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追念上海王琳医生及其往事(四)
2015-07-07

其胞姊朱秀姆姆——一位一生甘贫乐道,忠于信仰,默默奉献的献堂会老修女,冬日给我一杯热茶,夏日给我一杯冷饮,让我这个后生在异乡深深感受到了主内大家庭的温暖。

中国天主教教理的起源
2012-03-20

1547年圣方济各·沙勿略在德特写成《摩鹿加要理问答》,其内容则是按照信经的史实编成的讲义,专供传教员予以发挥的要理问答。本书是以中文写成的,以备在中国传教事业时使用,可惜已经遗失。

徐光启“背后”的故事(四)
2012-07-11

之,特遣文书官卞希孔赍赐白金、表里、烛帛、香油、白米、柴炭以给丧事。

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洞穴景教壁画
2013-07-26

画中的三位女性教友手执杨柳小枝应合了《若望福音》12章第12节的内容:第二天,来过节(逾越节)的群众听说耶稣来到耶路撒冷,便拿了棕榈枝出去迎接他,喊说:‘贺三’!

教宗方济各接受«公教文明»期刊访谈全文
2013-10-13

我打算继续反省早在2007年[天主教-东正教]联合委员会就已开始关于如何履行伯多禄首席权的主题,签署拉韦文件便是这项反省的果实。我们需要继续走这条路。我设法了解教宗如何看待教会合一的未来。

中国礼仪书的起源
2005-05-13

《中国礼仪问题》(拉丁文)又名《在中国传教34年的耶稣会神父潘国光答多明我神父瓦雷特》(P.Navarette)2卷,1730年耶稣会副会长南怀仁著《告解原义》一册论告解圣事,在北京出版。

石东沟朝圣之旅
2003-10-20

你可能还要引用圣经:“匝肋还可能有什么好事吗?”(若1:16)那我也告诉你:到石东沟朝圣的教友“你们来看看吧!”贵州省以前有“地无三里平”之称,石沟东山村却是“地无百米平”。

一次最美好的露德之行
2004-03-11

自从1858年2月11日圣母在露德圣山第一次显现给牧羊女伯尔德以来,露德便成为我们毕生向往的圣地。怎样才能使我们远在东方的中国教友,最方便地实现朝圣的愿望呢?我提出一条捷径———默观朝圣。

耶稣圣体圣血瞻礼,教宗圣若望拉特朗大殿主持弥撒及圣体游行
2006-06-16

(意大利中部)博尔塞湖边显过的圣体圣事的奇迹便是一个机会。当然,我们的信德不是基于那个奇迹,而是基于天主的启示。于是,在耶稣圣体圣血瞻礼这一天所强调的,是在弥撒之中或弥撒之外朝拜圣体圣事中的耶稣。

基督宗教是爱的宗教
2006-10-04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相似基督的匝肋生活,才能相似被钉在十字架基督向我们诠释“天主之爱”的理想面貌。