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士坦丁大帝之后,基督徒们做朝圣之旅,尝试步武基督的芳踪,特别是他受难时走的路。过去几个世纪,这条路的途径和供人敬礼的站数,时有改变。目前在耶路撒冷的苦路(ViaDolorosa)建立于16世纪。
1617年,庞迪我与李之藻合作写了一本《耶稣受难始末》,风行教内,为教友在封斋期必读之书。1619年,罗儒望出版了《天主教启蒙》,该书以对话形式写成,面向乡村教友及年轻人。
在刚过去的主日弥撒中,我们恭听了主的受难始末。它以这样的话结束:“他们在石上加了封条”(参玛27:66)。一切似乎都结束了。对门徒们来说,那块巨石意味着他们希望的终结。
一、经文背景说明《路加福音》第9章是耶稣公共生活的高峰,也是转向受难的转折点。
主受难前夕临近犹太人的巴斯卦,耶稣亲自选定了在马尔谷家过此瞻礼。
她提前了耶稣想一步步把门徒们及群众拉上的高峰,提前了耶稣在受难前在圣殿中所说:我的殿宇将称为万民祈祷之所(谷11:17;参阅依56:7),提前了耶稣只在升天前对门徒们的吩咐: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玛28
天主教十字架上所钉着的耶稣,不是象征已经复活的耶稣,而是象征历史上基督受难的那一个星期五下午三时(以民宰杀逾越节羔羊之时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尸体(靠近心脏的肋旁刺出血水,证明已死);也是象征你我应该被钉死的有罪的肉身
帕斯卡尔在他的《思想随笔》这样描述基督信仰的救主耶稣,“在他的身前并没有做出什么发明,也并没有君临天下;但有着谦卑的、忍耐的、神圣的,对上主是神圣的、对魔鬼是可畏的的伟大;只要我们考虑在他的一生、在他的受难
坐在阴暗潮湿的铁牢里,他又一次想到了自己远在故乡的亲人,想到了自己被哥哥们卖给商人作奴隶,而今却无辜受难身陷囹圄。他感到自己的命太苦了。
教宗说由于天气热,所以他只愿意扼要提到与大雅各伯宗徒有关的两件事就好:一件是他和伯多禄及若望一起参与了耶稣受难前在革责玛尼山园中的忧苦祈祷时刻;另一件是参与耶稣在大伯尔山显圣容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