文弥撒、英文弥撒,她都在教堂唱歌。唱歌锻炼了气息,她的身体不再那样虚弱。她在教堂只是唱歌,她给自己约法三章:一不信,二不加入,三不买任何东西回家。
一天,张志敏思忖,来教堂多次,怎么没有看到蓝天上那张面孔?蓝天上的那张面孔是谁?圣物处有很多画像,她决定“只进这一次”。她一个挨一个地仔仔细细地找,找了好几遍也未寻得。因为圣物处修女非常热情而耐心,她觉得白白耽误人家那么长时间心里过意不去,便买了个工艺品。付钱时,她拉着话,问她所要的这件工艺品叫什么,修女告诉她:“耶稣圣心。”她重复道:“噢,耶稣圣心。”就在那一刻,她觉得货架上有什么吸引着她,看过去,正是蓝天上那张面孔!那么大一幅像,刚才竟一直没看到!当她说出“耶稣圣心”时才看到!当时她还不明白“耶稣圣心”是什么,更不知道她33岁受伤正是在“耶稣圣心”日接受了血的洗礼。因为那幅像的镜框坏了,她再三要求买都被拒绝,直到她讲出了原委。修女感慨地说:“你真有福!我做修女二十多年了还没梦见过主耶稣。”原来那极美的面孔是耶稣!修女的话驱散了她心中原有的恐惧。
张志敏在琉璃厂换了镜框,回到家把那幅像挂在卧室。耶稣凝视着她,她仰望着耶稣,心中发出爱的呼声:“主,请告诉我,你的旨意在哪?你想跟我说什么?”她觉得应该买本书看,于是她走进教堂圣书室,看见一本厚厚的书,像是专门为她准备的。她最喜欢看长篇,便十分开心地买了。
从那天起,每天晚上照顾孩子睡觉后她就开始在耶稣的凝视下看书,一直到天蒙蒙亮。每天如此,不知疲倦。当她看完多半本时,懂得了这就是天主要跟她说的话,天主所讲的都是人生的大智慧。读圣经使张志敏开了明悟。读完圣经,她已完全信服。她跟张天路神父说要领洗,张神父笑着建议她先去慕道班。张志敏很严肃地说:“我是认真的,您哪天有时间我想跟您聊聊。”之后,张志敏向张神父讲述了四年来受天主召叫的经历、自己的愚氓、读圣经的感受等等,张神父听后很受感动。因四旬期不宜领洗,张神父请示了主教。张神父给她出了两道题,一是“我为什么要信奉天主教”,二是“信仰与迷信的区别”。她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张神父建议她复活节领洗,她坚定地说:“一天也不能等了。择日不如撞日。”
1998年3月15日,张志敏和儿子一起接受洗礼,她的母亲为他们作了见证。她以“慈悲天主”圣像作领洗纪念。之后因公出差去菲律宾,她获知那在蓝天上凝视她的耶稣像名曰“Lord of Pardon”,即“宽恕之主”。领洗是她人生的转折点,是她人生的新开端。为了更好地回应天主的召叫,她努力慕道学习。徐锦尧神父的《正视人生的信仰》给她很大帮助。书中以亚巴郎为例说明“信仰是彻底回应上主的召叫”。
有一个时期,英文弥撒需要法语读经员。一次次听到招募通知,唱经楼上的张志敏终于做出了回应。第一次站在祭台上,她有点紧张。站在读经台前,她发现祭台改建后读经台正是她第一次跪着参与弥撒的地方,想起自己那天上午跟陈大姐要求“请您给我留个位置”,心中顿感有一股暖流,仿佛无染原罪圣母的拥抱。
作为读经员,准备读经时,需一遍遍读经,领会其中的含义,加深对圣言的理解。读《撒慕尔纪》,她明白了“你叫了我,我在这里”与“请上主发言,你的仆人在此静听”的区别。静听上主发言,她先知先觉了食物安全问题。
张志敏与体验农耕的孩子们在一起
天福园内 静心而耕
农耕之路很难。春秋战国以来稼圃已被视为小人的作为;在唐代,农耕已被定义为“辛苦”二字;在近代,务农是风险最大、效益最低、最繁重、最低贱的事。她一个柔弱的女人如何能走农耕之路?又是如何义无反顾地走到今天呢?
