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诞生、生活、受难、埋葬和复活,不仅在圣经中有详尽的记载,每一个细节都应验了旧约先知的预言。而且在同时代的犹太史和罗马史中都有确凿的旁证,两千年来基督徒的无数见证更是证明了耶稣的真实。
再就是恭读两篇圣经:第一篇取自伯多禄前书第三章第十四节到十七节,内容训勉基督信徒要安心受苦,因为因行善而受苦总比因作恶而受苦更好;第二篇取自马尔谷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二节到四十五节,内容提到耶稣三次预言自己将受难和复活
但你却是「相似」他的死亡和受难。不过,救恩却是「事实」,而不是相似。3.1基督在约旦河受洗,以他的身体,神圣地亲临水中;他从水中上来,圣神以具体的形象亲临于他,好像停在他身上。
伯多禄是耶稣的第一门徒,在耶稣受难后,宗徒们在圣神降临的启迪下,开始了大胆地传教,伯多禄带领他的弟子和信徒,从巴勒斯坦出发,西行万里,来到了当时的罗马帝国传教。
进入圣母山首先是“圣路坊”,接着就是十四处石碑,在第九处和第十处之间是“上天之门”,耶稣受难苦像、圣母像和圣若望宗徒像侍立在十字架两旁。石阶盘路,两旁石柱上的两尊护守天神像也都在原址上修复一新。
她给我讲述了一些圣经上记载的事,包括耶稣受难的事。当时的我,不知为什么却用心地在脑海里记下了这些故事,开学后向小伙伴们讲述这些我听到的。之后姑姑出国了,也就没有人再带我去教堂。
这是专门纪念基督受难、死亡的祈祷形式,由许多默想构成。一共有十四处,从耶稣被判死罪开始,到耶稣被埋葬结束。
而是在疾病中,更多地思念主耶稣的受难、纪念主的恩典与慈爱、牢记主的应许与盼望。在疾苦中像纤弱多病的圣女小德兰一样在灵心小路上走出一条完全信赖天主的路途。
(参圣奥斯定传) “信德”13期载,有一个堂区在圣周五晚上组织演出圣经剧《耶稣受难》,令现场观看的很多教友被感动得泣不成声,而演出结束后的演员们在后台为演出的成功而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第二篇读经取自马尔谷福音第十章三十二节至四十五节,内容记载耶稣向宗徒们三次预言自己将受难并复活,而且提醒他们:谁若愿意在众人中为首,就该作众人的奴仆,因为人子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