2001年春,张志敏去工商局注册,需备三个名称以供选择。写下两个名称之后,她的脑海里不断重复着“God'sGraceGarden”(天主恩典之园),她译成“天福园”。当晚,随手翻开《圣经》,“天福”二字跳入眼帘。她赶紧凝神阅读那句话:“大地已经为我们生产百果与五谷,天主,我们的天主给我们赐下天福。”(咏67:7)从此,这句圣言一直激励着她。
天福园建在因现代化学农业而略呈荒漠化的平原上。为了恢复大地生机,需要恢复生物多样性。于是她在天福园中种植了樱桃、杏、蟠桃等十余种果树,还种植了一些药用植物及具空气滤毒作用的植物,在果树林中轮作多种谷物、蔬菜。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农庄的基础建设。
2003年,“非典”爆发,全城停工,张志敏得以有时间住在农庄。住在农庄,张志敏感觉不再是暂时的过客,而是置身大自然的合作者和管理者,感受大自然每时每刻的变化。随着大地万物的变化而劳作,她感到耕种是人类最初始最本真最持久的快乐。白天耕农田,做各种农活;晚上耕心田,读《圣经》。在耕种过程中,她静听到了天主透过他所造的万物的发言。天主所造的是生命,天主把人安置在他所种植的乐园里,让人看守乐园。天主赋予了乐园自然生长力和生态系统功能,人只需妥当加以管理。但是,上千年以来,人从轻农、厌农到恶农,人的心离自然越来越远,还患上了“化肥农药依赖症”。化肥农药不仅污染土地和环境,也污染人的身体和心灵。管理生命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必须自己做,不能委托别人做。于是,她关闭手机,放弃一切,全身心投入“生命的管理”。
“虫害”爆发了。她相信管理大地像管理身体一样,不妥当的饮食作息是人体产生疾病的原因,不妥当的耕作是产生病虫害的原因,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法是调整不妥当的耕作方式。她允许杂草丛生、尽量不用地下水灌溉、尊重植物的生命节律,果然奏效。因此,她视昆虫为大自然派来的信使。发生“虫害”时,人应该做的不是杀死昆虫,而应读懂“虫害”所传递的信息并调整农耕方法。
一个炎热的夏天,她独自在桃林中锄草,手臂挥着锄头,腿脚随着挪动,眼睛看着不断被锄头翻起的土壤和草,脑海中出现了《创世纪》话语和汉字的音像合一。“天主说:‘天下的水应聚在一处,使旱地出现!’事就这样成了。”甲骨文的“土”字表现的是水平面上露出的旱地。天主对人说:“看!全地面上结种子的各种蔬菜,在果内含有种子的各种果树,我都给你们作食物;至于地上的各种动物,我把一切青草给它们作食物。”汉字“土”,表现的是大地上长出结种子的各种植物、植物滋养在地上行走、延续的人和动物。“土”字表现出三种生命态(即大地、植物、动物)和三种生命态之间的关系。“土”字又像在地平线上矗立着十字架,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原来汉字中隐藏着启示,与《创世纪》相同的启示!就这样,日日劳苦、汗流满面地耕种的她不仅“有饭吃”,还获得了丰盛的精神食粮。一边耕种,一边玩“志敏解字”的游戏,她不觉得孤耕劳苦。
为了建设农庄,她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2004年张志敏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境遇。那时,地里还没有足够的出产,没有收入,她必须支付租地的租金、电费和农民的工资;因为务农她被邻居同事视为“疯子”躲着走;过去家人一直以她为骄傲,她选择务农后一直不敢告诉家人,这时瞒不过了。她的妹妹对她说:“每次来看你一眼,回去都难受半个月。”说至此,她眼里泛起泪光:“我亏欠我的家人。”有一次,母亲对张志敏的儿子抱怨说:“你妈妈那么一个有才华能干的人,却遭这份罪。”谁知她儿子却说:“姥姥,您别担心,也别难受,我妈妈干的才是大事呢。”儿子的理解,让她感到莫大的欣慰。
就在她最艰难时,中国教友第一次组团出国朝圣,她参加了。一路朝圣,她写下了《朝圣随笔》、《十字架的启示》等等。当她看到五伤方济各的圣伤时,明白了33岁时脚面受伤留下的十字疤痕是天主给她的恩典。朝圣给了她坚持的力量。
为庆祝宣武门教堂建堂400周年,她参与编辑并翻译《北京天主教》纪念册。为编写北京神哲学院的内容,她去了北京神哲学院。在等待院长期间,她到阅览室拿起一本杂志,随意一翻,竟看到了自己当初写的《信仰与迷信的区别》一文。在饱受艰难困苦的农耕之路上巧遇自己领洗前的答案,让她倍受鞭策。她明白,信仰是天主的恩赐,人要用一生来活出信仰、在生活中回应天主的召叫。
她注意到圣经首次出现日期是洪水灭世的章节,二月二十七日诺厄一家进入方舟。她查算了1998年的日历,她和儿子领洗那天正好是阴历二月二十七日,感恩的泪流了下来。在人生路上,天主让人建造方舟,人必须按照天主的旨意生活。
2005年,张志敏彻底无力支付农民工资,这时的她不得不外出打工补足工人工资。2006年,每天工作之余整理《创世纪》耕读心得。2007年读了小德兰《与我神父兄弟的信》,满含热泪将此书译成中文。当翻译到小德兰说她的使命是“爱他并使人爱他”时,她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是跟随她的主保“爱他并使人爱他”。她辞了工作,重新投入到农庄中。
一年又一年,与大自然合作建设农庄,让大自然唱主旋律,天福园土地上植物、昆虫、微生物等物种在恢复。农庄初步成长为自养的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多样起来。农庄里的果树已长大能结果子了,她把果子分送给亲朋好友,亲朋好友赞不绝口。
2008年初,她将“尊重自然,与自然合作,自律地生活”作为宗旨,形成天福园有机农业理念:健康的土壤,健康的饲料,健康的食物,健康的生命。张志敏说:“土壤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只要人类妥当地耕作,土壤必会持续地并恰如其分地滋养人类。”
在第一个七年中,农庄以种植为主,养了少许的鸡和羊。在第二个七年,她又养了鸭、鹅、兔和牛等食草动物。这些动物一边走一边吃草一边施肥,且不会拔出草根。天福园采取自然方式散养了适量的鸡、鸭、鹅、兔、牛、羊、猪,还重视保护野生动物和飞鸟;尽量不取用地下水浇灌,尽量不使用机械,用虔诚和汗水与自然合作。美国《心灵修复》的作者称赞张志敏是“面对土地的君子”,“听她讲话就像听见中华大地讲话”。
随着2008年奥运会召开,“有机食品”一词成为时尚并开始受到关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后更多人有了“食品安全”需求。一些商人欲经销天福园产品,被她拒绝。农庄的出产是有限的,能养育的人是有限的,应当与懂得管理生命的人分享生命和生活。年近五十的她驾车于闹市,给那些有意关爱生命的家庭送去一周所需的食物。每一个送货日,早出晚归,行程三百多公里,像圣诞老人快乐而不知劳累地把“天福”送到各家。七年雨雪无阻。途中,饿了、渴了,吃自产的食物;困了、累了,唱垂怜曲、赞美诗。
虽然快递业迅猛发展,但她并没有委托第三方送货,她变送货上门为邀请人们走出家门,到农庄为食物和生态安全做出一点努力,同时倡导去健康生态生活的有机农夫市集赶集。为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回归自然,她在农庄开展农耕食育活动,使人在农庄里眼能看、耳能听、嘴能尝、鼻能闻、手能摸,在劳作的同时身心灵都得到滋养。为了把人从农耕“辛苦”、“繁重”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劳动光荣劳动快乐的种子,她把农事行为与民族舞蹈动作结合,让人在曼舞中快乐地学习耕种。吃是管理生命的行为,做饭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大家一起做饭,饭后一起洗碗,不用洗涤剂。通过大家一起劳动、做饭、吃饭,让人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合作。在农庄农耕食育活动中,她让人体验“用爱心和真食为家人做饭是幸福的事,用虔诚和汗水与自然合作是美好的事”。
在第二个七年中,天福园成长为一个能自养的生态系统功能的生命体。其间,张志敏仔细研读《创世纪》,写下了近二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发表了几十篇关于“三农”的文章,向人们介绍自己的农耕实践。此外,她开始编写《志敏解字》,探究汉字启示;写《天福物语》,认识食物与人体的关系;写《换位思维》,反省生活。在她所写的书中,谈到自己的只有一句,“主啊,我愿意汗流浃背地耕种”。耕种就是她的祈祷。多年的耕种,让她体会到了耕种是人认识天主的途径。
张志敏认为,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引起意识形态和生态的变化。随着高科技、新技术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春秋战国时代,除了人与人争、国与国战以外,人与自然和自然生命力之战越演越烈,使土地荒漠化,河水断流,物种消失;现代人认为大自然创造的不够完美,通过农业科技生命科学追求“新、奇、特”品种,人体也产生了“新、奇、特”变化,肿瘤、不孕不育、自闭等;为提高产量,在植物和动物被强迫增产的同时,人类有了肥胖症、增生症等等。人类不妥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导致的气候变化正在将人类逐出生态乐园;不妥当的农业科技和食品加工科技导致的食品污染正在将人类逐出食物乐园;食物的毒化异化导致人体蛋白质、脂肪、糖等的代谢障碍正在将人类逐出健康乐园。她要用农耕实践的事实说明,只要人愿意并努力实践尊重自然、与自然合作、自律地生活,人类可重返生态乐园、食物乐园、健康乐园。
第三个七年,她仍在耕种,既耕农田,又耕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